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46》这部拍摄了5年的影片,虽然已经观看过、采访过、谈论过,但是和王家卫面对面的时候,似乎仍然有问不完的问题,要不是王家卫说“让他说完吧”吧,最后差点还被工作人员打断。
《2046》中描写了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感情,那么,王家卫究竟钟意其中哪段感情多些?
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女人来参与这部戏,又为什么删除多年合作的张曼玉的戏呢?
《2046》作为玩笑被咀嚼了5年,对于“玩弄形式”的偏见,王家卫怎么辩护呢?
为了解《2046》,我们去看电影,面对《2046》之父,却只有30分钟时间。
巩俐是“传奇”章子怡是“占有”
晨报记者:《2046》里面有三段感情戏,其中梁朝伟和巩俐那段是一种比较感恩的感情;和章子怡的是那种“游戏”的心理;和王菲是那种比较单纯的感觉———就像我们男人常有的三种暧昧的感情。这三段感情中,你比较喜欢哪段?
王家卫:其实《花样年华》是两个人讲四个人的故事,拍的是梁朝伟和张曼玉,梁朝伟的老婆和张曼玉的老公并没有露面。而《2046》里是三个不同女性去构成一个最完美的对象。那是他想要的。
晨报记者:最完美的?
王家卫:是,最完美的。好比巩俐,其实他不仅对她怀有感恩的心理,她的名字(《2046》里)和张曼玉(《花样年华》里)是一样的。她还是一种回忆、一种怀旧。还有王菲、章子怡,(梁朝伟在她们身上)看到的都只是一个可能性。(她们三个人)都不是他的全部,好比王菲,他是希望最后去发展,但是他发现不能自己骗自己。
晨报记者:能不能具体说说三个人。
王家卫:巩俐———那就是一个传奇,同是天涯沦落人;章子怡,是最坦白的,完全是占有关系,要么你完全占有我,要么我完全占有你,对于章子怡来说,她的爱情观就是,你爱我,我就是你的;而对待王菲,(梁朝伟)是一个爱慕者,不知不觉在她身上有了想法……你看影片中,梁朝伟和她慢慢写一些东西(小说),他就有了和张曼玉在一起时候的情怀,在《花样年华》里,两个人就曾经一起在旅馆里写东西,他其实在不知不觉地重复自己的过去,挣扎其实就在这里。
对不起王菲、巩俐
晨报记者:按照你的说法,对于三段感情,你应该同样都是看重的,那为什么从电影效果来说,和章子怡那段戏,会觉得更重呢?
王家卫:在戛纳放映的那部分,我觉得对前面两位演员(王菲和巩俐)不大公平。好比王菲,其实她的戏份应该和章子怡差不多的。她有很多戏是未来部分的,但是特技需要好长时间去弄,当时还没有全部弄好。巩俐也是这样,她的戏份虽然短,但是她在这个影片中应该也是一个重点———《2046》所有的秘密其实都是围绕她揭开的。
晨报记者:我回忆以前的新闻,巩俐是在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加入的,她的部分是不是后来增加的?
王家卫:这段感情,我一直想找一个很重量级的演员去演。恰好和巩俐拍摄《爱神》。我告诉她说:我这里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但是很短,你怎么看?她想了一天,回来说:如果你觉得我可以,我就演。所以巩俐的那部分其实是最后拍摄的。
晨报记者:还有MAGGIE(张曼玉)呢?据说她之前也参加了拍摄,但是最后放映的时候,她几乎没有镜头。她好像为此很生气,外界也有传闻说你们之间不开心。
王家卫:外界有这样的传闻,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和张曼玉之间的关系。我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和她合作,我们不会在乎看一部电影里戏份有多少,而要看里面有没有新的东西。我在拍摄最初就知道《2046》不是《花样年华》的续集,因为在《花样年华》里,她和梁朝伟已经有很圆满的结尾了。最初我们也考虑过让她在梁朝伟的幻想中出现,通过机械人的形式出现。可是最后,我们还是决定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讲。
“希望有一天做茶壶,不卖茶壶”
晨报记者:记得过去你说过,拍摄《2046》之所以时间那么长,大多数时间在等,是这样吗?
