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表着中国电影最高荣誉的“金鸡”一年一度现身的时候,每次都会招致各种非议和抨击,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一道菜名“口水鸡”。媒体也越来越习惯于对这只“鸡”的一举一动进行猜疑、指责和抱怨。从海滩或水城回来的记者们也越来越乐于拿她和国外的电影节进行比较。
就笔者看来,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确与海外的一些知名电影节有很大不同。首先,这是
一只四处乱跑,疲于奔命的“金鸡”。而那些比她雄壮得多的“金熊”、“金狮”们总是慵懒地趴在原地不动,至于那棵“金棕榈”就更不可能挪窝了。所以,海外的电影节都有一个适合电影的气氛,或气场。电影节真的是电影人的节日,电影人的家。让人有回家过年的感觉。可我们的“金鸡”为什么没有个窝呢?为什么要去颠沛流离?我想可能因为她像所有需要出去觅食的善良温厚的成年动物一样,背负了太多的责任。首先,她要为影协筹措经费,当然是用于影协发展中国电影的经费。其次,每到一个地方,她又要肩负宣传地方形象,促进开放搞活、发展经济的重任。同时,她还要起到推广精神文明建设、普及文化艺术的作用。
其实金鸡奖已经刻意淡化自己的政府色彩,更加趋近于专业化、市场化。获奖者更加年轻化、大众化,或者说为年轻人、观众去找平衡。但这却也时时显露着主办者的主观色彩。电影是艺术的、个性的、甚至神秘的。人们很难去判断“金鸡”的行为,也对其出人意表的结果饶有兴味。但如果“金鸡”处处表现出“养鸡人”的意志,人们当然很容易预知其糟糕的表现,也就没劲了。笔者认为负担的东西太多和主办者的主观意识太强是电影节的两大问题。这也是整个中国电影的两大问题。(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