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出发
本报记者 李霄 摄报社接待室堆满了热心读者捐来的物品
本报记者 吴章杰 摄热心读者到低保户家献爱心
本报记者 吴章杰 摄低保户(右二)接过读者捐赠的现金
本报记者 李霄 摄
第一路
时间 10时20分 地点 皇姑区文水社区
什么也阻挡不了拥抱当我们到达低保户张华家时,只穿着一件单毛衣的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早早等候在路口的她此刻已成了“雪人”。张华本想拥抱记者,但低头看看自己一身满是漏洞的脏衣服和早已冻得通红的双手,又放下了胳膊。这时,记者走到她的面前,和她紧紧地拥抱。随后,记者给她穿上了热心读者捐赠的羽绒服。她哽咽着说:“没承想,这么大的雪你们还能来。我没文化不知说啥,只能说谢谢!谢谢……”说完,感动的张华再次与记者紧紧地抱在一起……本报记者 王欢
时间 13时许 地点 东陵区青阳社区
“让车好走……好走……”天空仍下着大雪,但社区门前的马路却被打扫得很干净。“这比市里的雪要大,怕你们的车陷里面,所以事先扫扫……”社区杨书记淡淡地说。然而,为了做到这一点,社区的许多居民和低保户每隔几十分钟就自发冒雪出来扫一次。年纪最轻的佟博撸了一把脸,拿起大扫把跑出门外,冒着大雪干了起来,嘴里叨念着:“让车好走……好走……”“他脑子有些问题,但谁对他好,他可知道!”杨书记介绍说。昨日,本路“直通车”共跨越3个区,走访了14 户低保户。本报记者 王欢
第二路
时间 8时30分 地点报社门前
火车晚点,幸好没迟到“火车晚点了,这才刚下火车赶来,我以为赶不上了。”远从铁岭赶来的刘先生看到“直通车”没有发车,才放心地长出了一口气。刘先生感到这次能和这么多人一起援助低保户很有意义,“只在报纸上看到过低保户,但从来没有亲历感受过他们的生活,更无法为他们尽一份心意,这次还真得感谢晨报啊。”本报记者 蓝山
时间 11时30分 地点 沈河区红星社区
小朋友为白血病姐姐唱歌刚走进患白血病的张慧缘家,只有5岁的白宇杰就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怎么房子这么小,为什么家里没有大电视,饭菜里为什么没有肉……一个个的问题出现在他的脑子里。“姐姐你得的是什么病啊?”看着姐姐虚弱的身体,白宇杰问坐在一边的张慧缘。“白血病,是要花好多钱的病……”张慧缘看着自己的妈妈,流着泪回答说。看到姐姐流泪,白宇杰为姐姐唱了一首刚从幼儿园学来的英文歌曲。“姐姐终于笑了。”他惊喜道。本报记者 蓝山
时间 12时许 地点 沈河区红星社区
为老人送去感冒药这是一间简陋的警务室,看着这么多读者赶到自己家,李艳云老人笑了……米和各种衣物被读者扛进屋内,老人有些不知所措:“我这屋从没来过这么多人,我也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这么受重视,会有这么多读者来看我……”说着,老人忍不住抽泣起来。看到老人身体不好,读者刘先生拿出自己带的感冒药送到了老人手里,“天冷了,您可别感冒了……”昨日,本路“直通车”共跨越2个区,走访了18 户低保户。本报记者 蓝山
第三路
时间 10时许 地点 铁西新区东药社区
透过车窗的感动风雪中,衣着单薄的低保户于占英抱着捐赠来的羽绒服,一边挥手一边拭泪……“援助低保户直通车”上,读者喻宝霞抹去玻璃上的哈气,望着车下的于占英,眼圈红了……“感动!因为温暖和关怀!”于占英说。“感动!因为她眼泪背后的故事!”喻宝霞说。“感动是可以共鸣传递的!流泪后的感觉是幸福,低保户们有被关怀的幸福,而我们有帮助别人的快乐幸福……”一读者走上“直通车”时感慨地说。本报记者 甘晶
时间 12时许 地点 铁西新区自化社区
小屋“乱”作一团本报“援助低保户直通车”开到了李占东家门口时,他正在为风雪中四下透风的小房发愁。不到7平方米的小房只能容下5个人,这可愁坏了热情高涨的读者,无奈大家只得将东西一一传递到李占东的屋内,同时还有3名没能挤上前的读者在门外嚷道:“让我进去,我要捐钱!”一时间,李占东家“乱”作一团,热心读者轮换了3批,才将所有东西送到了屋内。许多读者走出李占东的家时还表示要为李占东修房。本报记者 甘晶
时间 14时许 地点 铁西新区滑翔五小区
读者们鞋袜全湿透站在雪中,记者的双脚已经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当大家来到低保户家庭———“月亮姐姐”董悦言的家中时,为了不弄脏董悦言家里的地砖,读者们纷纷脱去鞋子,看望坐在里屋的下身瘫痪的董悦言。记者这时才看到,读者们的袜子都已经被雪浸透了。然而他们却没有任何怨言。“这些低保户太苦了,就让他们少费些心吧!”读者闻女士道出了读者们的真心。昨日,本路“直通车”在铁西新区共走访了11户低保户。本报记者 甘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