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歌剧舞剧院把经过试演加工修改后的音乐剧《花木兰》搬到了保利剧院的舞台,这是一个艰难的创作演出过程,历时三年、经过许多波折,最后由年轻作曲家郝维亚担纲完成。应该说记者从演出现场看到的结果并不能让人完全满意,但剧中优美的音乐确实吸引了众多观众。观众一致认为:“音乐旋律优美,而且朗朗上口,与国外一些音乐剧有很多相像之处,表现了作曲家在音乐剧创作方面的才华和能力。”面对这样的评价,郝维亚向记者坦诚地说:“这个评价来自普通观众我感到很欣
慰,因为音乐剧是整体的艺术,而音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觉得我对得起这部音乐剧,因为它是我最用心创作的一部作品。”
“我把它当做一部爱情的音乐剧来写。”面对很多人对音乐剧《花木兰》故事结构的议论,郝维亚坚持认为应该做成爱情戏。“我在《花木兰》的创作中,希望对中国文化追寻一个更远和更伸展的目标,情感肯定是中国式的,但语言上不妨宽泛一点,洋为中用,融入好莱坞大片的风格,融入流行音乐的风格。我的目的就是让观众觉得《花木兰》是一部好听的作品。说到《花木兰》,我是把它当做爱情戏来写音乐的。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了以后,往往就会关注精神上的生活,开始关注爱情,而我的《花木兰》就是希望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爱情的向往。这与剧院要创作这部戏的初衷也有矛盾,所以遗憾的是在这次第二稿的修改时,为了保证战争场面,把一段优美的情歌给去掉了。”
回顾《花木兰》的创作,郝维亚认为:“音乐剧是音乐、剧本、导演和舞台美术等的整体艺术,我只能说我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该剧作为音乐剧在多方面还存在着不成熟的地方。我觉得中国音乐剧创作还在起步阶段,《花木兰》应该算做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一块敲门砖,为今后的音乐剧创作积累经验。”作者:伦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