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王小帅
离新年还有几天,王小帅解禁后首部影片《我十九》(可能更名为《青红》)正在贵阳市小河区矿山机械厂家属区一栋老旧的职工楼内紧张拍摄。《我十九》之所以能吸引我们从千里外的广州赶来探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将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解禁后第一部走上大银幕、真正进入国内电影市场的电影。也是王小帅、贾樟柯这些在国外屡获大奖,在国内只能通过盗版碟与影迷见面的地下导演们浮出水面的首次亮相。第一——代表新生,也代表艰难。2004年12月28日,我们来到大雪初霁的贵阳,开始
了《我十九》剧组向国内媒体开放的惟一一次探班。
我不追求视听奇观,但是也许我可以满足观众另外一方面的需要,文化的需要。这需要开拓一个新的市场。现在这个蛋糕就是这样的,但不能因为我吃不到,就不拍电影。——王小帅
现场:100%还原80年代
制片人皮力告诉我影片的拍摄并不顺利,除了资金的困难,还有天公不作美,仅仅是等待阴天,整个剧组就已经拖期16天。拍摄现场在贵阳郊区矿山机械厂一栋老式的职工楼里,一楼右边的第一间就是女主人公青红的家。一走进两间结构的小屋子里就好像进入了时光隧道:生锈的铁炉子上烤蔫了的红薯、凸凹不平的墙面、青红父亲1977年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奖状、床上的格子床单、飞人牌缝纫机、红灯笼牌收音机、镜框里青红一家人的黑白合影。当天拍摄的一场戏是青红与离家出走后又回到贵阳的女友见面,女友当年与男朋友私奔到上海,但家人都骗青红说是念大学去了。技校毕业的青红因为与男友的恋爱受阻,已有些精神失常,面对久别的朋友,神志恍惚。现场的王小帅说这是一场重要的情绪戏,他离开监视器,亲自到里屋去调整摄影机镜头,低声和女主角说了几句。这场戏拍了三条后通过了,摘掉耳机的王小帅显得有些振奋,对女主角大喊了一声:“最后一条挺不错!”
故事:不是一个爱情
王小帅说这部电影其实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和他以往的电影一样,关注的是社会改变的大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支援三线建设,很多来自上海的知青来到了贵阳,度过了近20年的时光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不少的当年年轻人都已经有了家庭,他们面临的是举家迁回上海还是留在当地的选择。女主角青红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青红的扮演者高圆圆这样向我们介绍了她生活的轨迹。“青红是一个技校毕业的女孩子,她已经与贵阳当地的一个男孩小根恋爱了,家人坚决反对这种没有结局的恋爱。当全家决定要回上海的时候,青红与小根告别,两人发生了关系。家里人知道后,把小根当强奸犯给告了。女孩也受到刺激,自杀。没有死成,精神开始不太正常。最后这一家人还是回到了上海,而小根则被当成强奸犯给枪决了。”
修改:只有一个《青红》
《我十九》现在面临着名字和影片结构的更改问题。女主角高圆圆风格沉静,已经25岁,从外形上能否真实再现一个19岁少女一直是受关注的问题。那片名拟由《我十九》改为《青红》是否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呢?王小帅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解释说影片要表现的是时代大环境下,人作为个体的挣扎,《我十九》这个名字容易把人误导到一个19岁少女的生活上,而《青红》正好与影片的英文名《QINGHONG》相符。原剧本中的《我十九》是一个两段式结构的故事,王小帅说,这个结构也正在改变。
王小帅:市场很残酷,冯小刚也不是那么 好做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以前的片子有一个特点,故事总发生在正常的善恶判断失效的环境中,这也是你的电影送审不顺利,但又特别好看的一个原因,这部电影会有改变吗?
王小帅(以下简称“王”):对,从审查者的角度来说,你可以有血腥和暴力,但是首先你要善恶分明,要有立场。但我始终很暧昧,每个人都好不好坏不坏,因为生活就是讲不清楚的,没有那么简单的谁好谁坏。这个片子仍然是这样,甚至比以前还更严重。最后也不是个爱情电影,就是时代大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和那些挣扎的样子。比如影片里面爸爸这个人物,他就坚持要回上海,现在看起来,实际上是一种无意识的觉醒,要求对个体的尊重。
记:你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很怀旧,那有可能就缺少一些流行因素,另外又没有明星,也不追求视听的奇观,这几点会和很多观众的观影习惯不符,你觉得把它作为你第一部放到市场上去的片子,合适吗?
王:就是因为我研究市场,才知道这个东西很残酷。如果真的希望电影院本身回收票房的话,那你就去做贺岁片吧,但冯小刚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或者大型功夫片、武打片,这些都很清楚,如果冲票房去的话,就是这样的选择。
记:那你冲什么去呢?
