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刘恒:写张思德自己也受益 不担心遭骂(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05日01:57 北京娱乐信报
他天生注定当作家

  他注定就要当作家。

  十五岁当兵,没受过任何正规文学培训,不声不响他开始了作家梦。没有稿纸,他在一摞摞作文本上起早贪黑地码字儿,直到21岁退伍回京当起了汽车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码了多少万字?他没统计过。

  那几年,他没接到过一封退稿信,因为他从没敢向任何一本报刊投过哪怕是一篇豆腐块大小的稿,他自知敏感的神经禁不起失败的打击,便聪明地不给自己碰痛它们的机会。可是他不停地写着,像个朝圣的信徒,甚至都给自己取好了刘恒的笔名。战友们都知道,身边这个把取好的笔名写在军帽里层的少年跟他们不一样,他想当作家,他默默地在为当作家做准备。

  说起当年,如今早已成了大腕儿的刘恒是少言的,脸上是沧桑过后宠辱不惊的淡然。流年似水,偶尔会有一些小小的浪花从脑海中荡漾开来,他看着你的眼睛里便会泛起朵朵笑意。《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更像开在他脚下的花,带来掌声的同时更在提示他究竟在执着不悔的那条路上走了多远。阿成说他的作品像一把锋利的剑,把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表现得非常嚣张”,称这位一流的编剧是“用骨头蘸着血写作的人”,他经受或给自己制造的痛苦与折磨是可想而知的。

  可人们眼里的刘恒仍是那么平静平凡平和,生活于他一如既往,就像他那斯文和蔼的骑着一辆单车上街买菜的当医生的太太,仿佛他早已预料到上天会让他付出什么会给予他什么,自他23岁首次投稿给《北京文学》就命中后开始,他学会了不惊不惧。“这世界就是这样,只要你还活着,还有思考的能力,你就会有希望。《张思德》这部影片就让人看到这一点。”他说话的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坚定,就像他充满智慧的目光。

  采访他有些不易,直到截稿的当天上午,才在他家楼下“堵”住正要去参加一个会的他,虽然我们曾有约在先,他还是想躲。他并不讳言自己的矛盾:“我一方面希望有更多人来看我编剧的这部新影片,为此我就得向记者大喊大叫;另一方面我又是个不愿抛头露面的人,不愿说话太多,媒体追踪得太紧,我又会本能地躲避,——过多的信息披露对当事人来说是一种伤害,因为按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来说,一个人是不该这样叫卖自己的作品或那么公开地披露自己的思想的。”

  “我想在这种矛盾中找到一种平衡。”事实上,他已经找到了。(李冰)

  虚实结合,给张思德父子情

  记者:9月8日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发表60周年纪念日,作为已是功成名就的编剧,您为什么一口答应下来写《张思德》这个剧本?一点儿压力也没有吗?

  刘恒:首先,当时我没有别的事可做,从时间上我能腾出手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张思德》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题材,以前接触得比较少。写这样一个剧本我认为观众和我都会得益。

  有压力,同时也怀有期待,我更想检验或考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记者:您对张思德的了解有哪些?当年的部队生活经历,对描写塑造这位当年的“偶像”有什么特殊作用吗?

  刘恒:我很早就知道他,认为他是一个革命者的典范,是一个受到赞扬的好人。现在用艺术手段再现他,会加入很多想象。除了我自己的想象外,导演选择了特定的演员,演员努力表演,剧组上下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银幕上最终确定这个形象。我相信这部影片能给观众带来有益的思索和审美快感。

  我的军人经历对塑造张思德这个形象肯定有帮助。从日常生活的节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整体运作的状态,现在的部队和以前的部队有很多相似之处。

  记者:整个故事的脉络,也就是说故事情节是什么样的?

  刘恒:整个影片由各种各样的生活小事组成,从1943年他在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任务开始,直到他1944年9月去世,影片描述了这一年多时间里发生的大量生活细节。

  其中有几条主要线索:张思德与延安保育院一个烈士遗孤的亲如父子的关系;他和一位哑巴炊事员的类似儿子与父亲的关系;领袖毛泽东与士兵的关系。

  前两条线索都是我虚构的,但哑巴炊事员和保育院的烈士遗孤确有其人,只是与张思德没什么关系。这两条虚构的线索对塑造张思德的形象很有用。

  在毛泽东与张思德的关系中,几个细节是有真实记载的。比如,当时毛泽东坐的车有后踏板,为了防止土匪打冷枪,警卫员要站到踏板上观察敌情。张思德总是抢到这个位置,不管天多冷都站在那儿。主席让他到车里挤挤,他不愿意,说是要观察周围的情况。主席说你把棉帽护耳放下来吧,他说不能放下来,那样就听不见动静了。最后张思德的耳朵都冻坏了。

  另外,张思德喜欢打赤脚,经常不分场合地光着脚走路。主席送给他一双橡胶球鞋,是国外友人来延安参观时送他的。张思德舍不得穿,一直珍藏着。

  我采用了这个细节,同时创造了一个类似的相反的细节。主席的车出了故障,车胎坏了,换了备胎又坏了,张思德跑回营房,气喘吁吁地扛了个轮胎回来。

  轮胎与鞋一样,分别是领袖和士兵行路的工具。你可以说这是普通道具,也可以说里边有某种喻意。喻的是什么,观众可以琢磨。

  上GOOGLE查“张思德”,剧本写了18天

  记者:写作时是否去查阅了相关记载?包括其家庭成员有无可考之处?

