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也想过拍《华工血泪史》。
第一次听《华工血泪史》这片名,是从胡金铨大导口里听到的。
那时,我有家电影公司买下了金庸的《雪山飞狐》的电影版劝,预备请金铨拍金庸。这个“双金”搭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应该极有卖点。
谁知胡大导从来没有看过金庸小说,慌忙找来《雪山飞狐》让他看。他看完说故事不好!建议我们拍《空山灵雨》,预算港币150万,他不出资本,但要占一半股份。
那时,五十万港币,可以拍一部中型制作的电影。当年,温拿五虎的首部电影《大家乐》,只拍了47万元左右。我们公司三个股东,我自己不禁打算,要我拿50万出来,半句都不能哼,这事我不干,但公司其余两位股东听胡大导说故事,讲了半天禅理,就完全入了迷,决定另起新炉灶支持,结果拍成了《空山灵雨》这部到今天都看不出有什么禅味的武侠片。超支了很多,但却没有赔,也没有赚!打和。
胡大导是很懂得劝人投资的人。看见我不太喜欢《空山灵雨》,又谈论我是个“禾杆盖珍珠”——暗藏大量家财的富翁,于是就把构想中的《华工血泪史》情节,很详细地为我描述了一个下午。
记忆中,这部戏的英文名字,叫做《I Go, Oh No》,那是他在加洲大学图书馆找出来的两个当年的华人铁路工人住过的小镇的名字。如今仍在,却已成鬼市,但在老地图上,仍然可找出名字来。
吴宇森想拍的《华工血泪史》,不知与胡大导的构想,有无关系?
版权声明: 本版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联系转载、摘编者请致电(或发传真):020-87366515或者发送邮件到jackymail@vip.sina.com.cn。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