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男星雄霸香江 开启阳刚潮流(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09:11 新京报
  第137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彻培养出王羽、罗烈、姜大卫、狄龙、傅声等男星

  张彻之所以被称为是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不仅因其对香港武侠电影的贡献,更因为他发掘了不少武打巨星、武术指导和知名导演。

  在张彻的影片中偏重男性之间的情谊与仇恨,而他提拔的几代男明星在阳刚中亦有不少变化。第一代的王羽和罗烈都是典型阳刚体型,王羽更为奔放,而罗烈比较深沉;第二代的代表男星当属狄龙和姜大卫,狄龙属于雄俊大侠,而瘦削的姜大卫则轻灵、内敛;第三代的傅声是最有青春感也最为时尚的一位。这些男星在张彻及同时期的武侠片中光芒四射,享受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也使得张彻看似统一的电影风格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微妙的变化。
男星雄霸香江开启阳刚潮流(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姜大卫是张彻爱将,其瘦削的身型特别适合“阳中带阴”的性格复杂角色。
男星雄霸香江开启阳刚潮流(组图)
王羽在《独臂刀》中凭借残障武功塑造出一个英雄。

  王羽:“新派武侠”的一把独臂刀

  当年香港影视界中最红的武打演员非王羽莫属。邵氏当年要把武侠片还原到一个“100分钟内叫人在视觉上可以置信”的状态。当时对于武侠片,邵氏仍持保留态度。张彻导演的《虎侠歼仇》中王羽出演主角,影片不得不失。风靡一时的《独臂刀》,王羽凭借残障武功成为张彻塑造出的第一个个人英雄。随后《金燕子》里一身潇洒白袍的王羽在一幅龙飞凤舞的书法背景前杀敌的镜头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王羽和女影星林翠的女儿王馨平尽得王羽的刚,也得林翠的美。

  经典影片:《独臂刀》、《金燕子》。

  罗烈:早于李小龙的“功夫先生”

  罗烈是上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的影星,他年少时略学过功夫,后考入香港邵氏“南国实验剧团”(后称“南国训练班”)第一期。罗烈与王羽是同一时代的影星,他在香港邵氏公司当演员的十多年时间中,拍了80余部电影,风光一时。当年王羽与罗烈齐名,一忠一奸令人津津乐道,在邵氏有不少名作如《流星蝴蝶剑》及《天涯明月刀》、与李云奇里夫合作的电影《江湖龙虎斗》更扬威国际。罗烈还凭借《天下第一拳》在1973年荣登“全球十大卖座电影”第9名,让他成为在李小龙之前首位打入好莱坞的港星。在欧美旅行时,人们直接称呼他为“功夫先生”。

  经典影片:《金燕子》、《天涯明月刀》。

  狄龙:气宇轩昂的“标准大侠”

  狄龙自小崇拜英雄好汉,曾拜师学咏春拳。1968年,狄龙考入“南国训练班”。狄龙在与姜大卫搭档的《保镖》、《刺马》中常穿一身白,身形峭拔,总是习惯背手而立,坚定沉默。张彻认为在众多选角中,狄龙是与姜大卫扮演“双角”最成功的搭档。

  本报记者采访到了身在香港的狄龙,狄龙表示“张彻是我最尊重的恩师”,张彻个人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他在艺术上的建树丝毫不低于商业成绩,这一点他为徒弟们做出了表率。我们这一代男影星能够在当时崭露头角与张导演坚定的理念有很大关系,因为他觉得当时的男星多为文弱型的,在他心目中需要刚强的男性在银幕上展示不同以往的性格,所以我第一部戏《死角》中表现的就是那种叛逆、迷惘的样子。在和张导演以及姜大卫很愉快地合作一段时间后,公司还安排我拍楚原导演的戏,那是另一种俊逸的风格,也非常受欢迎,当时就有称“古龙、楚原、狄龙”是“编、导、演铁三角”。

  经典影片:《保镖》、《刺马》、《天涯明月刀》、《英雄本色》。

  姜大卫:多姿多彩的新英雄

  狄龙、姜大卫一直是张彻爱将,但是姜大卫的际遇更好些,他擅长的角色跨度大,其瘦削的身型特别适合“阳中带阴”的性格复杂角色,有评论称其男侠中兼具女侠特色,是张彻英雄中最多姿多彩的一位。

  同狄龙比起来姜大卫眉宇之间更加倜傥,但有时显得自闭,嘴角常有一丝坏笑,机敏灵动。在《报仇》中姜大卫不仅造型潇洒英俊,而且身手也非常漂亮。而《十三太保》更是将血肉大战的暴力发挥到极致,姜大卫在片中被“五马分尸”的血腥场面运用慢镜头进行表现,成为张彻武侠片中的经典镜头。随后的《马永贞》更首开旧上海黑帮争霸复仇片的故事模式,姜大卫扮演的黑帮老大谭四颇富神采。

