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26日,由国家文化部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为浙江带来一场空前的艺术旋风。
中国顶级艺术盛事———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包容更多的艺术门类,涉及更为广泛的参与人群。浙江以独有的方式和全新的看点,表现出新一届艺术节海纳百川、借鉴国际的胸襟和气魄。
浙江是如何抓住申办“七艺节”这一文化发展的机遇?中国艺术节给浙江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带来了哪些推动力?东道主办节思路、市场化运作给我们留下哪些借鉴和启示?本报记者赴浙江,采写一组系列报道《“七艺节”上看浙江》。
———编者
九月,艺术的繁花“空降”浙江。
中国最高规格的艺术盛会———第七届中国艺术节,10日至26日在浙江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嘉兴同时展开,艺术的气息如初秋的细雨和风,弥漫在城市的空气里:
坐在公交车上,电视屏幕流动播放着“七艺节”的演出;在宾馆吃饭住宿,大厅的资料架上,摆放着“七艺节”的剧目介绍;就连超市这么一个生活化的地方,那些宣传画上的脸谱、“七艺节”那个调皮的吉祥物猴子,也在墙上对你微笑。艺术节找回城市的文化自信
你抵御得了新京剧《图兰朵公主》,可能就抵御不了北京人艺的话剧《北街南院》,就算你对白先勇推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都不感兴趣,但是你还能在匈牙利芭蕾舞团的《斯巴达克斯》前无动于衷吗?亦或你连台湾云门舞集《水月》都能抗拒,那么美国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呢?还有站在世界音乐文化最前沿的柏林交响乐团呢?在这艺术蠢蠢欲动的季节,中国京剧、歌剧、话剧、越剧、舞剧、评剧、甬剧、川剧、楚剧、藏剧、音乐剧艺术的表现者们如过江之鲫,51台文华大奖参评剧目、30台参演剧目、11台特邀港澳及国外院团演出,还有24项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就这样抖开他们孔雀般美丽的羽毛。难怪一位叫张看的杭州写作人这样感慨,艺术就像子弹,总有一颗子弹能够击中人心。
在此之前,杭州的艺术青年们像勤快的候鸟,总是用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知疲倦地奔向上海。“七艺节”,让杭州第一次在文化重量上能够与上海分庭抗礼。
在“七艺节”上签名售书的台湾学者蒋勋提出,西湖应该有最强的文化自信。“七艺节”,让主会场杭州分会场绍兴、宁波、嘉兴、温州的人们找到了文化自信。眼下,在艺术文化的前沿之地上海,虽然仍有喜之郎、英国老爸埃尔顿约翰和“后街男孩”,但杭州的一位剧迷骄傲地告诉记者,不是喜多郎们的艺术磁力不够强大,而是我们自己的城市,一个长达17天的艺术节日让人“沉溺”。艺术节唤醒了社会文化的触觉
中国艺术节“花落”浙江,对一个省尤其是对主会场城市杭州的文化、生活方式、精神空间能产生什么样影响?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这样回答,“七艺节”对主办城市来说,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全面检验。对浙江企业家的影响应该是唤醒了他们投资文化产业的触觉,150多家企业参与“七艺节”演出营销、筹措资金、组织接待、宣传策划、票务广告,“七艺节”受到2000万元民资“追捧”,上百场中国传统剧目演出在降低票价,吸引更多观众入场的同时,也获得演出利润。从社会反响看,浙江人对这次艺术节的反映和互动达到高潮。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点燃了主办城市的市民关注文化艺术的热情,给东道主———浙江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带来了强劲的推动力。申办艺术节对浙江来说,是个大好的契机,是抓住了浙江文化发展的机遇。艺术节有一些痕迹留给城市
“软实力”是一个日益流行的新概念,它是综合国力、省力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谷迎春这样解释“软实力”:相对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而言,它包含着文化影响力、艺术吸引力、思想观念感召力。
如果说,中国艺术节花开七度,以“发展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主题,构建了中国气派的艺术“软实力”,向世界彰显其古老、富有魅力的东方传统文化。那么,本届中国艺术节明确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一改只在一个城市举办的惯例,以杭州市为中心,联合周边城市宁波、绍兴、嘉兴及温州共同承办,无疑也为这些城市提升“软实力”的行动提速。
“富而思文”、“富而思乐”,对早已解决了温饱、GDP在全国领先的浙江来说,“七艺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文化要求。为了给“七艺节”最好的空间和舞台,不到4年,浙江省以34亿元的大手笔新建和改建了40处演出场馆,20座全新而亮丽的剧院、剧场在浙江拔地而起。“七艺节”期间,能够进入场馆观看演出或展览、直接获得文化艺术享受的观众预计可达100余万人次。
省文化厅副厅长吴天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七艺节”能提升市民的艺术审美能力,但这一点,可能在几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艺术节的繁华过后,我们真正等待的是,艺术成为一座城市的“日常”,成为平静而从容的生活方式。
“七艺节”是艺术大集,让匆忙的都市人走进剧院,消费这段被艺术“雕刻”的时光。在它落幕之后,或许将会有一些痕迹,是留给这些城市的。(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