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刀郎已成为歌坛的大红人。昨日,刀郎新专辑《北方的天空下》在蓉全面上市,时代新华音像连锁公司一天销量就突破3000张;前日,环球唱片代理海外发行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港首发,也是全线飘红;刀郎下月首次回乡演出的消息昨日被媒体披露后,在江油引发了第一波抢票高潮……据悉,有公司甚至开出了250万张的保底,与他签下一张唱片《喀什葛尔的胡杨》,这是周杰伦《叶惠美》内地销量的2倍!2004年的流行乐坛,看来注定将属于刀郎这位横空出世的四川小伙。
“刀郎”两字夺得先声
刀郎开始经营自己要追溯到2002年。刀郎经纪人李松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想法的萌动,还是从罗林确定自己用“刀郎”这个名字以后。随着2002年《大漠情歌》、《丝路乐魂》等CD的成功上市,罗林个人的包装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罗林此时决定以“刀郎”的名字来面向歌迷。该名字既突出了他声音的特点,又琅琅上口,既另类又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刀郎文化”的背景,这个名字果然让歌迷过目难忘。
低调神秘赚足人气
没有宣传、没有MV、没有签售、也没打过榜,就连本人的照片很长时间没有一张,刀郎却创造了一场反常规的流行。客观效果上,神秘的面纱吊足了歌迷的胃口,为刀郎赚足了人气。一位演出商昨日向记者透露,尽管刀郎的出场费已从未红前的2万元左右飙升至目前至少30万,但他的公司仍坚持一年只做5场商演,他们认为:“过多曝光对刀郎没好处”。
个性嗓音抓住听众
广东大圣企宣部负责人黎明透露,大圣决定发行《2002》,就是被刀郎的嗓音吸引,这是保证他成功的先决条件。“说实话,如果没有自身特色,再好的企划、再强大的造星技术和销售网络也都不会引起共鸣。”太合麦田的老总宋柯从1月份就开始关注刀郎,记者昨日请他点评刀郎火的理由,他脱口而出:“刀郎具备了走红的三要素:旋律、歌词、唱功都很优秀。他可能就是一个模式:沙哑的嗓子,上世纪80年代的简单编曲,男人的沧桑感、出色的翻唱。”
流行音乐市场自我矫正
宋柯更多地把刀郎和任贤齐的《心太软》相比,他认为“刀郎现象”是对一段时间里内地流行音乐过度追求洋化,过度模仿海外音乐的一种颠覆。但音乐市场总有一种自我矫正的内在机制,刀郎恰好在流行音乐市场需要矫正时出现。他的走红,归根结底还是适应了市场的需求。(记者:陈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