|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被誉为“音乐化石”的纳西古乐终于要来北京演出了。9月18日、19日,在“纳西鬼才”宣科先生的率领下,这些年龄多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将用他们手中古老的乐器在北京世纪剧院为京城观众奏响来自远古的仙乐。
和丽江一样古老的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来自美丽而神秘的滇西小城——丽江,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一的纳西族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纳西古乐由“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现已流失),以及丽江本土音乐“白沙细乐”组成。其音乐主体是在明朝时,随中原移民传入丽江的,那时候的丽江偏僻闭塞,避免了中原地区的战乱而使这些音乐得以保存。并且因历史上纳西族特有的习俗(妇女负责操持家务及田耕,而男人只需从事琴棋书画等活动),令纳西男人有充足的时间将这些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来,使其成为当今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听古乐识“稀世三宝”
纳西古乐有三件宝贝。第一件宝贝是古老的曲子,因为古乐队演奏的诸如“清河老人”、“紫薇八卦舞曲”、“浪淘沙”、“山坡羊”等唐宋古曲,为世所罕闻。其次就是古老的乐器,乐师们手上所持乐器,皆有上百年历史,如“芦管”、“苏古笃”(波斯诗琴)、“十面云锣”等乐器,同样也为世所罕见。第三件宝贝当然是古老的艺人,乐师们大都是七八十岁的老艺人,来自不同的阶层,有退休教师、农民、马锅头(马帮头人)和皮匠等,不凡的经历,丰富的人生,是老艺人的价值所在。由于年代的原因,如今懂得这些音乐并且能演奏这些乐器的老人只有三个。古乐会的老乐师们多年来一直从事纳西古乐的发掘、整理和弘扬工作。纳西古乐为世人所知,这些耄耋老人功不可没。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这些“国宝”级的音乐家平均每年仙逝1.5人。本次演出年龄最大的乐师为81岁的和致祥老人,他演奏的乐器为“铙”。
“纳西鬼才”宣科拯救纳西古乐
1930年出生于丽江一个殷实家庭、被称为“纳西鬼才”的宣科先生是古乐会的会长。宣科曾有很多传奇的经历,他在教会学校接受西式教育,做过教师,在文工团担任过指挥,还曾因特殊的原因饱受牢狱煎熬。上世纪80年代初,宣科凭着自己对纳西古乐的喜爱和重整纳西古乐的雄心开始了艰辛的传播和发展纳西古乐的工作。1999年,江泽民主席在丽江视察期间对宣科先生及古乐会的老艺术家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应该把这种音乐传遍全世界”。从1993年开始,宣科和乐队的老人们带着纳西古乐先后到过世界各地56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了各国观众的高度评价。
听宣科讲纳西古乐
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曾经在北京进行过两次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展示,而此次的2004年北京音乐会则是完整意义上的首次正式演出。为此,古乐会派出了完整的演出阵容演奏12支古曲,除演奏《紫薇八卦》等保留曲目外,还将演奏几首从未公开演出的曲目,以答谢多年来一直支持民族音乐,特别是纳西古乐的各界朋友。在当晚演出现场,宣科先生将用中英文两种语言交替主持演出。宣科先生通晓多种语言,能流利地用汉语、纳西语和英语等交叉解说,通常是先介绍古乐背景及纳西文化,接着是介绍演奏的老艺人,最后介绍演奏曲名,一般每场演奏七个曲子,时间约两小时。宣科先生的演讲极富感染力,古乐往往是在其精彩而诙谐的演讲中开始的。
信报记者张学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