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档案珍品展解密历史风云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康熙遗诏上清楚写着“皇四子”,而不是“于四子”。
俗称“免死牌”的“金书铁券”上镌刻着“免死者”的功绩(上)。清朝皇帝用于存放公文的“金匮”(下)。 本报讯(记者周文翰)起唐代的纸质公文档案,一直到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金书铁券”、清朝皇族“玉牒”族谱、孙中山手书的“博爱”……10月28日开始的“走进记忆之门———中国档案珍品展”把记录历史风云的珍贵档案展现在北京观众面前,在中国世纪坛举行的这个展览由于参观者踊跃,原定于11月2日闭幕的展览将延长两周,于11月14日结束。
展览分为25个专题,展品上起唐代,下至民国,时间跨度超过1200年。年代最早的档案是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4年)的五份纸质公文;还有元朝中央政府为管理西藏颁发的圣旨和文告;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金书铁券”,民间俗称为“免死牌”;有雍正御用画师意大利人郎士宁绘制的《瑞谷图》;光绪皇帝的结婚文书,有科举制度在晚清终结前的最后一张大“金榜”;有被称为世界上惟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族东巴古籍以及孙中山手书的“博爱”等档案。
众多档案中最让人最感兴趣的是康熙的传位遗诏。
民间野史盛传雍正暗中将康熙传位遗诏中“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并夺取帝位。但康熙传位遗诏上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遗诏中清清楚楚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根本无法加笔篡改。
据国家档案局人员介绍,这次展出的100多件珍贵档案、照片和实物,来自国内20多家档案馆,许多展品是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展示。
他们或印证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记录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堪称无价之宝。不过,由于多数展品是文档形式,对历史有一定兴趣的观众收获更多。
链接
“世界记忆遗产”工程
本次的展品都是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这一名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遗产”计划密切相关。
“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目的是保护那些记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证据,涉及档案馆、图书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国家档案局人员介绍,我国目前仅31个省区市省一级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就多有1.3亿卷,这些档案既是悠久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国于2000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目前已评选出83件(组)珍贵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中清代内阁秘本档案、纳西东巴古籍和我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等3件档案已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据介绍,举行这次展览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从这些档案珍品“走进历史、感知历史,开启记忆之门,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周文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