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小眼睛,眯眯笑,大提琴家王健这个印象给人最深。较少古典音乐家的矜夸,更多的是一份平易。今、明两晚,这位在国际乐坛上名气直追马友友的大提琴家,将亮相“伟大作曲家勃拉姆斯系列音乐会”。昨天下午,记者在中国爱乐乐团排练厅见到了他。
对音乐的信念使我接受了漂泊
记者:你的艺术经历让许多学音乐的人非常羡慕,儿童时代得到音乐大师斯特恩的提携,16岁赴美国留学,二十出头即成名,在世界不同国家演出。回顾这20年,你有什么得与失?
王健:作为一个音乐家,关键是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否则就是浪费时间。我也经历了很多打击、挫折,有时甚至生活得不到保障,但是对音乐的这种信念使我坚持了下去。总体来讲,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至于“失”,就是总是一个人到处漂泊,不能安定下来。
记者:你谈到“没有保障”和“漂泊”,是否想过放弃?
王健:不可以放弃。我的确是经常在收拾行李,坐飞机,会很烦。可我能有这样的机会是让很多音乐家羡慕的,所以我时时说我是幸运的。
在不完美的音乐中追求美好
记者:你与音乐打交道这么多年,现在是处在一种什么状态呢?
王健:小时候更多的是追求和渴望效果(音乐的技巧);现在比较安静。一直认为要追求音乐的完美,长大后慢慢明白最好听的声音并不存在。现在我力求在不完美中也追求美好,就是让不完美的音符变成有含义。
记者:你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张扬,如何在掌声、鲜花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王健:这个世界很大,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并不算什么。我很欣慰,做到努力了。演奏家只是情感的传播者,温暖、安慰听者的心。
有时候我说不出为什么这么拉琴
记者:对一部作品,你在演奏前习惯进行分析吗?
王健:有的演奏家比较理性地去理解作品,我对音乐是感性的。有时候,我根本说不出为什么这么拉。
记者:你最欣赏的大提琴家是谁?
王健:罗斯特罗波维奇,堪称大提琴的鼻祖,许多大提琴作品都是他首演的。还有就是马友友,创新,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其实每一位好的音乐家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本报记者徐雪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