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专辑《偶遇》将于春节前出炉 专访周迅与“火星电台”
对话人物:周迅、“火星电台”制作组合、本报记者贾维
对话地点:北京某酒吧
对话时间:2005年1月10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周迅说,《偶遇》这个名字来自于大家一次偶尔的聊天。
“火星电台”表示,他们与周迅的合作这一次方向特别明确,做得很顺畅。现在新专辑《偶遇》已经寄到澳大利亚去做母带了(左为曾宇,右为黄少峰)。
合作
第一次、第二次,三个人的合作亲密无间……
新京报:这已经是你们第二次合作了。记得在出上一张唱片的时候,你们曾表示应该成立一个“火星电台·周迅”的品牌,那这张唱片算是“火星电台·周迅”出品吗?
周迅:一开始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大家的合作实在是太愉快了。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唱片制作)根本不在行(笑)。但合作依然是特别愉快,所以这张唱片还是我们一起来做。
曾宇(“火星电台”成员):第一张还有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这张就没有,大家的方向特别明确,主题也很明确,做得很顺畅。现在《偶遇》已经寄到澳大利亚去做母带了。
创作
“火星电台”说,他们俩在创作上谁也离不开谁……
新京报:你们两个人(指火星电台)在做音乐的时候大概是怎样分工的?
曾宇:一块儿写,我们俩属于互补型的。有时候,我打一个底,他在上面再写词和旋律;有时候他写好一首歌,我来编曲。什么方式都有。
黄少峰(“火星电台”成员):很多时候我写东西写不出来,得曾宇搞定。像周迅这张唱片,有一首吉他特好听的歌,一开始就只有一个小键盘的节奏,后来曾宇又加了好多轨吉他,那个感觉一下就出来了。那首歌要不是曾宇的吉他,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们谁也离不开谁。当然也不是说我们有多笨,只是我们习惯了这种互相刺激,喜欢享受这种刺激,享受这种做音乐的过程,觉得特别好玩。
新京报:你们刚才说的那首歌叫什么?
曾宇:《大齐》。
新京报:是专门写给周迅的?
周迅:其实《大齐》不是单单指我的大齐。大齐代表的是一种希望。他在我的生活中出现后,我的生活有了改变,又充满了希望。不论男孩女孩,谁都渴望找到他们的“大齐”,我希望这首歌能表达这样一种感觉。
音乐
原来,周迅还喜欢听“九寸钉”这样重的音乐……
新京报:你们在创作过程中会有争执或者冲突吗?
曾宇:好像没有,可能因为我们两个人的审美比较一致,比较容易互相认同,很少说谁非要坚持怎么怎么着。
黄少峰:突然想起咱们小时候学过的“集合”的概念。他听的东西相当于两个相交的大圆。我喜欢听的东西特别少,就相当于他两个大圆中间相交的那个部分。所以其实再怎么变,也不会偏的太多。
新京报:那你们平常都听些什么音乐?
曾宇:只能跟你说我不听什么(笑)。英式听得相对少,朋克不听,说唱不听,Hip-hop听得少,中文歌听得少。
周迅:我们都喜欢电子、Trip-hop、爵士。我还喜欢听九寸钉(NineInchNails,美国著名工业金属乐队)
新京报:那你其实可以尝试做些比较“重”的音乐嘛!
周迅:哈哈,我只是喜欢听,但是唱不了。我们在做第一张的时候试过了,在那儿叫,听得他们都快疯了。(笑)
偶遇
你可以“偶遇”任何东西,比如在路上看到一只小猫……
新京报:新唱片为什么起名《偶遇》?
周迅:“偶遇”这个词来自于有一次我们聊天,他(曾宇)说的话。当时大家觉得这个好,于是就定下了这个概念。你可以“偶遇”任何东西,比如认识一个新朋友;比如在路上看到一只小猫;比如在海边看到夕阳旁的云彩……
黄少峰:随缘,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这是我们做音乐的感受。有好多时候你碰到了就是碰到了,如果你着急强求,就可能没了。但也别因为这个难过后悔,因为前面总有新东西在等着你。
周迅:去年在录专辑之前,我的工作一直比较少,我去了好多地方旅游。本来开始说我们三人一起去尼泊尔,但因为战乱泡汤了。后来又去了法国、荷兰、日本,拍了好多照片。通过旅行,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更大的世界,心情得到释放,发现一些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最后一站去了日本,因为日本离北京比较近,也比较适合“偶遇”的感觉。在香港拍的图片也有一种新的视觉感,非常“偶遇”(笑)。
新京报:据说它的基调很温暖,是这样吗?
周迅:这是在定下了“偶遇”这个概念之后,当时我在青岛拍《美人依旧》,在海边听着BossaNova,心情慢慢开阔起来。我希望这张唱片能记录我真实的心情,所以就有了现在这样温暖的东西。这张唱片除了舒服和暖之外,在概念上和上一张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听众去发现了,你听得到就听得到,听不到就是听不到。(笑)。
性格
三个完美主义者,三个喜欢放风筝的单纯的人……
新京报:你们上张专辑有一首歌是两个版本。这张呢?
周迅:这张跟上一张不一样,这一张有序,有结尾。
黄少峰:其实国外好多真正好的艺人和乐队,一首歌都有无数版本。而我们这边往往挖空心思做一个好东西出来,人已经很累了,不想再弄了。而且公司也不会愿意再花钱。这就是创作的价值观不一样,标准不一样。
曾宇:这个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完美。我们的心情老在变,现在觉得做得不错,可能下一分钟就觉得哪儿都不好。所以不可能完美。
周迅:还是尽量完美吧,要让“心”里过得去。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
新京报:三个人除了棚里录音还有什么其他集体活动吗?
周迅:我们会去郊区放放风筝什么的(笑)。也说过一起出去旅游,但最后总是没能成行。惟一一次三个人一起的活动,是去年去香港看大卫·鲍伊(DavidBowie)演出。
黄少峰:那种大家一起坐飞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感觉特好。
周迅:跟小时候春游似的。
黄少峰:对,倍儿兴奋,特别干净。
采写/本报记者贾维
摄影/本报记者徐万涛
采访手记
去年12月中旬曾经去录音棚探了周迅的班,当时新专辑中的歌巳经录得差不多了。一进棚,周迅热情地跑过来招呼我们,“火星电台”则正忙着往歌曲中加吉他部分,旁边的sony笔记本里显示着玩了一半的“连连看”。录好的音乐小样飘在棚里,周迅在沙发上随着旋律陶醉地哼唱。随意且享受。
这次的专访约在了所有音乐工作都结束了之后。在一个他们常去的酒吧,刚刚从日本拍摄MV回来的周迅心情很不错,配合着我们的摄影师在酒吧寻找拍摄角度。“火星们”也变得健谈起来,尤其是说到音乐,他们的脸上立刻会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从曼彻斯特到尼泊尔,从英国地下乐队到周迅近年心境的变化,采访话题转换天马行空,两个小时不知不觉一晃而过。
采访结束后我发现,其实他们三个更像简简单单享受音乐享受生活的孩子,而并非经常出现在媒体头条的明星。正如周迅所说:“我们比较随遇而安。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其实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不用担心太多东西,我们很感激能有现在的生活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