王:我从来不分什么第一部在市场、第二部在市场上的片子,这跟我以前做电影没什么两样。我以前的影片也在大银幕上出现过。
记:但我们只看过盗版碟。
王:那这个问题不出在我。
记:你在拍摄时一点都不考虑市场上的需要吗?
王:我也考虑,我一直都考虑。比如《单车》当时要在大银幕上放的话,也可能会挣钱。不是说现在我要上大银幕,我才开始考虑。我创作的途径没有改变过,还是这样去拍。只不过说现在同意我进入市场,那也有一个进入什么样市场的问题,这就要看我的需求和立足点。我不追求视听奇观,但是也许我可以满足观众另外一方面的需要,文化的需要。这需要开拓一个新的市场。现在这个蛋糕就是这样的,但不能因为我吃不到,就不拍电影。
记:那你实际上是在培养一批新的观众,而不是用现成的这一批。
王: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培养了一批这样的观众,只不过这批观众还没有走进电影院。我们没有现成的市场,现有的市场很单一。
培养观众
不是敢不敢面对,而是有没有机会面对
记:对于原来看你盗版碟的那拨观众,把他们拢进电影院看你的新片,有多大把握?
王:拢进电影院是有把握的,但问题是有什么样的电影院能让我们去?这是很大的问题。这是很尴尬的,你说那些看碟的人愿不愿意看,他们愿意去看,但是有哪家电影院会让他们进去看这样的片呢?考虑文化还是考虑钱,这是一个问题。不是我的电影敢不敢面对观众,而是我的电影有没有机会面对观众。
记:明年很多第六代导演都有新片推出,你的《青红》、贾樟柯的《世界》、娄烨的《颐和园》、张元的《看上去很美》,有没有想过把你们的力量形成一种合力,来进入这个市场,吸引一些注意?
王: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到,就要看有没有某一家、某几家电影院愿意这么做呢?我觉得不容乐观。这是一个做文化的东西,但对很多人来说,文化太漫长了,赚钱才是首要的。
影片风格
时代感和美感
记:这次的拍摄顺利吗?
王:严格来说不顺利,各种因素都有。天气上就很不顺,其实我本来想拍一些贵阳的冬季,阴天、细雨。但前段时间连续16天艳阳高照,一丝云都没有,很可怕,百年难遇。根据经验我也不敢拍晴天,总怕第二天就没了。昨天下雪,我也不敢拍,今天拍了明天就化了,你拍了几个镜头怎么办?戏接不起来。再加上来贵阳这地方来拍戏的剧组也少,当地的一些人不知道怎么应对这种事儿,很多程序他们都不了解,影响整个进度。这次挺烦的,真的是挺烦的。
记:是你拍戏以来最不顺利的一次吗?
王:是啊,按道理说不应该有困难。什么都有了,许可证、身份、资金,但操作上还是有很多困难。
记:我今天到现场,看到演员的衣着和整个场景布置都很严格按照80年代初的那种风格走,影片在画面上的风格是怎样的?
王:摄影上要弄得浓重一点,所以也在想着阴天的效果,衣服上也选择比较重的颜色,即使红也是偏暗的,我想要一种阴沉沉的感觉。
记:整个片子的风格会是比较压抑的吗?
王:可能会有一种沉重感,故事的走向是这样的,我也没有刻意去追求那种沉重感,但希望它会有凝重的感觉。
记:你学过美术,但在以前的片子里似乎刻意避免了一些布局感。《我十九》会是你解禁后第一部在大银幕放映的影片,你会考虑到观众的审美需要,把这些美术上的资源拿出来用吗?
王:我没有刻意做一些效果,但是遇到一些带有山啊、树啊这样的场景,也会去强调它的美感。在场景、服饰、色彩上可能会比较凝重,就有一种美术感的东西出来了。不过仍然没有追求形式上的东西。
记:影片是否有很强的时代感?
王:整体的感觉是过去式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我不想把它具体到哪个年份,所以把哪年发生什么事这些东西都回避掉了,只有一个感觉。是一种变化的、新旧交错的时代。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出现喇叭裤、录音机、港台音乐。处在那个时代我所描绘的从大城市来到贵阳支援建设的那帮人,对他们的现状开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一部分人顺着时代的潮流要离开、变迁,有一部分还没有这些意识,想留在当地。我们故事里有这两种人。
记:片子里有你的个人经历吗?
