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片中,亚瑟拯救奎妮薇后,二人激情拥吻
着两套铠甲的亚瑟
片中小亚瑟力拔“坟中神剑”
《亚瑟王》开篇异常精彩,音乐、画面雄浑大气,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相称。三言两语介绍历史背景之后,迅速进入故事主体,叙事紧凑。第一场战斗开始时,观众不知道几队人马为何战作一团,但到战斗结束时,不仅凌乱的情节理顺,人物关系也交待清楚,连亚瑟与罗马主教的冲突以及未来与黑京面人的联合都埋下伏笔。接下去,主教背信弃义,圆桌骑士们不得不在契约期满之后继续为罗马完成最后的任务才能够获得自由。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每位骑士因立场不同反应不同,人物的性格更趋饱满,尤以亚瑟的忍辱负重和兰斯洛特的率直冲动让人印象深刻。当他们为是否应该信仰上帝而争论时,观众窥视到史诗片中难得一见的英雄们的内心,原来他们和普通人一样脆弱、敏感,并因时时遭受虚无感的侵袭而犹豫不定。
影片甚至花费同等笔墨去描写撒克逊军队中的这种“末日感”。当撒克逊士兵烧杀淫虐时,谁会想到他们只是因为“也许我活不到明天”的念头挥之不去才变得歇斯底里。战争的残酷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相比之下,撒克逊首领的严厉治军才真正是毫无人性。至此为止,《亚瑟王》对战争主题的处理显得相当独特而富有深意,这使得观众对《亚瑟王》成为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史诗片抱有极大期望。然而在接下去的情节发展中,影片却出人意料地落入到一般商业片的俗套之中。比之从最初即摆低姿态,不让人抱有希望的商业片,有着这样一个良好开篇的《亚瑟王》,更加令人失望。
本来战争三方的势力各有各的精彩,但进入影片高潮阶段,三者放到一起,反而满不是那么回事:亚瑟和黑京面人的联合显得过于理所当然,与撒克逊人的战斗虽然激烈但毫无胜负悬念。最要命的是,为了尽可能将篇幅让给英雄美人和战争场面,不论是圆桌骑士们,还是撒克逊人,都因为得不到足够的戏份而变得面目模糊。
看电影和观看体育比赛不同,没有人会真正关心最后的胜负。观众要看的是个人在战争中的命运。虽然影片不断安排牺牲,其中包括最著名的首席圆桌骑士兰斯洛特,但是即便是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也并没有赢得观众多少感情。这使得影片刻意经营的壮怀激烈的牺牲场面毫无情感力量。影片还高估了观众的记忆力,当最后兰斯洛特火葬时,大概没多少人能记得,火葬是他在马厩中与亚瑟对话时提出的要求。当时只是负气,谁料一语成谶。缺少这一呼应,影片结尾处的悲怆感荡然无存。
作者:王陈
(来源:京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