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梁文道
歌星争唱“广告歌” 人人抢做“狗仔队”
梁文道,人如其名,文以载道。这位因经常上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而为观众所熟悉的“说家”在内地似乎没有该节目的主持窦文涛出名,但在香港,这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砭时弊、推公益、写专栏,自称“知识分子”,却活跃在社会各个角落,被文化界
尊称为“教父”。去年他主持香港商业电台一台,亲自担任主持的时事评论节目《风波里的茶杯》,客观尖锐,影响极大,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都得每天一早开广播“洗耳恭听”。今年8月初,梁文道因“理念不合”离开台长职位,又在香港媒体界掀起一轮不小的震动……
前天下午,这位刚恢复“自由身”的风云人物受本报《财富沙龙》邀请而专程来到广州,在罗马家园与一帮业内人士大聊《为文化产业装个营销加速器》。沙龙过后,梁文道又向记者历数香港娱乐圈的种种“怪现状”,并慷慨陈辞:“我从来有一说一,并且说了就不怕发表!”
香港市场很“小”
“香港娱乐圈看上去很繁华,其实背后危机四伏。”梁文道曾经写过剧本当过导演,在娱乐圈也有不少重量级的朋友,因此深知这个看似风光的行当背后的种种顽症。
“不知你发现没有,香港的娱乐圈很‘小’。”梁文道举例说,“比如一个歌唱新星,刚出了第一张唱片就会有人问他(她):‘你什么时候拍电影啊?’同样一个拍电影的新星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大家可能觉得这很正常,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有人问过好莱坞的汤姆.克鲁斯‘你什么时候出唱片’吗?在日本也是一样,很少有‘跨媒体’的艺人。人家这个就叫‘专业’!”
而市场的“小”,很大原因来自于观众“胃口”的“小”。“香港700万人口,口味却非常‘统一’,有钱人、没钱人都爱看容祖儿演唱会,唯一的区别只是座位的好坏。而在相同人口的欧洲国家,700万人口早就不知能养活多少门类的艺术了”。
电影产业不“健康”
说到香港电影,梁文道毫不客气地用“不健康”三个字来形容。“所以从前的香港电影在整个东南亚都是很牛气的,现在却越来越撑不下去了”。
“上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的电影投资者就是‘玩票’性质,有钱老板投1000万拍电影很多只是为了跟娱乐圈和明星扯上点关系。如今过了这么多年,香港电影还是没能‘专业’起来”。梁文道说,在好莱坞,电影是一门分工细化、极其专业的产业,“比如那些超级大片,因为投资太大存在风险,电影公司往往会为其投保。保险公司何以会愿意为一部电影赚不赚钱而投保呢?原因就是好莱坞公司总是能在一部电影开拍前就把其成本和利润计算得十分清楚。再对比香港,一部电影拍着拍着就突然换导演,突然换演员,那成本自然是怎么都计算不出来的。香港导演拍电影前连个剧本都没有,好莱坞哪找得出这样的导演?!纵使王家卫拍出来的东西再好,对于整个香港电影工业来讲,香港的做法还是极不‘健康’的”。
更黑暗的是翻版商对电影工业的介入。
“现在很多香港电影都不得不与翻版商‘谈条件’,比如献出母带,对方每卖一毛钱翻版碟给你一分钱提成。多数时候只能妥协,因为你不给他,他最后还是会做翻版,到时候翻版的图像不清晰不说,你还拿不到一分钱进账。这种现象演变到最后,翻版商就成了投资者,他还会提意见:‘拜托你别拍得这么烂,我都卖不出去了!要是不够钱,缺多少我投给你!’”
唱片业接近“崩溃”
在梁文道看来,香港的电影业问题多多,而唱片业也好不到哪里去。“香港最赚钱的公司是英皇,就是有Twins、容祖儿、陈奕迅的那一家。你知道这么一家大公司过去一年卖唱片的进账是多少?区区几百万港币!”
“唱片业在香港已经接近崩溃了!”梁文道宣布,“它崩溃的原因不是翻版CD,而是网络下载。”梁文道说,唱片在香港的消费者主要是年轻一代,而这一代人早就抛弃了听CD的习惯,而改在网络上下载免费歌曲。“下载流行,其结果就是唱片公司越来越不做唱片了。推一个新星的时候不必出唱片,只要做一两首好听的单曲,放在网上流传;歌星出专辑,十首歌里面也起码有四五首是广告歌,靠这个赚钱。”梁文道说,“这是全世界唱片业都面临的问题,香港唱片业也必须转型,寻找全面生财的门道。”
电视水准“小儿科”
作为受众最为广泛的媒体,香港电视的现状又如何?梁文道毫不留情地批评说:“水准还不如从前!”
“香港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过一次新浪潮,当时涌现出来的许鞍华、王家卫等有创造力的电影人都是从无线出来的。无线当时还有个谭家明,这个人是王家卫的师父,在香港电影史上是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他当时在无线拍了个剧叫《七女性》,是汪明荃等人主演的。这个戏非常‘离谱’———每一集都是欧洲电影的格调!还有甘国亮,当时他拍的电视剧全部采用电影胶片,场景都是实景,这在今天都是很难做到的……”梁文道叹道,那是香港电视最辉煌、最有生命力的时候,但此后的几十年,无线一直“不思进取”,拍重复的人物,重复的故事,重复的主题。他把香港电视总是拍“小儿科剧”的做法称为“寻找最大公约数”:“希望自己的电视剧能让小学生和大学生都看懂,于是便拍一个小学生水准的,走最底层路线,赚最大利润。”
全民都当“狗仔队”
“狗仔队”一直是香港娱乐圈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现象,梁文道指出,如今这个现象已经发展到“全民狗仔”的地步了。
香港“狗仔队”与明星的关系为什么一直那么差?梁文道分析:“因为在明星心目中,‘狗仔队’就是靠他们的新闻而生存的‘寄生虫’,明星是很看不起他们的。而其他门类的记者也同样看不起‘狗仔队’,在很多媒体,大家是根本不把娱乐记者当记者看的。于是,‘狗仔队’既不被娱乐圈所接纳,也不为记者圈所承认,他们的内心非常郁闷。这种郁闷发泄到工作中,便成了对明星的极尽挖苦,双方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化……”
如今香港“狗仔队”的“精神”也开始渗透到普通民众中。“比如有的明星连日本都不敢去了,远远地躲到西班牙,可居然还是被杂志登了照片出来。为什么?那是因为有香港游客到那边旅游,正好碰见,用手机拍下来的。明星的照片是可以拿到杂志社换钱的,于是普通老百姓一见了明星,便个个自动变成了‘狗仔队’。张曼玉在国外与男友在一起的新闻就是这样被‘抓’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