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雪宦绣谱》原版书影
宋桥
现在是读图时代,山东画报出版社搞了一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听说很畅销,其中有《考工记》、《天工开物》、《营造法式》等,包括这册《雪宦绣谱》。署名沈寿口述、张謇整理。此书最早的版本,是1919年江苏南通翰墨林书局印行的,线装,啬公题签,啬公即张謇的别署。
三十多年前,笔者在南通狼山脚下插队,就隐隐约约听说过沈寿,在黄泥山一带找过她的墓地。“文革”时期,狼山顶上的大佛像都烧光了,南通家喻户晓的张状元张謇的墓也给铲了,哪里去找被慈禧赐过名的一位女子的遗迹?
沈寿,1874年出生,原名雪君,家里开古董字画店。沈寿从小受艺术感染,后学刺绣,技艺渐进,声誉鹊起。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寿受丈夫余觉的怂恿,曾绣《八仙上寿图》八幅景屏进献。慈禧大喜,特赐“寿”字,遂按丈夫意愿,更名为寿。1911年,意大利都灵世博会上,绣意大利皇后像“爱丽娜像”,作为国礼送意大利宫室,皇后欣喜之余,颁赠嵌有皇家徽章的钻石金表一块。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所绣“耶稣头像”获一等奖。1907年,清延设女子绣工科,沈寿为总教习。
张謇为清状元。入官后,一次,他同文武百官迎候慈禧从颐和园回城。适逢大雨,白花胡子的老臣亦跪在地上接驾,弄得满身泥污,太后却连眼皮也不抬一下。此事大大刺激了张謇,决心弃官回南通老家从事实业。当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清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办实业也是当时不少士子的人生选择。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实业家。他办的大生纱厂是我国最早一家规模较大的纺织厂,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南通纺织专科学校、第一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热心文化事业,比如,请来梅兰芳、欧阳予倩,把南北两大艺术家汇合在一起,共同切磋戏曲艺术。为纪念这次艺术盛会,还建了一座“梅欧阁”。少年赵丹,就是在这里喜欢上表演、走上艺术之路的。
1909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时任江苏咨议局议长的张謇被任命为审查长。当时有一幅顾绣董其昌书大屏需要鉴定。顾绣是明代上海露香园顾名世家的女眷所绣作品,很有名望。张謇特地请沈寿鉴定。绣品刚打开,沈寿即断定为真品。沈寿之于绣,能悟象物之真,能辨阴阳之妙,自谓:“天壤之间,千形万态,入吾目,无不可入吾针,即无不可入吾编绣。”张謇惊其才识,决定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设绣工科,请沈寿来主持。
沈寿专心教授技艺,培养一批刺绣人才,可惜体弱多病。张謇深恐她的绝艺失传,便请她讲述绣技,自己落笔。那时张謇已是六十多岁老翁。一个床上口授,一个榻前笔录,“无一字不自謇出,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半年下来,撰成《雪宦绣谱》。全书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八项。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刺绣工艺理论著作。可喜的是,沈寿生前,《雪宦绣谱》得以出版。
沈寿去世后,余觉撰《余觉沈寿夫妇痛史》,指责张謇与沈寿的关系,社会上也有一些流言。
应该说,俩人的关系确非一般。查张謇日记,在沈寿生病期间、去世前后,五个月中,记日记93则,其中有34则记述沈寿的病情及死后悼念之事,并流露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如:
七月十五日,去年此夕,雪宦坐药王庙外看盂兰会灯船也。
九月十日,移柩至黄泥山。人生至此,万事都已……
另外张沈之间有不少赠诗,如张謇《寄雪君》:一旬山前言为远,但觉君西我已东。留得闲花朝夕伴,绿梅开了碧桃花。
沈寿的《题画绣呈啬师》:虚堂寂无人,清风动爽籁,几尺青琅玕,一双红绶带;何时到屏幛,午倦目与会。
从互赠诗看,可见情感交往不寻常。张謇爱惜人才之志,沈寿艺术成就,常常为人津津乐道,至于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却无从去说,也无从说起了。页面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