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追寻80年代:重启文化记忆(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11:19 新京报
  本报“个人史”今日起推出“追寻80年代”系列,系统呈现当时文化圈全貌
追寻80年代:重启文化记忆(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1979年到1980年间举办的两届《星星美展》观众总人数达十几万之多,使民间自发的文化事件首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图片资料由黄锐先生提供

  本报讯 (记者张映光)

  从今日起,本报个人史栏目将推出“寻找80年代”系列专题。逐一寻访1979-1990年十几年间重要文化事件的发起者与亲历者。试图通过他们的共同回忆,披露这些至今仍然余音不绝的文化事件的来龙去脉与细枝末节。同时,力求客观展现上世纪80年代文化圈整体面貌和各类文化人群像。

  专题内容

  寻访回顾80年代重要文化人物与事件

  1979年是一个文化上继往开来、百废待兴的年代。我们的专题将以时间为主要线索,以逐一寻访回顾80年代重要文化事件和文化人物发轫。星星画会、《今天》诗刊与四月影会无疑是80年代开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民间团体和组织。由他们生发而出的一系列文化事件与创作不仅对此后文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穿透了专业领域直接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关系。同时,星星画会与《今天》首次体现出来的反体制的反叛性也逐渐成为80年代民间文化的一种内核。本报将在专题之初陆续采访星星画会、《今天》及四月影会的主要创始人及参与者黄锐、艾未未、栗宪庭、芒克、阿城等人。稍后,本报还将推出《读书》系列专题,回顾这一在中国80年代最有影响的文化刊物的初创历史。此外,我们还将针对不同的时代和领域陆续推出实验戏剧、85美术新潮、先锋小说等不同专题。

  专题初衷

  理性系统呈现80年代文化圈生态全貌

  20年过去了,专题策划者深知,由于文化圈纷繁复杂、门派众多的特性使然,对80年代文化的呈现既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没有立场。同时,因报纸篇幅所限,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在文化事件和人物中,我们选取的原则是在当时及至今日仍有重大影响的。同时当具有当代性、民间性与开创性。对80年代的追忆或成口角之辩或成英雄赞歌,少见成理性成系统的整理。这就是我们决定开辟这一报道的初衷。

  回忆并不意味着真实,但多人的回忆会成就一种平衡的真实。“追寻80年代”系列不是为新文化名人们树碑立传。它所希望呈现的是80年代文化圈的生态关系、发展线索和众生百态。

  80年代的文化标志

  诗歌:从朦胧诗到台湾抒情诗,标志性的著作应该是《五人诗选》,作者北岛、舒婷、杨炼、顾城、江河。此外包括席慕蓉、余光中、泰戈尔和纪伯伦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小说:从创作来讲,80年代影响最大的小说应该是《平凡的世界》,其他诸如《人到中年》、《蹉跎岁月》、《新星》等等虽然也有着巨大的反响,但只有路遥能够标志这个时代。从阅读来讲,金庸、琼瑶和三毛是这10年的另一个标志,这些迟来的港台畅销小说改变了80年代的阅读风尚。

  文化读物:阅读是思想解放的前提,80年代影响深远的书籍包括《走向未来》丛书、《走向世界》丛书、《五角》丛书等等,这些图书以介绍为主,把新知带给80年代。几套文学名著同样影响深远,《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后来被称为“网格本”)、《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从经典和当代两个层面给文学界带来冲击,这些名著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孤独》。

  思想读物:虽然读者不多,但思想类读物的出版影响却更为深远,这方面包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0世纪哲学丛书》、《二十世纪文库》(华夏出版社)、《学术名著文库》(三联书店)。

  杂志:80年代是杂志的繁荣时期,几乎所有杂志都能够畅销,可以作为文化地标的则是《读书》,另外大型文学双月刊如《收获》、《十月》等“四朵金花”也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普及大众层面最流行的杂志是以《读者文摘》为首的文摘类刊物。而70年代末出现在北京的《今天》也成为民办文学刊物的标志。

  艺术:70年代末出现在北京的民间艺术组织“星星画会”举办的两届《星星美展》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敲门砖”。随后1985年到1989年间席卷全国的“85美术新潮”真正打开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大门。

  儿童读物:连环画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其中产生了无数的精品。其他如《世界五千年》、《上下五千年》,包括重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等也都影响了一代孩子的成长。

  涂志刚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