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孙瑞雪:我有一个梦想(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09:49 新京报
  中国推广蒙特梭利教育法第一人演讲录《爱与自由》推出第三版
孙瑞雪:我有一个梦想(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孙瑞雪:幼儿教育专家,生于1962年。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研究,90年代初协助台湾蒙特梭利教育基金会将此教育法引进祖国大陆并创办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第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创立了蒙特梭利北京心智教育研究中心。近几年她和她的团队应邀到北京、广州、昆明、兰州等城市给爸爸妈妈们讲课,改变了许多家长的育儿观,也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

  如果做家长的都去帮孩子追求这样的成功,那一定是一条窄路,一条越来越窄的路。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愉悦,诚实面对自己,探索自己和外面的世界,不放弃梦想和希望,这种成功才不具有偶然性,才是真实的,因为这样你肯定不会迷失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能像儿童那样给你带来真正的希望,我崇拜孩子,爱他们,这种爱让我们获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快乐和成长,这是我从事这个教育的本质原因。我没法用语言表达,就像你听到婴儿的咿呀声,看到婴儿的眼睛和微笑,你就不会被现实生活压垮。

  从蒙特梭利出发

  新京报: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但在近100年的时间里,这种教育思想并没有在中国生根,这是为什么呢?对你来说,把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中国化是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你的教育方式和蒙特梭利的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吗?

  孙瑞雪:我们的教育和国际科学的教育相比落后了100年。100年来,战争和贫困使我们没有把心理力量从围墙内拓展到更宽广的科学、艺术、真理的世界中去。

  今天这个时候来了。但就现在来看,接纳科学的教育仅仅是开始,我们有很多固习,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所以,大家都是前脚跨入了新世界的洪流,后脚还拖在旧观念的泥潭里。

  实施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对自我、对环境的全新挑战,你在用一种你没有经历过的人生观念和教育观念对待孩子,你会因此而怀疑,而恐惧。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用经验从事教育,所以要培养合格的蒙氏教师,培养一批训练有素、具备科学工作精神、有爱心的教学人员,是从事这个教育最困难的地方。

  但我也知道,希望是如此之大,因为它符合人性,人性的光辉会点燃每位妈妈的心灵,事实上,它已经极大激发了太多太多父母的激情和老师的信心,只要你关注真善美的人性,关注孩子的幸福,你就会走进儿童的世界,发现你自己成长的秘密,也解决你一生都可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说过,天下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就是这个教育存在的理由。

  至于我的教育方式———我们以蒙特梭利教育为起点,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头。同时,作为科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又有了十年认真踏实的工作历程,这两者融合起来,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理解,对儿童成长的把握,还有对人性的把握,思想的独立和越来越坚定的对自己教育理论的实践。

  我面对的是21世纪的中国孩子,虽然现实无法选择,但我一直在寻找称之为真理的东西,这个过程充满乐趣和意义。

  让孩子拥有真正的成功

  新京报:你出版了两本书,《爱和自由》是讲教育思想的,还有一本《捕捉儿童敏感期》,具体操作的内容比较多。请问儿童敏感期是一个什么概念?敏感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孙瑞雪: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在敏感期内得不到发展,就等于让儿童丧失心智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新京报:在你的教育思想中,孩子本身被摆在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而一般家长则倾向于自上而下去培养或者塑造孩子。对于这些家长,你有什么建议?

  孙瑞雪:成长是有规律和法则可循的,不要破坏它,否则自然法则会惩罚你。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孩子这个独立的生命,了解他的成长历程,把握他的内心需求,为孩子预备好环境。归根结底一句话:给孩子爱和自由。

  新京报:现在市面上关于教育、包括儿童教育的书特别多,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哈佛女孩刘亦婷》。这些书无一例外都以孩子的成功作为对家长的激励方式,在你看来,这种成功是不是必要的?

