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国水墨动画横空出世(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12:08 新京报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电影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术电影缓缓走来,一路风光。剪纸、木偶、动画、水墨、折纸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种类丰富着世界美术电影宝库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美术电影赢得了赞赏和尊重。“中国动画学派”逐渐形成,而尝试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用于动画,更是一大突破。
中国水墨动画横空出世(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牧笛》浪漫描绘了南方乡村的“牧童生涯”,清新、真挚,且不乏生动和幽默。
中国水墨动画横空出世(组图)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水墨动画横空出世(组图)
  《牧笛》编导特伟,参与创作《小蝌蚪找妈妈》,对美术电影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电影笔记着魔山水

  水墨动画所追求的意境,绝不仅仅是让几幅情节连贯的国画“活”起来那么简单。

  最近在网上看到几个水墨动画的3D作品,其动态、画功的细腻、完善程度还在其次,尤其厉害的是,这些年轻的美术师似乎比他们的前辈更加重视使水墨动画片富有电影的镜头感和流畅性,这应该算是一个很勇敢的进步。不过在对国画意境的追求上,这些新锐作品和当年的经典之作又实是一脉相承。无须怀疑,这些年轻的美术师必然是和我一样,自小就受过中国最优秀的那批水墨动画片的熏陶,以至于至今还是如此念念不忘。

  中国最早的水墨动画片是《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实现这个梦想,在技术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去探索,国画技法的特殊性为实现连贯的景物动态制造了巨大的困难,但最终影片还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此后,水墨动画艺术实践的范围慢慢变大了,探索的力度也越来越深入,随之而来的是技法上日趋成熟,到了《牧笛》(1963年)和《山水情》(1988年),中国传统美术片里“水墨动画”的一支,实际上已经相当成熟了。

  今天再来看这三部美术片作品,它们在技法的细微变化和审美情趣上的差异似乎不难辨别。《小蝌蚪找妈妈》的特点是单纯、质朴和简洁,但小动物们在水中的动态效果却明显存在着缺陷;《牧笛》的特点是清新、真挚,且不乏生动和幽默,尤其结构更是堪称前卫———其中有大段的情节,最后发现竟是牧童的梦境,这个巧妙的构思,使短片整个叙事空间的纵深感被拉远了、拓宽了;而含蓄、苍劲的《山水情》,则在空灵的山水之间更加重了写意的笔墨,相比之下,画功也尤其显得纯熟,其中还大量使用了古琴曲,也大大丰富了这部美术短片深邃、悠远的人文情怀。

  虽然《山水情》在各方面都明显略胜一筹,但由于《牧笛》的故事和音乐都更适合孩子们欣赏与理解,所以这部小片子在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里似乎更加重要。对于从小生活在北方的我来说,《牧笛》对南方乡村“牧童生涯”的浪漫描绘,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确信无疑的现实场景。不过对我来说,这个故事的最伟大之处却不在于此,我最欣赏的是它不仅描画了一个男孩和水牛之间存在友谊的神奇故事,它实际上还告诉了所有的孩子:一切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其实都是不需要刻意经营的。你看,男孩在他的梦中做了什么?

  他睡着了,把牛丢了,他找牛,费了半天劲找到了,但牛不理他,跑了,他钻进竹林,砍了一棵紫红色的竹子,作了一把神奇的竹笛,他吹竹笛,引来了白鹭、山鹰、梅花鹿……然后,老牛也回来了。

  这个过程如此复杂和曲折,但事实上呢?他一觉醒来,只是轻轻吹响了手中的竹笛,老牛便立刻在远处“哞……”地回应他。这一声听得人,嘿!甭提多踏实了。最后呢,牧童骑着牛吹着笛子,消失在了水田的尽头。这个简单故事却具有中国哲学中“道”的真谛,生活原本就是如此踏实可靠,所有莫名的忧患、浅薄的功利、渴望被朝拜的虚荣心,其实就像梦一样,很容易醒来,并非只可拿起,不可放下。

  水墨动画片宽广深邃的思辨色彩和寓意,可决不是什么“动态国画欣赏”那么简单空洞的,它是真正“活”的艺术,也正是因此,在我们小的时候,才会那样地着魔。

  晃晃

  回眸

  特色动画一路风光

  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片组人员在1950年南迁上海,1957年,正式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一批优秀的卡通片。

  剪纸片:传统工艺

  追根溯源,剪纸片的创始人就是被尊称为“二万老”的《大闹天宫》的编导万籁鸣的弟弟万古蟾。万古蟾经过多次试验,1958年成功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剪纸片,在陆续拍摄的《渔童》、《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中,技巧臻于成熟。

