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明代祠堂机声隆隆清末钟楼陷入重围 乔家路老街吃不消了(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07:23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实习生陈莹磊记者张立行

  如何保护、利用、改造上海老城厢,使之成为上海城市文化传统有机组成部分,已成为市民越来越关心的话题。最近,文物专家顾延培建议:上海老城厢东南部的保护改造当以乔家路老街为重点。

  历史 老宅身世显赫

  乔家路老街在明、清时为一条河浜,河两岸是名门望族的深宅大院,其中有明代著名科学家、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的宅院太卿坊(现还保留其最后一进“九间楼”),明末著名将领乔一琦的宅院(今乔家路143号),清代“商船大王”郁泰丰的宅院(今乔家路75弄),及清朝末年大画家、慈善家王一亭的“梓园”等。所以,该处为大官、名将、大船主、大画家的聚居地,在老上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此外,河道旁还有著名的寺庙、善堂、衙门、商号、钟楼等,如宁海禅院、药王庙、火神庙、日涉园、也是园、最早的天主教堂、同仁辅堂、分巡苏松太兵备道、救火会钟楼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窥见此处为当年老城厢内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

  斗转星移,如今的乔家路繁华不及当年,而老街风貌犹存。当年的那些机构虽大多已不存在,但仍有遗物、遗迹可寻,乔家路也成为上海唯一一条保存着明、清、民国、现代四种建筑风格的老街,名人故居之多、影响之大,恐怕在上海也是首屈一指的。因此,乔家路可以说是整个上海老城厢本土文化的缩影。

  现状 违章搭建堪忧

  老城厢向来是人口高密度集中的地区,这也是乔家路保护改造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像徐光启故居“九间楼”这样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据史料记载,建于明嘉靖41年,即1562年),至今仍居住着多户居民,撇开室内的居住环境不说,光外墙就安装了多台空调压缩机及晾衣架,底层甚至还破墙开店,这让一座明代的木结构古建筑怎么吃得消?

  一街之隔的徐氏祠堂,至今仍保留着明代时的横梁和斗拱,但很可惜,在这样一座明代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机器轰鸣,油污随处可见,四周的违章搭建近在咫尺。

  与祠堂同侧不远处的乔一琦故居前,至今仍可见到一块当年安插乔军大旗的方形花岗岩旗杆石,其正面刻有三支箭,以示“连升三级”。这样一件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鲜有人问津,现今只能和居民的晾衣竹竿为伍,并且逐年风化。

  令人惊叹的是位于中华路口的清末上海救火会钟楼。这一钟楼在上海近代消防建筑史上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钟楼于1910年竣工,高10.7丈,分作6层,中有铁梯盘旋而上,四层悬警钟,高11.7尺,下口6尺,重4800磅,声传数里。这是上海迄今仅存的近代消防建筑。这幢建筑在辛亥革命中也曾留下“印记”,当年上海的革命志士就是以钟楼的钟声为号,发动了起义。现今这座钟楼的四条“支撑腿”已经被违章建筑团团包围,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的保护。

  建议 兴建博物馆街

  乔家路老街保护的重中之重,其实还是沿街的那些明清古建筑,因此在原址兴建博物馆、纪念馆是古建筑保护的最好办法。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是乔家路上历史最悠久、历史人文价值最大的古建筑,可以将其改建成徐光启纪念馆。明末著名将领乔一琦的故居可辟为“乔一琦武器陈列馆”或“中国明代兵器博物馆”。清代“商船大王”郁泰丰的故居目前仍为其后人所居住,整个宅院基本保持着清咸丰年间“五进”的格局,对于研究晚清古建筑有相当大的价值。郁泰丰是当年上海首富,人称“郁半城”(上海老城的一半商铺皆为其所有)。此故居可改建成“清代商船博物馆”,展现上海近代商船的发展历史。而上海救火会钟楼也可实施原址保护,结合其周边的办公用房,改建成“上海救火会博物馆”。

  上图:清末救火会钟楼。

  左上图:徐光启故居。

  均本报记者谢震霖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百万免费礼品等你拿 美式MP3 SOUL登陆中国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电视剧 明星
 一米阳光 七里香 江南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