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克林顿一个文化消费符号(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9:34 新京报
克林顿一个文化消费符号(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我的生活———克林顿回忆录》译林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李公昭等译 49.80元

  克林顿本人拿到了天文数字的版税,出版商则赚到了无法计算的巨额财富,至于读者,他们完成了一次规模庞大的集体消费,同时造就出新一代的天王巨星。

  从《我的生活》中文版上市的那天开始,这本厚厚的美国前总统自传就开始占据畅销书排行榜头名的位置,直到现在仍然如此,可资对比的是《纽约时报》排行榜,《我的生活》在这张榜单的前3名也已经呆了好几个月,事实上克林顿自传在世界各国都取得了令所有出版商羡慕不已的销量,已经可以肯定是今年图书市场的大赢家,而与此相应的还有大众话语对这本自传的关注,世界各国的主流媒体都对克林顿的书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非常明显,在淡出公众视野几年之后,克林顿再次来到了流行文化瞩目的中心。

  《我的生活》为什么能够如此热销已经成为文化圈的又一个中心话题,从美国文化在全球形成的强势力量去探究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却不能给这样的思考带来任何新意。事实上,美国的卸任高官们的出版物从来就是汗牛充栋,但却没有一本能够引起《我的生活》这样的狂热反响,而在大选之年美国政治读物漫天乱飞的情况下,卸任总统的人气更是足以令小布什和克里先生羡煞,很明显,仅仅从克林顿的美国总统身份来解读这本书的畅销是远远不够的。

  或许可以把原因归于莱温斯基事件?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方法,而且也有效得多。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这场风月事件,克林顿的自传一定会减色不少,充其量也只能在为数众多的美国总统传记或者自传中占据一个普通位置,但即使如此,《我的生活》的强势热销仍然让人吃惊,从早年的《斯塔尔报告》到莱温斯基本人的自述,最后又有希拉里大人的《亲历历史》定下基调,克林顿的那点儿风流已经尽人皆知,甚至其中的某些小小细节也已经被无限放大,这些已经熟透了的素材真的能够构建出新的畅销因子吗?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当然仅仅靠这些东西还不够,光靠出版商本身也无力运作出这样的全球文化事件。其实从克林顿在出版商的一纸合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那一刻起,一个全球性的文化链条就已经形成,无论是出版商还是克林顿本人,都只不过是这个畅销链条上的小小一环,而所有掏钱买书的读者,则是这条产业链条的最后终端。

  仔细分析克林顿的畅销因素,大概包括这么几点。

  首先是怀旧,这种情绪在美国可能尤其浓烈。不可否认,在经历了恐怖的“9·11”事件之后,克林顿执政的日子已经成了美国民众回忆中的黄金年代,确实,克林顿当年曾经带领美国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并由此启动了整个西方的一段美好日子,如果没有莱温斯基,克林顿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偶像式的总统,这样的一位人物在西方大众中具有足够的亲和力。

  第二种因素是传奇。虽然美国一贯标榜民主,但少数家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当下小布什强硬的执政方式更时时提醒人们注意这个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克林顿由一届平民而最终成为美国总统的经历显得极富传奇色彩,并且为传说中的美国精神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证明。而在莱温斯基的风波中,这位形象高大的政治家更是完全表现出生命中最平民的一面,所有这些,都是吸引读者趋之若鹜的好素材。

  第三种因素当然是猎奇。即使已经知道克林顿不会在他的自传当中认错,人们仍然忍不住想看看他是怎么为自己辩护的。商家很好地掌握着读者的这种猎奇心理,这从几乎所有的书店都把克林顿的回忆和莱温斯基的爱情放在一起出售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就成为克林顿作为流行文化符号的完整形象,这也是公众最后真正消费的那个产品。虽然从表面看来,读者买的是克林顿的回忆录,但事实上他在这本书里面说了些什么根本就不重要,关心这些内容的是少数那些真正会去读这本书的人(从这些人的角度出发,克林顿的回忆并不精彩),而出版商关注的则是另外一个群体:这些人一年可能只买一本书,今年这本书就是《我的生活》。

  和一般的娱乐业从业人员不同,克林顿这样的公众人物不会靠一次又一次出卖自己的形象为生,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但是偶尔服从一次流行消费的规则显然也不是什么坏事,克林顿本人拿到了天文数字的版税,出版商则赚到了无法计算的巨额财富,至于读者,他们完成了一次规模庞大的集体消费,同时造就出新一代的天王巨星。