  木偶片:洋为中用

  我国最著名的木偶片导演是靳夕,他在1963年拍摄的80分钟木偶动画片《孔雀公主》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一长段孔雀公主南麻喏娜的舞蹈,细腻动人。

  1966年“文革”爆发,美术电影创作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整理:张悦

  “探民族风格之路”

  1960年1月,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在北京举行。陈毅参观了展览会,对中国美术电影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且在展览会上兴致勃勃地题词:“春节观动画,老少均喜欢,技术大跃进,干劲更冲天。”并且希望:“如果你们能够把齐白石所画的画动起来就好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是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用于动画。

  早在1956年时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的特伟就曾经提出过“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且身体力行地在《骄傲的将军》中有很鲜明的体现,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挺着将军肚衣着艳丽的将军,以极其传统京剧中脸谱化的夸张造型同美国迪斯尼卡通片中常见的造型大异其趣,动作也形似于舞台上的京剧演员。

  为了这部影片,特伟率领创作人员到绍兴大禹陵体会古时情调。曾经和金嗓子周璇合作过的著名作曲家陈歌辛应聘为影片作曲,陈歌辛把我国琵琶经典古曲《十面埋伏》中的片段用作将军彷徨无助时的背景音乐,和画面水乳交融。

  这部只有30分钟的卡通片令人耳目一新,为日后陆续出现的强调中国民族风格的卡通长片起了带头作用。

  看似简单异常繁琐

  我们所熟知的三部水墨动画片是《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和《山水情》,其实早在《小蝌蚪找妈妈》之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拍了一部可以放映10分钟的水墨动画片段,包括《鱼虾》、《青蛙》、《小鸡》三个小片段,用简短的情节将它们串联起来。当齐白石先生著名的墨虾神情灵活地活跃于银幕之上时,“完全中国式的动画”成功了。就在试验成功后的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摄制成功。《小蝌蚪找妈妈》的旁白是由张瑞芳担任的。

  值得一提的水墨动画在制作工艺上的探索实验,因为技术上的现实困难横亘在创作者的面前,它并不是人们想当然的以为水墨动画就是在宣纸上完成的,虽然在银幕上看到的活动水墨渲染开来的效果,其实原画师和动画人员在影片的整个绘制过桯中,始终都是用铅笔在动画纸上作业,一切工作如同画一般的动画片,原画师一样要设计主要动作,动画人员一样要精细地加好中间画,不能有半点差错;如果真的要在宣纸上用水墨画出那么多连续动作,世上没有一位画家能把连续画面上的人物或者动物的水分控制得始终如一。

  就像画一头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珞片上。每一张赛璐珞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屏幕上所看到的那头水牛最后还得靠动画摄影师“画”出来。工序如此繁复,光是用在摄影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

  “此曲只应天上有”

  1963年由特伟编导的第二部水墨动画片《牧笛》完成。这部总长只有20分钟的水墨动画,从1961年开始筹备,直到1963年才最终完成,可以看出所下的功夫。众多老前辈的无私贡献是更值得称道之处。

  《牧笛》中水牛的造型来自大画家李可染的画作,总编导特伟回忆起当时在广东肇庆从化出外景,正赶上李可染在那里养病,谈及《牧笛》,李可染欣然提供了20张水牛图。而背景设计来自于已经作古的西安画家方济众,《牧笛》的分镜头画面合本则是钱家骏的手笔,牧童和老水牛的造型定稿,也是钱家骏的线条。他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技术指导,上世纪50年代末曾创作过改编自侗族民间传说的动画片《一幅侗锦》。而为影片作曲的则是美术电影界的配乐高手吴应炬。

  影片末尾泼墨而成的青山绿水中一童一牛伴随着江南“笛王”陆春龄清越悠扬的笛声缓缓走出画面。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在听到最后一段时竟然流泪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我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声音”。

  1964年,电影界在批判影片《北国江南》和《早春二月》的时候,水墨动画《牧笛》也遭殃及,当时说它是宣传资产阶级无差别论,否定阶级斗争,也有人说它含沙射影攻击“三面红旗”,说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是指吹牛等等。这些啼笑皆非的经历只不过是那水墨淋漓的田园之外一首并不和谐的插曲。

  整理:本报记者张悦

  策划:本报娱乐新闻部学术顾问:陈山、郝建、陆弘石《新京报》新闻热线:010-96096333页面功能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