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诺贝尔文学奖·出版界 出书,乘着诺贝尔奖的东风(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0月10日01:19 北京娱乐信报
  由于电影的影响,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最负盛名的作品可能就要算是《钢琴教师》了。记者获悉,十月文艺出版社将赶在本月底正式推出《钢琴教师》的中文版。然而,从购买该书的版权至今已经长达4年时间。纵观国内的出版市场,引进的美国版权图书比比皆是,而邻国日韩也逐步成为国内出版人的香饽饽,而德语以及其他小语种的文学图书,几乎难以寻觅。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布都会引起国内出版界的一阵骚动,一方面是忙不迭地购买版权,另一方面则是赶紧拿出压箱底的书籍重新出版。诺贝尔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文学出版的风向标,同时也带出了国内出版界的不少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出版界出书,乘着诺贝尔奖的东风(图)
耶利内克出版的部分外文版作品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钢琴教师》缘何迟迟未出——

  文字挑战读者阅读习惯

  韩敬群(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

  我们本月底就将推出中文简体字版的《钢琴教师》,这时候出版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刻意赶诺贝尔文学奖的趟儿,只能说是赶上了。我们早在1998年左右就策划出版“20世纪曾经轰动的外国女性文学丛书”,当时我们邀请了“蓝袜子”的专家们帮我们精选各个不同语种的女性作家代表作。“蓝袜子”的成员都是社科院和北大外国文学的专家们,而宁瑛老师就是“蓝袜子”的重要成员。在德语文学里宁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就是耶利内克的几部作品,经过挑选我们还是选择了《钢琴教师》,并在当时买下了版权,就在我们买下版权之后不久,耶利内克就获得了代表德语文学最高奖项的毕希纳奖,而根据《钢琴教师》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得到了国际大奖,确实非常巧合。

  至于为什么到现在才出版,主要是和翻译文本有关。由于耶利内克写作的文体比较特别,使中国读者在接受上可能存在问题,所以宁老师和我们在翻译文本上来回琢磨了很多次,这19万字的长篇小说应该说会对我们的阅读习惯形成挑战。

  翻译起来困难重重

  宁瑛(《钢琴教师》一书译者)

  耶利内克的作品中象征、想像非常多,要翻译成中文是比较困难的。我曾在2000年前后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委托,与北京第二外国语言学院教师郑华汉一起翻译完成《钢琴教师》一书,但因为该书性心理描写过于暴露,文字比较艰涩,不像通俗外文小说那么容易读,再加工比较费劲,所以当时出版便搁浅了。不过据我所知,耶利内克的作品于去年进入中文世界,繁体字版的《钢琴教师》去年十月已经在港台地区出版。

  小语种优秀文学缘何稀缺——

  翻译稀缺影响作品引进

  季先生(出版界人士)

  小语种文学在国内的稀缺首先存在一个引导问题,这是整个出版宣传系统的问题,并不单纯只是一个环节问题。从需求来说,首要的就是翻译问题。目前大部分小语种的外语人才大多不担心就业,而他们从事的大多是商业性翻译,很少有人从事文学翻译,小语种文学的翻译人才本身就特别难找。目前屈指可数的译者都是老翻译家们,阅读翻译梯队建设就存在问题。老翻译家们首先他们自己本身比较挑剔作品文本,另外就是他们的翻译语言是否能够跟得上现代语言的潮流,这些都是问题。早在4年前我们就曾经想要策划出版一套德语文学小丛书,但是就是因为翻译问题以及大家对市场把握的问题,最终搁浅了。我想,这次如果不是出了一个德语写作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家也不会关注到这些方面。

  读者阅读需要引导

  宁瑛(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

  国内小语种文学市场不景气。就德语文学而言,《钢琴教师》也是当我们知道它获奖了才来出版,大家才关注。这多少也说明了国内出版市场对读者的阅读引导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英美文学之所以流行,可以说媒体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从盲目的英美文学作品的追崇中发现了读者最需要的优秀文学作品。“小”语种文学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关注。

  诺贝尔文学奖能给出版带来什么——

  诺贝尔不能改变出版风气

  韩敬群(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

  一直以来,国内出版社对国外纯文学的东西关注就非常少。比如耶利内克和另外一个非常优秀的德语作家克里斯塔·沃尔芙,很早以前业内的专家就把他们推荐给我,但是最终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没有引进。现在引进版权这一块更多的是美国的版权引进,诺贝尔文学奖也不可能对国内的出版风气产生大的影响。对纯文学关注的稀缺,在近年可能都不会有大的改变。

  奖是东风,市场是主宰

  孙顺林(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

  无论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怎么改变,如何个性化,对中国读者了解国外的文学作品和了解世界都有好处。也许获奖作品在国外已经非常流行,但是国内却由于语言等局限相对闭塞而无从得知。但是,出版界一直以来都借诺贝尔的东风,所以只要这些作品获奖可能就会带动一批同类作品在国内的出版,如果这些作品得到认可,看似另类个性的国外作品也会源源不断来到中国。不过诺贝尔文学奖毕竟只是东风,最终决定一切的还是市场这个风向标。

  耶利内克的N个个性符号——

  共产党员出身的通俗文学迷

  宁瑛(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

  耶利内克会让国内读者亲切的一点,就是她在1975年加入了奥地利共产党,她在写文章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写作,所以她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思辩特色。我开始看她作品的时候,觉得很新奇,从来没有看到过那样写女性心理、感受的作品。而且这样的纯文学作家还是个通俗小说迷,在中学时代,她曾经休学一年,在这一年里她看了不少的通俗文学,所以在后来的作品中,她能用调侃的语言写出通俗意义的文学故事。由于她父亲本身患有精神病,并且在二战期间受到迫害,1969年就去世了。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耶利内克对生活有了不一般的认识,这些对她的文学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心理描写方面变得非常大胆

  20世纪70年代,耶利内克引起了德语文坛注意。因为她的小说对很多社会问题能够直率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翻译了她的《钢琴教师》,这部小说是一部带有一定自传性质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女性心理非常大胆,从性心理的角度,刻画了人在社会中扭曲和变态的心理。刚翻译这部小说时,国内的私人写作才刚刚开始,这类小说在国内还不多见,所以,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由于德语作家在语言上普遍受到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经常把语言当做对象。耶利内克在《钢琴教师》中也突出表现了这个特点,在很多地方都不是平铺直叙的写法,经常使用象征和比喻。这与她早期的作品是有一定差异的,她早期的小说表达主题和叙事的方式都比较直接,据我所知,耶利内克也写过一些戏剧,有些还是德语世界比较重要的作品。但在获奖作品《钢琴教师》中,在刻画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在心理描写方面就变得非常大胆了。

  她的整体叙述很残酷

  安妮宝贝(知名作家)

  可能和国内的大多数读者一样,我只看过根据耶利内克作品改编的电影《钢琴教师》,涉及人在爱情关系里的权力和控制的抗衡。它有一个论点是,爱的基础是可笑的。我觉得她的整个叙述很残酷,剥下爱情所有温情脉脉的面目,就电影来说可以说是一部黑色的另类电影。

  信报记者李瑛周桥蓉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