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首届中国电音“学会奖”颁奖(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09:55 新京报
  专业人士认为,不具有传统舞台表演性制约中国电子乐发展
首届中国电音“学会奖”颁奖(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Tiesto为听众带来的疯狂电音现场,证明电子音乐虽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舞台表演性,却并非没有表演性。

  曾在几年前获PaulOakenfold点名推崇的Tiesto是最为电音乐迷所熟悉、最为闻名遐迩的荷兰DJ/制作人;特别是2002和2003年Tiesto得以蝉联DJ杂志公布的“世界百大DJ排名”的冠军,紧接着又赢得本届DancestarUSAAward的“最佳国际DJ”奖项,更令他被视为Trance界的第一把交椅。

  本报讯(记者雷丹)一场名为《中国之夜》的电子音乐专场颁奖音乐会十九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至此由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电子音乐“学会奖”评奖全部结束,在昨天进行的颁奖音乐会上,A组史晓龙的《水和空气》、B组王铉的《幻听-IMAGINAION》、C组李凯的《ATTACK》等25首作品分别获奖。

  张亚东出任评委、举办讲座

  本次“学会奖”受到很多音乐人的关注,评委会方面,除了学院派的几个知名教授之外,还有音乐制作人张亚东、乐评人金兆钧、作曲家张宏光等加盟,张亚东还专门做了一期关于音乐制作的讲座。

  另外,今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将举行2004北京电子音乐节的闭幕音乐会,届时,除了可以欣赏到中国电子音乐家的作品之外,来自法国的知名电子音乐家还将带来他们的作品,部分作品还是首演。

  不具表演性,舞台主角是多个音箱

  这次的中国电子音乐“学会奖”由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主办,参赛作品有85件,主要还是来自音乐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当晚的颁奖音乐会现场十分“特别”,舞台上没有任何演奏者,主角是高低、大小各异的多个音箱。

  现场专业人士纷纷表示,电子音乐不具有太多的舞台表演性,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一位电视导演告诉记者,早在1996年,中央电视台就录制过当年电子音乐节的现场演奏会,但是到了1998年电子音乐节的时候,只录了一场就放弃了,因为整个舞台里只有调音台、效果器、音箱,摄像师的镜头动来动去,不知道拍什么。

  远离大众的视线、水平参差不齐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此次比赛的组织者之一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小夫先生,他是1980年代初最早把电子音乐引入中国的一批音乐家之一,据他介绍,从80年代初电子音乐走进中国以来一直远离大众的视线,到目前虽然也有了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爱好者,但是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在起步上已经比西方晚了三四十年,所以,现在大家要做的是从高端入手,不要再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要直接与世界电子音乐的最高水平接轨。

  张小夫还告诉记者,这次作品总的水平是超出了评委会之前的预料的,但是还是有一些遗憾,作为第一次,评奖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次活动,来吸引更多的电子音乐爱好者参加。这次比赛还请来了法国电子音乐家担任专业组评委,他们表示听了中国音乐家的作品之后,给他们很多惊喜。

  关于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即电子合成音乐,与其说是高科技的产物,不如说是时代的产物,与过去的摇滚乐有所不同,它更提倡青年人的参与精神,每一个电子音乐的追随者都坚信只有电子音乐近乎一百分贝的震撼,才能使人获得心跳每分钟一百三十下的刺激与享受。

  对于电子音乐的崇拜者来说,他们推崇的是少说话多思索的人生态度,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并试图以一种博爱精神和世界大同的家庭观念来消除竞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

  电子音乐界中最为成功的例子是DepecheMode,他们20多年来在流行音乐圈中不断带来新的电子声音,创造出众多乐坛神话。

  由于电子音乐不具备通常意义上视觉刺激的舞台效果,因此在中国的发展比较缓慢,但近年来随着电子音乐众多表现形式的突破,比如多媒体艺术的普及、在跳舞音乐上的激变等等,电子乐在国内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页面功能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