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辟雍大殿将恢复清代原貌 国子监将拆除所有新建筑(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01:09 北京娱乐信报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在孔庙隔壁,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据悉,修缮后的国子监将与孔庙合二为一,但具体将以什么样的模样出现在公众面前,现在仍在筹划当中。
辟雍大殿将恢复清代原貌国子监将拆除所有新建筑(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国子监

  辟雍大殿恢复原貌

  走入与孔庙一墙之隔的国子监,这里的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北京“六大宫殿”之一。辟雍是乾隆年间由“刘罗锅”刘墉设计,和珅督造的。辟雍的建筑很有特点,大殿内没有柱子,据说这是当年和珅的设计。和珅在观看了辟雍的设计图纸后,认为大厅内的柱子阻碍皇帝讲学的视线,就改用顶部的斜梁代替。这种斜梁设计既使得大殿内视野开阔,又节约了经费。

  今天的辟雍大殿中,仍然保留着清末遗留下来的龙椅和屏风等文物,但摆放位置已经不是清朝时候的模样。大殿内被布置成历史陈列展,展出了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相关的文字图片和相关文物,有考生的试卷、金榜、考试时作弊用的小书,里面写满《四书集注》小字的衣服、贡院模型等。

  据负责此次大修工作的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关少坚介绍,辟雍的建筑主体至今保存完好,所以这次修缮中不做大动作,只是对外部彩绘进行修缮,并把展览移出,将内部陈列恢复成清朝时候的模样。
辟雍大殿将恢复清代原貌国子监将拆除所有新建筑(组图)
  北京国子监坐落于东城安定门内,与孔庙毗邻。门外,东西一条横街,名为“成贤街”,后称“国子监街”,为明清文化气息最为浓厚的一条街。

  修缮费用500多万元

  关少坚介绍,修缮后的国子监将与孔庙和国子监联合成为一个整体,但到时候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在游客面前,还在酝酿和设计中。

  他还说,国子监的修缮主要项目包括一进院的围墙、集贤门、西大门、过道门和南北配房以及三进院的敬一亭、敬一门、影壁和围墙等。此外,还将复建一进院的西过道门,复建第三进院的围墙296米,改造给排水、采暖、电气、消防和避雷设施等。他估计总体修缮的费用约500多万元人民币。
辟雍大殿将恢复清代原貌国子监将拆除所有新建筑(组图)
国子监街的“下马石”:“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国子监大量拆除新建筑

  记者了解到,国子监先前被首都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占用,虽然去年年底前首都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已经搬迁出了国子监,但现在仍有大量房间作为库房没有腾退,这种情况对国子监修缮非常不利,可能会延误工期。

  辟雍大殿后的国子监后半部分,被大量近几十年来新盖的平房和小楼所占据。走入敬一门,记者看到,门内左右各有一栋小楼,使原本宽敞的院落变得拥挤而狭小,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堆满各种书籍。敬一亭的大门外,则被强行拼接了一个门房,显得非常不谐调。关少坚表示,国子监中的这些新建筑,都将在此次修缮中拆除;当年因建造这些新建筑而被拆除的古建筑,将在以后的修缮中复建。

  新闻背景

  国子监

  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成贤街,毗邻雍和宫,是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兼教育行政管理机关。

  国子监以“辟雍”为中心,三进院落,中轴两侧的建筑对称整齐,是清代皇帝的讲学之处。明代为青琉璃瓦顶,清代乾隆年间改为黄色琉璃瓦。国子监的教学科目是:礼、乐、律、射、御、书、数等。当时谋求仕途发达的文人学士们最大荣耀莫过于毕业于国子监,殿试时考取进士金榜题名并刻名于孔庙。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明初,国子监先后改称北平郡学、国子学;后固定使用了国子监的名称。由于在南京的国子监称为南监,北京的国子监又称北监。国子监现为首都图书馆。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隋朝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坚持“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如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被其父将母子二人赶出家门,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穷困生活,但他发奋读书,高中状元,极善于理政治国,成为宋初名相。又如范仲淹自幼家贫,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大有作为,享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的盛誉。清代乾隆年间的陕西状元王杰和清末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父母都是种田人。王杰在朝为官40余年,身为嘉庆帝师,官居高位,但刚正廉洁,一尘不染,伸张正义,最恨邪恶,被后世公认为乾、嘉时代的名臣。王杰晚年告老还乡,嘉庆皇帝称赞他“直道一身立庙廊,两袖清风返寒城”。倘若没有科举制度,这些布衣草民们根本不可能登上龙门、身居高位,也就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

  在1300余年的科举史上,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如唐代的孙伏伽、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包拯、寇准、张九成、张孝祥,明代的杨慎、康海、汤显祖、张居正、海瑞、徐光启,清代的纪晓岚、刘墉、郑板桥、钱大昕、林则徐、翁同龢、洪钧、张謇、蔡元培等文化名人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信报记者 王健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