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单田芳(左)出场后露出他“招牌式”的笑容
歌手孙悦用歌声送上祝福
姜昆和戴志诚相声“祝寿”
他那略带沙哑、极富个性的声音,通过数百家电台、电视台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书坛常青藤”、“评书大王”、“铁嘴钢牙单田芳”。6亿人同时倾听他讲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如果把他讲过的所有评书连续不断地播出,可以整整播30年。他就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
昨天下午,庆贺单田芳先生从艺50周年专场演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姜昆、李金斗、孙悦、于魁智等演艺界大腕都前来捧场,北京曲协还现场聘他为名誉主席。这场演出三天前,记者对单田芳进行了专访,请单老追忆50年前的从艺之路。
现场:这个偶像有点老
演出在北京市少年宫舞蹈队活泼的舞蹈中拉开大幕,之后,由曲艺界顶级大腕表演的精彩节目就一个接着一个。李伯祥和孟凡贵表演的相声《舞台上下》,于魁智表演的京剧《上天台》,李胜素表演的京剧《贵妃醉酒》,姜昆和戴志诚表演的相声《网络新说》等都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
主持人李金斗在串场时介绍说,自1954年走上评书艺术道路后,单田芳已经创作演播出108部作品,目前,他的作品每天在530多家电台的黄金时段播出。他说,此次庆贺活动收到包括中央电视台等450家新闻单位的贺电。
在传统曲艺节目的表演过程中,著名流行歌手孙悦演唱的《祝你平安》带去了对单田芳先生的祝福,伴随劲舞的一曲《我心飞翔》更是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单田芳是我的偶像!”孙悦在演出间歇中对现场的观众说。她说,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就经常在收音机旁边听他的评书节目,伴随她度过童年。“不过这个偶像显得有点老!”孙悦笑着说。她希望能在单老从艺60周年、70周年的时候继续为他演出。
现场的很多书迷对记者说,他们对孙悦的这番话有着强烈的共鸣。“单田芳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一位书迷表示。
作为演出活动的压轴戏,单田芳给现场的近千名观众奉献了两个段子。幽默风趣的段子赢得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北京曲协宣布,聘请单田芳为北京曲协名誉主席,并现场发放了聘书。
“没想到越搞越大!”单田芳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今天的从艺50周年庆祝,本来想大家出去玩玩,座谈座谈,没想到越搞越大。深圳的、西藏的一些书迷闻讯都来了,发出一千张票,远远不够。
他表示,他从艺50周年,没什么了不起,“因为我是平民老百姓。”他表示,现在流行歌曲的演唱会把传统文化压得喘不上气来,借助这个机会,也表明评书艺术还是受欢迎的,“所以这个演出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我们曲艺人的一件盛事。”
学艺:从大学生到说书人
记者:有报道说,当年您的母亲希望您长大后做法官,而高中毕业后您曾考进东北工学院。后来又怎么选定评书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单田芳:刚开始我不喜欢说评书。我父亲、母亲都是搞曲艺的,我从小就在这个曲艺环境中长大。但我一心求学,无心曲艺。但我考入东北工学院后,一下子病了5个多月,做了三次手术,中间还感染了。严重耽误了我的功课,我的俄语本来就不好,耽误了5个月更跟不上。当时我父亲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既然是学习跟不上就别念了,尽早投身到评书事业当中吧。
父亲的这个朋友就劝我说,你现在的文化在曲艺界凤毛麟角,简直就是状元了。很多说书人实际上都是目不识丁,你有机会把他们说的评书整理出来出书,保存下来,比你在学校里面上学取得的成绩要大。当时我也年轻,权衡利弊了好长时间,虽然心里不喜欢,但还是同意了。我就抱着试试的态度,行就好好干,不过万一不行,反正还年轻,还可以重新来。
记者:学艺时候的老师是谁?能谈一下学艺的过程吗?