  孙瑞雪:不可能人人都达到所谓的成功,那成功并不完全是教育所致,它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机会、时机等。在我看来,让孩子拥有幸福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和谐的人格状态,有诚实的品质,有属于自己的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从生到死都能让自己的心灵不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不可能每个人都出人头地,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那只是许多人在心理上需要获得高度关注的心理需求而已。如果做家长的都去帮孩子追求这样的成功,那一定是一条窄路,一条越来越窄的路。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愉悦,诚实面对自己,探索自己和外面的世界,不放弃梦想和希望,这种成功才不具有偶然性,才是真实的,因为这样你肯定不会迷失自己。

  新京报:可能很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成才问题,对于幸福之类的概念,他们思考比较少。你可以谈谈这个问题吗?

  孙瑞雪:关于幸福,一个人一种感觉,但它也有一个基本标准。首先它肯定不是欲望或者感官满足后产生的愉悦,它一定是高于感官的一种心理情感,一种精神派生出的快乐体验。这种感觉如果在童年没有形成,我认为,长大后很少有机会再建构起来,因此,幸福感是一种品质。

  感官的快乐来得快走得快,而幸福感一旦被感受到、体验到,会沉淀到肉体中,逐渐形成一个人的精神标志。孩子最早期的幸福来自于从一个心智、精神的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心智、精神的层面,这给儿童带来满足感,获得满足的儿童会变得宁静,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关注孩子敏感期的原因。在我看来,这也是大堆的成人找不到幸福感的原因。

  “驼背是一种心理问题”

  新京报:你在宁夏的学校有了10年的历史,近年你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也逐渐建立了教育基地,可以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特别是宁夏的那所学校,10年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孙瑞雪:10年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儿童的成长对成人意味着什么,很少找到同仁。那是一种观念的抗争、说服。但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能像儿童那样给你带来真正的希望,我崇拜孩子,爱他们,这种爱让我们获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快乐和成长,这是我从事这个教育的本质原因。我没法用语言表达,就像你听到婴儿的咿呀声,看到婴儿的眼睛和微笑,你就不会被现实生活压垮。

  10年来,我们已建构了银川学校的文化,那是精神的家园,不仅孩子在成长,每个老师也在成长。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家长,他们给了我们精神和道义上的高度支持。

  新京报:对于家长来说,最关注的应该是孩子们。在你的学校里,孩子们会得到怎样的教育?

  孙瑞雪:大概最客观的评价来自别人。一位在其他学校工作了7年又来我们学校的老师曾经说:“整个学校没有暴力,你不用担心孩子们是否打架吵架;都比较自信,有思考能力;平和,安静。”我想接着这个老师的话再补充一下,孩子们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独立判断能力;头脑清晰,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普遍诚实、友善;自我调节能力普遍良好,心理状态普遍积极。

  一个来我们学校体检的医生发现,我们学校的孩子个头比别的学校的同龄孩子高出2-4厘米,相貌舒展平静,不驼背(我认为孩子驼背是一种心理问题)。

  新京报: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你的学生最终要走向更高学府,走向社会。你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和常见的应试教育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些孩子到了传统教育环境会不会存在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什么帮助,他们本身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孙瑞雪:人们总是担心,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得到了爱和自由,他就不再拥有走向社会的心理力量,他就自然成为一个弱者。每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都感到震惊,我想肯定是我们成人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成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要自我调整,克服不安全感。一个孩子从一种教育环境转到另一种教育环境后,他也会调整。我们曾经有个孩子,小学毕业后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待了两个月后,他对学校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观察,他回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确实不是蒙特梭利学校。”但是,我们的孩子从来不羞于表达自己,他发现班主任不错,于是在教师节的时候,挑选了一束鲜花,送给了老师,还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

  想办一所老师培训学校

  新京报:你的《爱和自由》已经再版三次了,在家长中影响很大,我相信有很多老师也看过你的书。但除了你的学校之外,实施这种教育方式的学校还不多,你怎么看待这种现实状况?你对你的教育思想的继续传播是否有信心?你认为当前比较有效的传播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孙瑞雪:有时候现实会让人沮丧,会使你身心疲劳,但低谷过去后,总能有信心。我发现,当一个人有了孩子,母爱和父爱被唤醒后,父母会因此变得伟大而坚强,他们会想方设法地为孩子寻找理想中的学校、理想中的教育。所以,虽然实施这种教育的学校不多,但接受这种教育理念的家长越来越多,这也是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原因。

