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儿子》和孔紫“小小的变化”(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09:3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漠生
《儿子》和孔紫“小小的变化”(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儿子(中国画)

  孔紫 作

  在当代中国美术家的行列里,女性画家以其感受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表达,受到社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以男性为主色调的军营里,女画家的行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孔紫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她的作品以其扎实的笔墨功力,驾驭画面的娴熟技巧,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浓厚的感情色彩享誉画坛。

  她笔下画中的角色多为女性,造型常采用夸张变形,色彩上偏重深色重调,用笔上大多中锋短线和皴擦。运用这些力度很强的造型因素组织起来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品味起来却很柔,这种度的把握和创造力独树一帜、难能可贵。我常被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所感动,被她军人独有的粗犷而折服。无论是《高粱青青》、《苞谷熟了》,还是《青春华彩》、《女兵一二一(组画)》,那些女性军人总是很鲜活地生长着,保持着永远古老而年轻的生命。我不得不佩服她对女性军人特质的准确把握。

  她的近作《儿子》却一反以往表现女性的题材,手法上亦融进许多写实因素,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透露出了她惊人的变化。画面描述的是1998年三江抗洪中某个普通瞬间,三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与洪水搏斗后枕戈待旦,躺在编织袋筑起的防洪堤上酣睡的情景。画面色调凝重但不失明快,沉重而响亮。月光映照着战士们伸展的疲惫身躯,浪涛拍打着战士们用生命筑成的堤坝,士兵们像母亲怀中的婴儿酣酣地梦着,他们把血肉之躯、无限的忠诚和年轻的生命融进了大坝,守卫着母亲,守卫着父老乡亲们的家园。画家独辟蹊径,没有用大块的笔墨刻画抗洪抢险的磅礴气势,渲染大雨如注、洪浪拍天的恶劣时空,而是笔锋一抖,以一个母亲的慈爱把笔推近,定格在这三个熟睡的士兵身上,祈冀洪峰不再侵扰,能够让战士们多歇息片刻,浪涛不要喧嚣,让孩子们梦回故乡母亲的身旁。我们却透过画面和时空隧道,看到了抗洪前线指战员们的坚韧勇敢,场面的激烈壮观。一切都在反衬着,所有的动都用静表现,静得让人流泪和感动。用笔着墨上色的基本特征没变,但画面却有很强的包容性、内张力和蕴涵度,充满了她对生活的真实把握,体现了她对人性的呼唤,准确的构形和哲学的运用似信手拈来,这正是她和所有艺术家们应该而且必须回归的。如果没有部队的真情实感,没有哲学般的定思,没有女性特别是母亲的柔怀,没有军人的内在品格,我想她是不会有这样的出色作品的。这幅作品因此获得了“庆祝建军75周年全军第十届美展”一等奖、“解放军新作品奖”一等奖和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金奖等奖项。

  孔紫说,创作《儿子》这幅作品的过程中,她的艺术和生命体验发生了“小小的变化”,那就是必须在艺术创作中摒弃那些“功利性的、空洞的、浮躁的、意识流似的东西”,用宗教般的虔诚去禅定生活、体味生活,然后才能获得涅的可能性。也必须直面生活,真诚地与心灵对话,才可能走近艺术,触摸艺术,而只有这样的作品,也才可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我个人以为,孔紫的这些“小小的变化”恰恰不小。对她来说,是找到了自己的路,抑或是找准了自己的路,找对了自己的路,完成了艺术的蜕变。同样,对于艺术家和艺术家的行为来说,她的“小小的变化”也是很好的启发。我愿意并相信她在“小小的变化”后实现飞跃,像火凤凰一样翱翔在艺术的天空里,为我们创作出更多的像《儿子》这样有震撼力的优秀作品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1月02日 第八版)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