王:我的经历不多。是我的同学和邻居的经历,也是我后来回来以后听他们说的。在八四八五年的时候,有四五家人就计划着要从这里举家逃走,什么户口、身份、工作都不要了,哪怕回到上海周边的郊区他们也要走。这是一个大背景,故事基本上还是我编出来的。
演员调教
年龄,不重要;强奸,是一种误读
记:下午和高圆圆聊了一下,她对于自己现在来演一个19岁的女孩也不是很自信,你选择她来演一个19岁的女孩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其实我们演员选择的范围不是很大,真的去全国找一个十八九岁的演员很难,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放心是不是能拿下这个角色。后来发现真正能承担这个角色的女演员,其实还是集中在20多岁的年龄段,经过了一些专业训练。在几个人里面选来选去,还是落到高圆圆身上。当然,高圆圆25岁,如果生生把她和十八九岁的女孩搁一块儿,还是显得大,那我们会有一些处理。不过,现在来说,这个年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我们的片名会做调整,把这个具体的数字模糊掉。因为无论如何,将来会有人来追究这个问题,觉得19岁的女孩该做什么,该长什么样,19岁的青春又是怎样的。这个故事来自于时代的变迁,这个背景是更大一些的,而不是你19岁做了什么。我们现在考虑的名字叫《青红》,是女主角的名字,另外我们的英语片名就叫《QINGHONG》,《青红》这个名字更准确一些。
记:高圆圆在《十七岁的单车》里是一个个性特征不明显的女孩,但到了这部戏里人物的个性有叛逆的一面,还有些精神分裂,你觉得她的演技能担当起这样的戏吗?
王:她扮演的青红代表了一种弱势群体,当他们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干扰和压力的时候,这类人会压抑自己,青红属于这种,很被动。和当时大的社会背景又相贴又抗衡,她很单纯,时代的大变化她是不能承受的。所以整个戏里面她都很静,没有大喜大悲,很符合高圆圆这个演员本身具备的素质,对她来说有难度,但不大。
记:李滨下午跟我说,从《十七岁单车》到《我十九》,他有两个表演上的问题出现了。一个是演《单车》的时候,他是一张白纸,表演很本色,但是这几年来,他演了很多戏,表演开始有了痕迹,那种本色的东西消失了。二是影片有一场戏是他强暴高圆圆的场面,他觉得心理上有些障碍。你怎么处理他的这两个问题?
王:第一个问题他的理解是对的,这两年他接了很多电视剧、电影,学会了“演戏”这个东西,不那么本色了。我消除他这种习惯的方法主要是控制他。不给他太多戏剧冲突表现的机会,让他处在自身的状态里。这部戏和《单车》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要表现得更木、更沉稳一点,还好控制。另外他说的强奸这场戏,我觉得是他理解上有误区,我们实际上把这个概念弄得很模糊,他并不一定是真的强奸。就是一个小男孩等待心仪已久的姑娘很长时间,两个人之间也有承诺,但最后他不知道这个女孩是不是爱他,当这个女孩来跟他告别的时候,是他认为的爱情的破灭。但行为本身是很无辜的,就像恋爱的两个人第一次有了关系,很正常。只是因为当时有一些外界的压力,女孩子也说不清,所以事情就变成了一场所谓的强奸。这点我会慢慢跟他说。
选角
大腕决定不了市场
记:这部电影原来是一个两段式的结构,讲述一个女孩和他妈妈的爱情,分别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和现在,但我来了以后听说的后面一段故事有可能被取消掉,这是怎么回事?
王:《青红》原来那个剧本是1997年写的,在今年的筹备和拍摄过程中,渐渐发现不能按原来那个做法,那个剧本已经基本放弃了。一方面是两段式的结构拍下来,肯定要超过140分钟,而其中任何一段单独拿出来做90分钟也完全可以。(你的剧本早就写好了,这些问题不是已经处理好了?)剧本和真正拍出来的效果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调整。另一方面,如果我对两段故事都进行削减的话,故事的力度会削弱很多。所以现在开始做修改,新的剧本还没有成形。
记:已经立项了,会不会涉及到剧本报批的问题?
王:情况已经报上去了,正在沟通中。
记:那片子的投资是不是减少了?
王:原来是1000万元以上,现在因为不是两段式了,原来投资方希望在第二段里面可能会用的一些大腕也去掉了,那这个投资可能就控制在八九千万元以内(剧本改动和资金减少有关吗?)。没有。
记:你刚才提到原来想用大腕,而且用明星来盘活艺术片市场也是一个常用的手段,你为什么不用?
王:我其实不反对用大腕,但没有找到合适的。而且真正绝对能拉动市场的演员也不多。市场跟演员有关,你拍什么类型的电影也很重要,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因素,大腕决定不了市场。
记:八九千万这个数字也是你电影中最大的投资,没有明星,场景上也没有什么华丽的东西,是不是意味着影片的后期制作会很复杂?
王:是,我也觉得这个成本有点高。后期我们想全部在泰国做,成本要相对高一点。另外超预算的原因就是前期拖期太长,费用就高了。
记:《我十一》和《我十九》是贵阳三部曲的两部,另外一部是什么?
王:我其实写过很多和贵阳有关的剧本,像《百年阳光》什么的,应该会有一个系列。也有可能是一厢情愿,比较重要的还是这次的经历。专题采写:陈弋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