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明辉 实习生 周晓
印度洋大海啸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身在曼谷的香港著名经纪人林珊珊的一句“感觉像在(电影)《后天》里一样”,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灾难片是好莱坞经久不衰的一大片种,除了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刺激,也敲响了警钟:种种灾难,其实就潜伏在我们的身边。
灾难片经久不衰
中国人第一次真正体会好莱坞灾难大片的“威力”,应该是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该片在内地的票房达到3.6亿元,全球票房18亿美元,是有史以来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去年的《地心毁灭》,一度排在北美票房前10名。而今年大获全胜的《后天》,国内票房成绩接近4000万元,全球总票房超过1.8亿美元。
灾难片大致分为“天灾”与“人祸”两大类。《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故,便是“人祸”,虽然场面震撼,但到底只局限在邮轮上,它所标榜的是危难中的爱情。“天灾”一类,题材更加丰富,特效更加炫目,像讲述火山爆发的《山崩地裂》、表现海上飓风的《完美风暴》、讲述温室效应的《后天》等等,不胜枚举。
电影场面成现实
所谓艺术高于生活,但毕竟源于生活,优秀的灾难片不是纯粹的凭空想象,而有它的科学依据。海啸、龙卷风、火山爆发、陨石撞地球等,都是灾难片经常表现的题材,这些在生活中都有可能发生。而像印度洋大海啸这样的大型灾难,比许多电影里的镜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的情节仿佛一转眼就成为了现实。
比如1996年由海伦·亨特、迈克尔·帕克斯顿主演的《龙卷风暴》,片中描述的场面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尤其是美国的观众,更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美国平均每天有5个龙卷风发生,每年就有1000—2000个龙卷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
此外,“9·11”事件发生之前,《空军一号》等多部电影都有恐怖分子劫持飞机的情节;“非典”肆虐期间,人们又自然联想到布鲁斯·威利士主演的《12猴子》、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以伊波拉病毒为主题的《极度恐慌》。而现在的印度洋大海啸,更让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后天》。《后天》虽然讲的是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进入新的“冰川时期”,可是在前期所发生的大灾难却是海啸,海水淹没了大半个洛杉矶,来不及逃亡的市民成为水下冤魂。而印度洋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遇难者总数到昨日已接近6万———这与影片的场面何其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电影里,往往是由于当局者的不以为然而错失避免灾难的良机。比如《后天》,男主角一早已提出温室效应有可能造成新一轮“冰河时代”,但是副总统却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想到印度洋海啸中不少东南亚国家缺乏预警系统而导致人民对灾难的到来一无所知,确实值得深思。
《后天》里的情景成为了现实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泰坦尼克号》
《完美风暴》里的巨浪这次卷到了南亚
电影创作有根据
好莱坞的主创人员并不是靠凭空想象而制作灾难片的,事前必须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或是借助专家意见,拍出来的效果才能震撼而不流于虚假。比如《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伦便阅读了大量有关史籍资料,除了亲自到沉船附近海域探勘,还与当年的幸存者交谈,寻求灵感。
《后天》也是一样。导演艾默里克说,这部电影的构想建立在一本书的基础上,那是由惠特利·斯特里伯和亚特·贝尔合写的《即将来临的全球超级风暴》。他说:“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些科幻小说家发现了气候对世界的影响。他们有一个理论,说未来会出现一次巨大的风暴。我越读越怕。如果它真的发生的话,将会在两三年里发生一系列的气候变化。电影中,我们把它缩短成了三四个星期,其他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它们也许会引起全世界的风暴,也许会导致冰河世纪的到来。”艾默里克以一句“拯救我们的地球”来作为本片的主题,可谓用心良苦。
危难之中见真情
除了表现灾难场面,灾难片往往更注重讲述“患难见真情”的主题。《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以一死换得爱人的获救,俊美的面孔消失在冰冷的海水里,奏出一曲凄美的爱情绝响;《天地大冲撞》里,男主角骑着脚踏车在逃难人潮中苦苦寻觅女友,然后携手而逃;《后天》里,父亲冒着风雪千里寻子……
现实中,这种场面同样在上演。李连杰在马尔代夫为救4岁的女儿撞伤了脚,体现了浓浓的父女之情;而全球各地对灾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更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
(栩/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