  在实施这个教育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爱孩子,这种爱又激发了我内在的信心。我常常坐在校园里,听远处的孩子们交谈。有一次,一个孩子走到我面前,说:“我认识你!”我惊奇地问:“我是谁?”孩子认真地回答:“你是人!”我大吃一惊后,感到全身心的愉悦。

  我曾经认为,教育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是在学校,但是10年来,有家长千里迢迢来到银川,租间房子,让孩子上我们学校;有的妈妈看了我的书后,再逼着自己的父母和公公婆婆看,否则不让他们带孩子;也有的家长接受我们的培训后,再给自己的保姆报个班,让保姆接受培训。这都是传播教育的方式。

  当然,对我来讲,办起一所所这样的学校,让孩子们在里面快乐成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办一所培训老师的学校,让更多有爱心、有教育理念和追求的人从事这种教育,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新京报: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而幼年期教育则可能是一个人一生的根本。关于幼儿教育,你愿意给读者一点简短的建议吗?特别是很多家长一开始并没有特别科学的幼儿教育思想,他们的孩子也可能已经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他们应该怎么办?

  孙瑞雪:不要用你的经验对待孩子,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把握生命成长的过程,体会孩子的内心需求。如果你没有时间,至少用爱的本能关注孩子,别用你自身的恐惧对待孩子,别把你的不安全感、失败感转嫁在孩子身上,别急功近利。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给孩子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有这样的原则做保证,就很够了。

  记者手记

  宁静而坚定

  对于中国教育界来说,孙瑞雪绝对是个异数,虽然她在网上赢得了无数妈妈的支持,但相对全国数以万计的幼儿园和学校,孙瑞雪的蒙特梭利国际学校显得势单力孤。到现在为止,大众层面还没有多少人了解孙瑞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初次见到孙瑞雪的人,很容易被她面容上的圣洁气质折服,看上去她是一个宁静的人。可一旦谈到孩子,谈到教育,孙瑞雪立刻变得寸土不让,有时她的坚持甚至会给人一种偏执的感觉。

  在谈到自己的性格时,孙瑞雪有些得意,她说她的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的,宁静、轻易不起争执,但同时又异乎寻常地坚定。我们问她这种品质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她说一切都是因为蒙特梭利教育,她把自己的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蒙特梭利孩子。

  我们从《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两本书可以看到,孙瑞雪的教育思想已经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个案的累积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她明确地告诉读者,蒙特梭利教育不只是一种方法,它更是教育的思想和精神。

  从宁夏到广州,孙瑞雪已经给许许多多的孩子带去了爱,带去了自由。一个学校不可能接纳所有的学生,但一个思想却可以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如果说孙瑞雪有一个梦想的话,那她的梦想就是有更多的老师、母亲能够真正意识到孩子们的处境,能够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情。因为说到底,世界是孩子们的。

  链接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是20世纪初期意大利著名的医生和教育家,她的研究建立了现代幼儿教育的部分基础。

  通过观察,蒙特梭利得出一个结论:人出生时并不是一无所有,他拥有一个内在的精神胚胎,他是依靠自我破译、能主动进行自我构建的人。这大概是蒙特梭利首要的理念。

  蒙特梭利还认为,虽然儿童有这样的生命潜质,他依靠自我成长,但他因为生命的弱小和无助,必须需要成人的帮助,他必须要和成人建立一种和谐而依赖的关系,才能够实现他与生俱来的生命计划。蒙特梭利认为,如果儿童能成功地将他的精神胚胎实体化,他就会成长为一个宁静、自信、独立、自律、人格状态和谐的人。

  采写/本报记者涂志刚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章子怡 2046
 中国式离婚 美女 刀郎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