  书评人涂涂

  赞赏

  克林顿的历史和他的时代

  全世界只有一个比尔·克林顿,在他的两届任期内,他领着美国进入了有史以来最繁荣最强大的时期。他被评为经济成就最高的美国总统,也是美国历史最受争议的总统之一。他用他的连任打造了属于他的美国时代,同时他的丑闻也开创了他的娱乐时代;他不仅繁荣了美国的经济,而且繁荣了全世界的娱乐事业。卸任将近四年,他与他的家庭仍然是全球瞩目的焦点,而且经常抢现任总统小布什的镜头,小布什都郁闷四年了,估计还得继续郁闷下去。全世界关注他们的人都在喜滋滋地猜测这个家庭的内部矛盾,并乐颠颠地设计各种家庭暴力、设计希拉里火冒三丈拳打脚踢以及小克痛哭流涕跪地求饶的场景(性别身份的合法置换),还要无事生非地帮克林顿找新的寻欢对象、帮希拉里打造同性情史,总之,这个家庭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乐趣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生活在美国的名人就有这点好处,桃色新闻一出,不用炒作,全世界都跟着起哄。

  但正是这些花边新闻的过度渲染,淡化了克林顿作为政治家的身份,忽视了克林顿与普通人无异的七情六欲,以至于克林顿的回忆录———《我的生活》,也是在锣鼓喧天的娱乐声中上市。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希拉里的《亲历历史》有一种展望未来的朝气,而克林顿的回忆录则有一种回顾历史的相对客观与真诚。对于政治家来讲,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神秘的“宫廷斗争”才是他们的兴趣点。

  克林顿的回忆录对研究当代美国历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普通人来讲,他的生活细节比政治更有吸引力。他的童年生活与总统生活,分别代表人生的起点与高峰,于此重点推介。

  在童年自述文字中,笔者读到美国式教育的宽容与爱。克林顿是遗腹子,没出世就已经是单亲家庭,第一任继父酗酒打老婆。如果在中国,定然被渲染成苦大仇深,孩子走上吸毒犯罪之路都将归于父母离婚之过,孩子总想着无限索取、父母总想着牺牲自我完全付出,结果双方都活得窒息,双方都失去独立。克林顿说:“父亲给我留下了一种感觉,那就是我必须为两个人活着,如果我干得出色,那就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本来该有的生活。”对于父亲的早逝,克林顿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是努力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因为外公外婆母亲的开明,他过了许多年才了解什么是种族隔离、什么是偏见、什么是贫穷。成长在一个酗酒的家庭里,可是他克服了种种心理障碍,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并原谅了他的继父,这种心路历程绝非个人幸运与人生偶然。克林顿的书写明“献给母亲,她给了我对生活的爱”、“献给希拉里,她给了我爱的生活”、“献给切尔西,她赋予我一切欢乐与意义”、“怀念我的祖父,他教导我尊重不被别人尊重的人,因为毕竟我们并无多大不同”。人们总爱把蒋宋夫妇、克氏夫妇定性为“政治夫妇”,把小贝夫妇统称为“金钱夫妇”,完全抹杀他们作为人的基本情感。这种解读方式明显苛刻不近人情。

  他的政治生涯并不算顺利。第一次参加总统竞选就受到吸大麻、婚姻不忠、躲避兵役的指责,第一个总统任期里,“白水门”事件、琼斯性骚扰案等,接二连三地发生,竞选连任期间又扯上“政治捐款门”事件。

  反对党、新闻记者、独立检察官对其穷追猛打,“拉链门”事件几乎断送了他的政治生命。外界评说与他亲自现身解说这些历史感觉当然会有所不同。书中除了自述如何解决各种政治危机、创造各种奇迹之外,“尽可能公正地描述争夺国家的心灵和思想的各种势力”,努力解释自己在世界观方面与曾经斗争过的极右翼势力不同,从他的书写方式看,他忠于他的国家,他信奉“信念、希望和爱”,也没有回避自己的愚蠢以及对婚姻的不忠。该书当然有粉饰、有回避、有掩盖,也曾受尽《纽约时报》独立书评的冷嘲热讽,但从其书写心态仍可体会到政治家的平和大气,除了对斯塔尔保持愤怒之外,对共和党竞选对手多尔、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以及老少布什等政敌,都是以理解宽容的姿态叙述。阅读他的回忆录,其实也是在阅读异邦的世界观与当代史,但最有研究价值的,还是他的施政理念、改革措施、应变策略。

