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神话功夫为哪般
众口一词赞《功夫》
《功夫》是周星驰拍给自己看的电影,也是拍给有童心的怀旧观众看的电影。电影经过最为现代化的包装,有着最炫最酷的电脑特技的修饰,但撑起整部电影的内核还是周星驰亘古不变的草根立场。
好看好玩,这是我的评价。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影评人在笑过之后,已经迫不及待地让自己情绪冷静下来,然后指出《功夫》的很多缺点。让批评《功夫》的理性者们继续理性去,让我们这些感性地追捧《功夫》的家伙继续感性下去。
情节上把无厘头的表演和对白降至最低比重,改而将主轴放置于特技和动作,以及隐存于特技和动作背后的东方式禅意思想。这出戏的几位演员都挑选得适宜,戏份也很平均,像几颗各安其分的珍珠,周星驰用食指和拇指捻起一根线,把它们贯穿起来,最后打个活结,把珠链挂在一尊观音菩萨像的胸前。
《功夫》的意义在于周星驰已经是作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导演来制作这部电影。相信《功夫》今后会带动香港武打电影的电脑化风潮。
真心觉得星爷很帅。年轻的时候眉清目秀灵气逼人,现在人到中年,虽然皱纹多了,头发花白,但是如果你看过《功夫》制作特辑的话,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他在片场容光焕发、指挥自如、乐在其中,那神情样貌真是一等一的靓仔。《功夫》里的星爷在演技上没有太大突破,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表演任务。不过没关系,星爷在编导方面已经借助《功夫》跨入一流大师的行列。
《功夫》的票房只能用井喷来形容,《功夫》的好评率为近年华语电影所仅见,《功夫》的FANS看了一遍又一遍,把玩不已,心思难平。一种山呼万岁的朝拜氛围中,出现了这样的声音:“终结一切的武侠片”,“完美的圆”,“沉寂的武侠片将要复苏的标志”,“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分数,我给100分”。
这话听着实在刺耳。我不想说“艺无止境”这样的老话,而是《功夫》本身有明显的欠缺。我是一个嗜“打”如狂的影迷,也是周星星同学的死忠FANS,他所有的电影都看了两遍以上。因为熟悉,所以珍爱,武侠片和周星驰对我来说都算自己人,可我不能接受这种非理性的评判。《功夫》特技炫目、配乐得当、台词搞笑,编导演摄录美诸兵种配合默契,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看煞人的大片。但作为一部功夫片,它在创新上做得不够,它不可能开一代风气,也没有确立新的行业标准。
比如说,它就没有《东方不败》的魔幻转折。中国动作片二水分流,古装武侠片和时装动作片。滥觞于上海的“火烧红莲寺”系列,再起于上世纪50年代香港的“黄飞鸿”系列,都曾是万人争睹的局面。早年间技术粗陋,暂且不说,从六七十年代邵氏武侠说起,大致是十年一变的格局。每一变不是技术上的乾坤倒转,就是创意上的能级跳跃,两者往往齐头并进,互为表里。话说上世纪90年代初,邵氏电影没落,武侠片颓势显现时,徐克徐大侠跃马出阵,奏出《东方不败》的激越篇章,技击神奇化,这一变如同打通任督二脉的阿星,登时蚕蛹化蝶。徐老怪为武侠片底定十年江山,《卧虎藏龙》未出圈外,《英雄》、《十面埋伏》尽在毂中。
《功夫》固然了得,但基本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斧头帮”的大阵仗是邵氏老片《马永贞》先摆下的,“五郎八卦棍”来自刘家良导演刘家辉主演的电影,“陈真”梁小龙就不用说了,“洪家铁线拳”赵志凌是拍过几十部电影的邵氏武行,油炸鬼董志华是张彻晚年的弟子。其他的,肥婆四的“狮吼功”来自《倚天屠龙记》里的谢逊,“如来神掌”本是当年一部同名的邵氏武侠片,“火云邪神”双指夹住子弹跟东方不败阿姨差相仿佛。当然还有“浩气长存的伟大武术家李小龙先生”。《功夫》致敬了香港武侠片的黄金年代,荟萃了那个年代的诸多见证人,是为集大成者。
当然,《功夫》也有创新,“送钟(终)”和“大喇叭”的转换,“踩脚功”又实用又搞笑,包租公做人隐忍打的是太极拳,功夫和剧情结合得不着痕迹,难怪周星星得意不已。还有苦力强被琴声所杀那段,未见一拳一脚,几个剪影杀意无穷。论智力含量,这些不太显眼的设计要超过惊天动地的场面。只是,这些火花还不足以点亮一个新的世界。
话说回来,《功夫》已经是一部相当好看的电影了,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周星驰值得尊重。神化周星驰问题不在于他,也不在于网上的汹汹之众,而在于一些掌握了话语权的年轻写手,总为痴迷遮望眼,一撒欢把话说大了。《功夫》里有一段极其搞笑,斧头帮去猪笼城寨闹事被打败,师爷田鸡被肥婆四制住后,见风使舵训斥手下:“你们有没有公德心啊?这么晚了又吵又闹的,街坊们不用睡觉了?人家明天早上还要上班呢。”我把这段话稍稍修改一下,送给这些情绪过分饱满的痴迷者:你们有没有公德心啊?这么早就又捧又拜的,周星星不用进步啦?人家明天还要拍《功夫2》呢。
作者:李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