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叶锦添林兆华余秋雨昨日同堂讲昆曲
从青春版《牡丹亭》到12月11日起即将在保利剧院上演的《长生殿》,昆曲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两次进入现代观众的关注中。昨天下午,该戏的舞美及服装造型设计叶锦添、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作家余秋雨,共同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就昆曲及其之外对话北大学子。
叶锦添:中国文化一直在我心里
叶锦添讲述的过程中,一旁的大屏幕循环放映着戏服制作过程及《长生殿》的片段。有人小声感叹着“太美了,太美了”。叶锦添说,他这次做昆曲的服装设计,完全摆脱了原来所做的西方的东西,包括原来学的所有西方的知识。
“《长生殿》让我有一次机会回归中国传统,看看我们失去了什么,有什么东西可以找回来。”叶锦添认为一台戏可能演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那些精美的戏服、东阳木雕布景不仅是表演上的美感,整体看更是艺术品的展示。有同学问他,在做服装设计的时候,把中国元素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叶锦添笑笑回答:“我会把中国文化放在心里,它们比较温暖,其实形式上怎样并不重要。”
林兆华:戏曲美学给我精神上的自由
导演林兆华曾在他的话剧《故事新编》、《风月无边》中都尝试融入中国戏曲的元素,他昨天从昆曲谈到传统戏曲与当代戏剧的关系。“我喜欢戏曲,作为一个话剧导演也从中国戏曲、昆曲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现在我的话剧有些不同,也是因为‘偷’了些戏曲精髓的缘故。”林兆华认为,现在中国话剧的表演形式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基本是样式上的改变。他认为,中国舞台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表演问题,否则中国话剧不会有本质的变化。“在表演上,中国传
统与说唱艺术的精髓比欧洲的表演艺术要丰富得多、要自由得多。这对我影响很大。中国戏曲最伟大之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状态,那是最有意思的,那也是我想在话剧中追求的。”林兆华说中国戏曲舞台的空间给他很大的启发。“什么都没有的舞台上可能什么都有,这是特别吸引人的。戏曲美学给我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余秋雨:祖先留给我们很大的创作空间
余秋雨认为昆曲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泛形,首先是因为昆曲有很惊人的诗化风格。“不仅整个作品是中国古代诗化传统的沉淀,更惊人的是它里面的主要角色或多或少都有诗人气质。帝王的爱情被异化,角色在梦幻中复活等等,体现的意境是诗的意境。其次,昆曲雅俗共赏。“优雅的一段之后,又用最通俗的角色、最通俗的语言,表现最通俗的场景。丑角的插科打诨看起来是愚笨的、调侃的、但其间有人生的智慧。再者,昆曲有拆卸型的结构。可以演几个部分,也可以演相对完整的一出。中国戏曲结构像颐和园的长廊,可以截取部分来看,而西方戏剧则像巴特农神庙,拆走哪一部分都不完整了。最后,昆曲有观赏上的仪式性和游戏性。昆曲保留了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很重要的魅力,而它看似不太重视的随意性正是中国艺术延续的生命力。”
对于重新上演古代的戏剧,对现在的创作道路有什么样的影响?余秋雨认为祖先给了后代很宽广的创作空间。“我想,我们现在再来演这些剧目,和古时的肯定不一样了,剧作家们一定是笑着看现代人对他剧作的改变、创新。”
文/本报记者
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
作者:陶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