  张彻认为,以京戏武生来比喻,姜大卫是“短打”,狄龙是“长靠”;一叛逆,一正派;一活一稳,可谓相得益彰。

  经典影片:《报仇》、《十三太保》、《马永贞》。

  傅声:最令人心疼的“小子”

  1975年一部名为《洪拳小子》的影片使得“小子”这个本是北方的称谓,由张彻引用后在香港流行开来,竟出现许多“小子片”。张彻力捧的男星傅声凭此片红极一时。后来两集《射雕英雄传》,使傅声成为香港人的偶像。傅声明朗如大男孩的外型使得张彻作品改变了以前“孤身英雄”的固执,而有了长辈心境和父亲情意,影片中也出现了师徒关系。

  然而,意外身故使这位武打巨星过早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1983年7月7日29岁的傅声在拍摄《五郎八卦棍》期间不幸遇车祸丧生,她的夫人甄妮至今在家中贴满傅声的照片。而颇为巧合的是2002年张彻去世出殡的日子恰好也是傅声的忌辰。

  经典影片:《洪拳小子》、《方世玉与洪熙官》、《射雕英雄传》。

  采写/整理:本报记者张悦

  电影笔记

  死于青春与无因的反叛

  记得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原来有一片工地,有一天我溜达过去,忽然发现工地外围的一面砖墙上不知被哪个坏小子“涂鸦”了许多泄愤的画,并在显眼的地方赫然地写下四个大字“死于青春!”我讶异得说不出话来。

  许多人还没有拍出成名作时,29岁的天才导演让·维果已经长眠于墓穴之中;35岁的莫扎特死于贫困;30岁的雪莱葬身大海;36岁的拜伦卒于军中;27岁的莱蒙托夫决斗而死;37岁的兰波因病去世;35岁的徐志摩坠机身亡;25岁的阮玲玉服毒自尽……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新一代青年在物质富裕与精神空虚间迷失,怀疑父辈的传统观念与道德信条,酝酿着长大成人的裂变。一部名为《无因的反叛》的片子以一股近乎粗野的原始力量击中彷徨青年们的敏感神经,詹姆斯·迪恩眼底的幽怨与冷漠,镜子般观照出无因反叛的那一代。60年代末期,“大开杀戒”的张彻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一代枭雄,尽管那时他已不再青春,但是他开创的“阳刚美学”却大大扭转了港片的性格,开创了此后长期以男星为主的港片主流趋向。

  1966年中国内地“文革”开始,1967年香港爆发大暴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那时的世界各地也先后卷起青春新潮、更有凶险冷战以及血腥越战……武侠片很聪明地把愤怒、反叛与仇怨冲突集中在银幕上发泄,转化为娱乐。所以1967年张彻《独臂刀》卖座百万票房也就不足为奇。时势造英雄,张彻开始紧锣密鼓制造个人英雄,而这些英雄却多来自于“草根阶级”,正如张彻在回忆录中以自己的大量作品为例,指出了动作片是回应了“成长中的青少年”的需要,“血气方刚的他们自然比成年人要凶狠好斗”……值得注意的是张彻亲手提拔出来的几代男星,屡屡完成他所崇尚的“血肉绽放”与“死亡之舞”。

  英雄一定要死去,最好是至死不倒,《金燕子》中的王羽、《双侠》中的姜大卫、《十三太保》中的狄龙全都是奋战到最后,站直地死去。英雄要穿白衣,这其实是一个禁忌,因为在黑白片时期白衣会在拍摄时反光,但是张彻想要“彩色武侠世纪”的英雄穿上白衣使得血迹更显眼。英雄或许还要暴力死亡,所以“盘肠大战”和“五马分尸”也成为肉身的自我完成仪式。正如姜大卫回忆自己在影片中被“五马分尸”时得意洋洋地说“我认为这种死法既暴力也美,我觉得这其实很浪漫,有一种仪式感。”

  张彻的英雄主义始终是停留在血气方刚、视死如归的青春搏杀期,他的主角始终没有“成熟”,他塑造的一代又一代天皇男星却都已老迈。其中要提一笔的是张彻最喜欢的一位影星也是其欲力捧的巨星傅声,他前途光明、年纪轻轻却在拍戏期间死于意外车祸,这不禁让我想到《无因的反叛》男主角詹姆斯·迪恩同样命丧车祸,迪恩虽然只演过三部电影,却依旧是上世纪50年代最伟大的男明星。安迪·沃霍说得好,“他成为我们的英雄的原因不在于他的完美,而在于他完美地呈现出了我们这个时代被损坏然而美丽的灵魂……”

  “生亦放纵,死亦匆匆,唯留青春遗容。”这句电影台词随着愤世嫉俗的那一代青年早已老去,青春残酷物语还会一次次地在每一代人身上反复重演。竣工在即,工地外围的砖墙不知何时被推倒了,建成的又是栋梁一座!张悦

  策划:本报娱乐新闻部

  学术顾问:陈山、郝建、陆弘石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