王家卫:80%都在等待。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很多怀疑,要去解决一些变动,包括演员的工作,维持士气……这个过程中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创作,三分之一时间放在制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做行政。
晨报记者:为什么你要做那么多行政的工作?
王家卫:主要是目前电影的分工还不好。实际上导演应该做手工艺,另外的事情不是导演想的。导演只应该想怎么把电影做好。就好像一个工艺品,导演是做茶壶的,有人是卖茶壶的。
晨报记者:那你为什么要又做茶壶,又卖茶壶呢?
王家卫:那是因为必须有人去做这些事情。我的第一部电影票房不好,我那时就不相信导演不能去碰这些,于是我自己组织公司去做。我知道,你不能做一个电影要求大部分观众全喜欢,但是你可以做一个戏,有一群观众,每个地方都有一群这样的观众……小的戏,同样有自己固定的观众。
晨报记者:那你喜欢现在这种处境吗?
王家卫:我不喜欢做制片,我只想做我的导演。我想最好有这样一批人,专门做发行。但是我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条件,我希望将来有。其实中国的电影市场现在还没有成熟,成功的制片人不多。我们现在的看法是,制片人就是投钱,但是制片人不是光把钱拿出来,他要会融资,将影片放到市场里去。(略微有些沮丧地)我从《重庆森林》一直到现在的《2046》,到今天仍然在做这样的事情。
“我大概已经无招胜有招了”
晨报记者:回顾你过去的作品,好像有个变化。大概是从《花样年华》开始吧,选择的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普通,不再是那种边缘人物。
王家卫:我觉得我过去的作品讲述的也不是边缘人物,一样是普通人。
晨报记者:我说的不仅仅是人物,我说的是表现的方式,就是故事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为什么到了这个年龄,现在喜欢用这种方式讲述故事呢?
王家卫:(半开玩笑地咧嘴)可能到了这个阶段,无招胜有招吧……香港电影有故事,有内容,但是没有FORM,没有风格。中国文化里讲究怎么去讲故事。看电影一般是看内容,看主题,但是很少人去看怎么表达主题,怎么讲一个故事,到了某个阶段以后呢,其实你会发现,有些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你想什么。
晨报记者:知不知道在香港也好、内地也好,虽然有很多人喜欢你,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你,包括一些导演,他们甚至嘲笑《2046》。他们嘲笑你的主要原因是觉得你太注重形式,那么你担不担心自己沉迷在形式里面呢?
王家卫:最主要的一点是,认清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很忠实地去做。不要想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不能要求别人都有你的想法。电影光是有一种类型是不够的。总是一个类型,来来去去总是那么一帮子演员。每种影片都应该有不同的空间……好比你认为你可以拍《泰坦尼克》,你认为你是斯皮尔伯格,但是你不是那个导演,你不是那个人,(之所以)冒那个险,只是因为你有这个幻想。而有些很多钱的戏,其实,怎么花钱也是一个很难的学问。现在有些年轻导演拍摄了一两部好戏,就有人出钱请他们拍摄一个大电影,很多时候是好心做坏事。你应该拍摄的是你最有感觉的东西。
跟王家卫谈话的感觉是:他是一个情绪内敛的人。说话时没有特别语气激动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歪着头听,同意就点头,不同意也不轻易说“不是”,最来情绪的时候,也不过是将身体在椅子上舒服地放平。所谓有斯人也,而有斯片也,虽然他在谈话的时候并不戴墨镜,但是你仍然能够觉得他将自己远远隐藏在作品的背后。
唯一隐藏不住的是,那种对待电影的热情和对待电影市场的理智。 作者:晨报记者李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