  名人传记,不可以全信,但也不可以完全不信。作者有作者的写作立场,而读者自有读者的阅读立场,各有取舍。

  这样长长的历史,当然得用长长的文字来叙述。这本书早已被CBS晚间节目主持人克雷格·基尔本狠狠地涮了一把:“编辑希望这本书写到一千页,但是克林顿想的是短点儿为好———希拉里举着它朝自己砸过来时能疼得轻点儿!”如他所愿,这本书真有一千多页。书的编排不花哨也没有分细致的目录,整个思路忠实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理性地向读者叙述,慢慢阅读,其实相当有味道。虽然有人批评它冗长拖沓,平铺直叙,但是我想,如果政治家写的书像文学家那样浪漫激情、布满修辞隐喻,那才真的叫人担心呢。

  克林顿的成功人生,符合美国梦、符合美国价值观,他给无数美国普通人梦想成真的希望。全世界很多人都不希望这个特殊家庭退出公众娱乐视线,所以他的回忆录还在畅销。他除了是白宫最年轻的退休老干部之外,还有一个全新的史无前例的职位可能在等着他:美利坚合众国第一先生。他的政坛“第二春”,大概落在“强悍”的希拉里身上了。

  书评人胡传吉

  批评

  乏味然而得体的絮叨

  阅读《我的生活———克林顿回忆录》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和他充满花边绯闻、独具魅力的从政生涯相反,和他的大学政治思想史课评语相同,克林顿的自传“乏味然而得体”。在这部中译本长达1000页的“巨著”里,克林顿像所有风度翩翩的政治斗争胜利者一样,像所有站在聚光灯下的致答谢辞的获奖明星一样,感谢爹妈生了他,感谢老师教了他,感谢老婆孩子解决了他,感谢朋友和同僚挽救了他,然后向自己的敌人表达了理解之同情。

  得体的措辞如同得体的西装,作为一个政治家,克林顿在自传中恰当地把握了分寸感。然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和阅读障碍。难怪莱温斯基要拍案而起,出版自传《我的爱情》,企图纠正这个“没良心的”对他们共同经历的事情的说法。其实,这也不怪克林顿,希拉里的自传珠玉在前,为整个“拉链门事件”定下了调子,克林顿只不过在照本宣科照猫画虎罢了。想看这一部分内容的读者,在这本书中,除了能看到克林顿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说“冤枉啊”之外,看不到其他一丝值得拿到饭桌上讲的轶事。

  没有“拉链”背后的故事倒也罢了,这本书竟然也没有其他故事。克林顿的生活本来丰富多彩,即使当上了需要“温良恭俭让”的美国总统之后,公务之余,这厮总还是能够搞出许多新花样。比如坊间传言的他到捷克访问,当天晚上和捷克总统哈维尔两人绕过警卫的严密看护,偷偷跑到酒馆里找赫拉巴尔(捷克著名作家,也是一个酒鬼)喝酒,诸如此类的种种,在该书中没有得到任何表现的机会。除了偶尔拿自己年轻时候干的傻事幽一默之外,克林顿几乎对所有书中人物都很客气,尤其在描述到其他国家的政治官员时,只谈公事,私人性情概不泄露。这就是克林顿急着赚钱、这么早写自传的失败之处,大部分当事人都还活着或者活跃在政治舞台,一不留神就是侵犯他人隐私,容易惹起政治纠纷。这也决定了这部书在世界政治家的自传行列里,排不上位置。这使这部书失去了第二个看点。

  克林顿的第三个失败之处是,他太喜欢说话了,絮絮叨叨,主次不明,轻重缓急不分。全书从他出生开始,直到卸任,事无巨细,平均用力。

  好一本浩浩荡荡的流水账,给读者的感觉只是这个总统好忙,当官好辛苦,好像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你看,书里没有写到他上厕所嘛!”

  这样絮叨而且冗长得没有趣味,需要一个使得一手好刀的编辑。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吴尔夫的《天使望故乡》才华四溢到老太婆的裹脚布的水准,一位好编辑一顿大砍大杀,终于成了名著。而离开了这位编辑,托马斯·吴尔夫立马走下坡路。克林顿的肚子里并不是没有好故事,他只缺少一个好“刀客”。天可怜见,克林顿竟然在书后感谢了他的责任编辑删掉了许多内容———读者一方面感叹这位刀客不够狠之外,只能够感叹克林顿太能说并且太没条理了。

  书评人林扶叠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章子怡 王菲
 金枝欲孽 刘德华 刀郎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