  刘恒:尽可能参考历史资料。最初我上GOOGLE查“张思德”,只有不到两页纸的一个生平,除此之外有价值的资料很少。

  而既有的材料也不一致。有的说他身材不高,有的说他身材魁梧,听谁的?还是听从自己的想象吧。资料记载,他出生不久,他父亲把他送给了他的叔叔。他是跟着养父母长大的。十岁时养父去世了,养母一直活着,六十年代还上过天安门城楼。电影没有涉及这些人和事。

  当时的中央警卫团有个直属警卫队,专门负责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将近三十个人,分两个班,张思德是其中一个班的战士。

  中央警卫营与军委警卫营合并之前,张思德是班长,两个营合并的时候组织上找他谈话,说你不能做班长了,他当时什么话也没说,于是参军十年的老班长又成了战士。

  这些情节材料里都有。我还采访过他的一位教导员。老人九十多岁了,他在警卫团呆过两年,据他说张思德非常朴实,默默无闻,没有什么特点,引不起人的注意。

  记者:您说把张思德当成“圣徒”来写,同时作为一个平凡的战士,你认为这位“圣徒”崇尚的信条是什么?

  刘恒:我可以把他的行为说成是出于某种政治信仰,但更通俗可信的解释是,他是出于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从军阀混战到日本侵华,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必然寄希望于这样一个能带来光明的政党和军队,让自己过上好一点的日子。这种愿望代表了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内心意愿。

  记者:剧本写了多久?有没有与导演就某些关键的点进行过沟通?

  刘恒:今年三月中旬跟张和平等人确定了写作意向,四月初我和导演尹力到延安去采风。跟张思德有关的遗址,八路军总部、大礼堂、枣园及他执行任务的场所都去看了。这非常重要,构成了我想象的视觉基础。

  回北京之后,张和平给我找了文化局的一个四合院,4月13日开始动笔,30日交的稿。都说写得快,可是严格来说,我从少年时代知道张思德这个人就开始做准备了(笑)。

  尹力导演是我的老朋友了,以前聊得多,这是第一次合作。他对现代史和军事史都非常有研究,拍摄这样一个题材能勾起他心灵深处的东西,确保他能准确还原当时的环境和状态。我想,如果换一个没有这种积累的导演,显然达不到现在的效果。我感谢他和剧组每一位付出艰辛劳动的人。这是我的剧本里还原得比较完整的一部,只有少数地方有改动,之前的《本命年》还原得也比较完整。

  艺术性强,票房有可能超《十面埋伏》

  记者:发行方认为这部片子票房会超过《十面埋伏》,而在看初剪片时您自己的打分是“合格”,对票房您的期许有多高?对发行方的说法是否不以为然?

  刘恒:从整体上看,我还是很满意的,有些具体的表达方式还有商量的余地。不过,剧组的时间太紧张,是正常操作周期的一半。

  张和平是剧组的主心骨,我向他致敬。我对中影集团的头头韩三平和史东明以及尹力、唐国强、吴军、谢平等人都充满感激,因为他们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和努力。

  至于票房,如果放映前的组织与宣传做到位的话,有可能会超过《十面埋伏》。但时间仓促,宣传策划也许有力不从心的地方。

  但无论观众多少,我相信看到这部片子的人是赚了,他会非常有收获。没有看到的人肯定是亏了,少花了十来块钱,但丢掉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笑)。尤其是那些手中攥着大大小小的权力的人,还有那些受过挫折的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们,一定要去看一看。花钱值了!

  记者:您说这是部艺术片,是从影片表现手法上来讲吗?当时为什么要用黑白胶片?

  刘恒:关键在于塑造人物的方法。说它是艺术片是因为艺术片外延更大一些,更确切一些,如果说它是有着浓厚艺术色彩的主旋律影片也行。

  影片有一幕是,战友们在床前祭奠张思德,其中那个哑巴炊事员抓了一把大枣放在他床上,那时影片从黑白转成彩色了,红枣是红色的了。他的追悼会及他在原野上奔跑的镜头都是彩色的。片子处理得很有韵味,邹野的作曲非常棒。

  不担心遭骂,至少儿子看后说不错

  记者:您认为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政治因素,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年轻人来说,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是否有些遥远?据说半数的青少年都不知道张思德是谁。

  刘恒:“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一个政党的宗旨,也应该是很现实的做人准则,我在前面建议大家来看看这部影片,是想跟大伙儿一块儿琢磨琢磨,看看权力和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把权力当成谋私的耙子,它掉过头来就能变成为你掘墓的铁锹。扯远了。

  记者:吴军演过雷锋,如今演张思德,他的外形与在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是否符合你心目中的形象?

  刘恒:我认为他演得很好,能得九十分。为了演张思德,他减了三十斤肉。唐国强也演得很好,比他在其他影视剧中饰演的毛泽东更内敛,不愧是大演员,更加收放自如了。

  记者:如果打分,您的作品中改编过的影视剧:《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贫嘴张大民》《漂亮妈妈》到《张思德》,您自己的满意度依次是什么样的?

  刘恒:这个事儿我不能干。弄不好会给朋友造成伤害。电影在剧本阶段是我的亲儿子,被人家拍了等于是过继给人家了,我说那么多废话干吗?我觉得他们都很漂亮,观众觉得丑,我没办法,找它后爹算账去!(笑)

  记者:明天电影就要上映了,有没有担心会遭骂?

  刘恒:我倒不担心观众会骂我,我就担心上高中的儿子不喜欢。因为他本来反对我写这个本子,前几天看了以后对他妈说,还不错。至少证明他们年轻一代能接受,我知足了。

  老年人就更别说了,昨天看片时不少老年观众都哭了。影片可能唤起了他们对过去那个年代的回忆,片子里那些人的精神状态显然让他们感到亲切了。我希望所有观众都感到亲切。信报记者李冰/文 田小童/摄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百万免费礼品等你拿 美式MP3 SOUL登陆中国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电视剧 明星
 一米阳光 七里香 江南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