单田芳:我的师父是李庆海,是当时有名的说书人,当时他是我们家的座上客。他给我起艺名叫“田芳”,我原来的名字叫传忠。我跟随李老师半年多,他到外地说书,我就跟着他,到过营口、太原等地。他在台上说,我在台下认真听。原来虽然也听过,现在听得却更认真,到了晚上,师父再给我开小灶,给我解答问题。但是后来,我老师生了病,他和师娘就到了河北。我不能再跟随了,就开始独立“单干”。1954年10月1日,到了鞍山。到现在正好已经50周年了。
首演:不知道怎么走上台的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上台表演时候的情景吗?
单田芳:当然记得!当时在鞍山,说评书的好手有四五十人。我就向组织上提出申请,说我想找个地儿说评书。组织上同意了,为我定了个演出时间和舞台,是在1955年的春节,场地是鞍山的前进书场,能坐180人至200人,是个大场地。头些日子茶社就开始宣传,大红的底上写着大字:特邀著名青年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来我社演出,每天下午4点至6点,书目为《明英烈》,希望大家准时参加,风雨不误。
我一看到这宣传,脑袋就变得比车轱辘还大。当时经过了一年的实习,终于要登台了,心里压力很大。就非常紧张地在家里备课,生怕上台忘了词。一句句地写,再一句句背。两个小时的文字都背下来了。
记者:那上场后的表现怎么样?第一次应该很紧张吧?
单田芳:前面那个前辈说完自己那段以后,对在场的听众介绍说,大家先不要走,今天还有一位青年评书艺术家给大家讲《明英烈》,希望大家捧场。一阵掌声中,他回到休息室,对我说,田芳该你了!我当时表现得还算很从容。从休息室到讲台不到十米,怎么走上台的不知道,早就蒙了!看台下黑压压的全是脑袋,紧张啊!我告诉自己要镇定,但也控制不住。好在我准备充足,没有忘词,就那么下来了。
记者: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单田芳:但是那天也是美中不足。我在台上惊堂木一拍,就开始背书,越背越快,标点符号啦之类的全忘了。说了一会儿了,就走了一部分人。他们大部分是瞧瞧新鲜,一看,就这样啊,这就是单田芳。人走了不少。演出两个小时,按理说,半小时后应该有休息时间,说书的把情节锁在一个扣上,自己喝口水、抽口烟,听书的人去厕所方便方便。这些我都忘了,一口气说了两个小时,还在说个不停。后来,茶社的人到台上敲我的桌子,说,怎么回事呢,你到这里过书瘾来了?两个小时都已经过了,你还说呢!
当时虽然是大年初一,我却是大汗淋漓,总算过了第一道关了。所以1955年的春节,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
感悟:成绩都在45岁后
记者:“文革”期间的经历对你个人及评书有什么影响?
单田芳:“文革”不仅是受影响,是受迫害!当时在鞍山曲艺团,中间不让说书了,除了样板戏其他文艺全砍。我们到农村接受改造,强制劳动,交代问题,接受群众的监督。一直到1978年落实工作,恢复名誉,工资补发。我的嗓子也坏了,又重新镶的牙,治嗓子,重操旧业,到电台录书。我是两世为人,45岁开始重返舞台,恢复工作。
记者:您的黄金时间还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吧?
单田芳:年轻的时候风光一阵,青年时期在农村度过,壮年时重操旧业。目前取得的这些辉煌和成绩都是45岁后。所以我经常说两世为人啊。
记者:今年是您从艺50周年,我看到一组数字,说您到目前已经“撰写了2000多万字、40多部著作、录制了15000集评书,够一个人不重复地连续听30年!”这几个数字准确吗?
单田芳:录得太多了!我自己没统计过,估计差不多吧。群众出版社给我出版了一套丛书,共14种28本。这些书只出了我计划中的五分之二,还有五分之三的书籍草稿根据我的录音已经整理出来了,就是还没有校对。只要不赔钱,在适当的时候也会出版。
记者:有没有想过写自传?
单田芳:老早就有这想法了,我准备写本《单田芳说单田芳》,只有我是最了解我自己。通过这本书我想做个总结,以我为主线,串起这70多年的中国史。不过现在还遥遥无期,没有那时间。信报记者张守刚/文 李方宇/摄
时髦单田芳与时俱进 要说《二战演义》(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