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桥民俗艺术团成立演出吸引近千观众围看
将一把闪着寒光的大钢刀刀刃贴在肚皮上,另一人抡起铁棍猛击刀背,“呀!”吓得小孩子们捂上了眼睛。再看那钢刀贴在肚子上的汉子,肚皮上只留下一道淡淡的红印。这是昨天下午北京天桥民俗艺术团在盛金天桥商城广场上举行的成立首演中的一幕。
自上世纪60年代就消失了许多老北京天桥绝活又在天桥重现了,两个小时的演出聚集了相当高的人气,看演出的观众把演出场地围了个风雨不透。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露天“耍把势”越聚人越多
商城门口人来人往比较嘈杂,担任主持人的天桥老艺人沙广森一上台,立刻以洪亮的声音、诙谐的语言吸引过往行人围了上来。沙广森告诉记者,这种露天揽客的演出俗称“撂地儿”,在正式开演之前要把人招过来,艺人们的行话叫“圆粘子”。
演头一个节目“耍中幡”的是几位年轻人,最小的才12岁。他们是老天桥摔跤高手“宝三儿”的传人,9米高的中幡在他们手里上下翻飞,时不时地还将中幡抛起再用脑门接住,或金鸡独立用单手托住中幡,观众看得目瞪口呆,直到演员下场,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表演摔跤的也是“宝三儿”的传人,当裁判的是“宝三儿”的徒弟、76岁的马贵保老爷子。别看马老爷子现在不摔跤了,但少了他那单口相声似的帮衬,表演就逊色多了。两个人一边摔他一边抖包袱,引起观众阵阵掌声、笑声。
老天桥的拉洋片现在“改良”成了唱洋片,64岁的张振元老人自己设计制作了唱洋片的锣鼓架子,唱出的词也是他新近才编出来的“新北京新奥运南中轴线新修了永定门城楼、天桥广场”等一些北京南城的新变化,让人耳目一新。他告诉记者,最近他还新编了关于海峡两岸的新段子,准备在以后的演出中表演。
接下来的抖空竹、硬气功、魔术……每个节目都令观众看得惊叹不已。虽然已是初冬时分,天气寒冷,但整场演出观众只有新凑上来的,没有中途离开的,把演出场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后排有不少家长让孩子骑在自己肩膀上看演出。
打造北京旅游新景观
现在的演出,虽不像当年卖艺者各摆一块场子,但能有这样一块可供演出的场所,却是宣武区文委保护天桥民俗艺术的一项重要举措。商城市场企划部一位姓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城的领导一直想在这里再现天桥“八大怪”的表演。与天桥街道开始谈合作意向,到定下具体演出方案,一共只用了半个月。他们想让天桥绝技绝活儿在此扎根,成为北京的一个新旅游景观。
放弃高薪为“回归”
天桥民俗文化社的负责人赵兴力告诉记者,现在演出的节目有几十个,每次演十个左右。当他找到老艺人们时,每个人都是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事来为天桥民俗文化的保护、重兴出谋划策。很多演员也是放弃了在外演出的高薪,放弃了在家里享清福,来到这个简陋的舞台上表演,并只象征性地拿些酬劳。赵兴力表示,希望这个舞台能吸引更多天桥老艺人和他们的传人来到这里。
实习记者张然/文刘浚/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