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合拍片内地审查悲喜之路(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1月22日05:07 新京报
  「中国电影年度回访之CEPA」
合拍片内地审查悲喜之路(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合拍片内地审查悲喜之路(组图)
  大胆出位的香港三级片《豪情》为了内地市场,将影片改造成两个版本,内地版“变脸”成了警匪故事片。

  2004年的春天,贾樟柯、王小帅等一批年轻导演“解禁”;同是这一年的春天,中国电影正式被定位为产业。

  同是这一年的春天,CEPA第一期内容开始实施,在低谷守望的香港电影似乎再现生机;同是这一年的春天,电影分级制,这个分外敏感的话题开始得到电影局领导的正面回应。

  这一年的春天,最热门的话题还围绕一部即将大热的电影展开,《十面埋伏》。

  一年很快过去了。

  2005年,中国电影将迎来百年华诞。在这样的语境里,我们从今天起推出中国电影年度回访大型系列报道,将分别从“CEPA一年调查”、“《十面埋伏》再调查”、“解禁一年调查”等几个方面来寻找这一个春天留下来的印迹。

  从2004年底到2005年初,记者历时一个半月,南到广州、香港,北到北京,东到上海,西到贵阳,发出数十份调查问卷,采访了数十位重要的电影人。

  最后,我们来到了电影局,把所有的问题都摆到了电影局相关领导面前。

  可以告诉读者的是:从他们认真的回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改革的决心和诚意。而从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也感到,中国电影过去一年在产业化道路上已然有了一个很好的起步。

  期望我们的这组报道能成为媒体对这一场中国电影改革的见证。

  我们仍然坚持并深信:中国电影的春天就在眼前。

  哪怕是最不爱进电影院的人,在2004年年末经过电影院门口时,都会站在《功夫》的巨幅海报前犹豫。

  这部周星驰历时三年打造的贺岁大片虽然没有像《英雄》和《十面埋伏》那样以轰炸式的宣传方式引发全国泛滥的话题,但良好的口碑和周星驰的个人魅力还是将它成全为2004年票房和口碑兼备的最大赢家。在最新的票房统计中,《功夫》的内地票房已经突破了1.6亿,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功夫》注定会被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不仅因为它是打破“只有张艺谋影片票房才能过亿”的神话的电影之一,更因为它是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政策实行以来,对合拍片前景的一个最有力的说明。

  2004年1月1日,CEPA在香港正式实行,其中四条关于合拍片进入内地电影市场的规定让香港电影人为之振奋,不少电影从业者欢呼———从此港片搭上了进入内地的直通车。没想到的是,这种振奋在2004年的年末竟然以香港电影是否进入冰河期的讨论做结。关于合拍片的利弊争论甚嚣尘上,是合拍片吃掉了纯港片最后的市场?还是港产片的没落带衰了新兴的合拍片?是内地审查制度的严格让合拍片水土不服(例如《江湖》)?还是香港电影人对内地观众的口味不求甚解?以带动香港经济、打开内地市场大门为宗旨的CEPA(本文特指其中与电影相关部分条款)到底为香港电影带去了些什么?这一年来都发生了些什么样的故事?国家电影局怎么评价CEPA实施一年来的效果?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与香港电影人、国家电影局、中影集团合拍公司展开了对话。

  案例一

  《功夫》通过审查内幕

  周星驰自我审查“如来神掌”

合拍片内地审查悲喜之路(组图)
  周星驰吸取《少林足球》的教训,变得勤学好问,终于顺利修炼成《功夫》。

  “有一次他们打来电话问:“如果写一个叫‘如来神掌’的功夫在剧本里,这个名称可以吗?‘”———薛桂枝(中国电影合拍公司副总经理)

  在中国电影合拍公司(负责剧本审查立项和影片初审)担任老总多年的薛桂枝认为解决审查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沟通。哪怕是《功夫》,从剧本立项到审查通过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周星驰也在沟通的问题上吃过大亏。”薛桂枝说:“2001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以协拍片立项,但当时少林寺认为影片片名有损少林寺的名声,要求更改片名。”经商议后同意将片名改为———《功夫足球(原名《少林足球》)》。

  但当2001年7月2日影片上映时,铺天盖地的海报上都写着《少林足球》,压根就没有出现《功夫足球》这几个字。“按照规定,我们立刻给了出品方香港寰宇公司一个‘一年内不允许到内地来拍片’的处分。”三年后周星驰的新片《功夫》剧本再次送到薛桂枝的办公桌上,经过两次大改和一次小改,“主线上没有大的变动,减少了很多庸俗的笑料,有一些周星驰坚持的东西,我们还是尊重他的意见。”在修改剧本的过程中,薛桂枝认为一个小笑话足以说明周星驰那方“对沟通的重视”。“有一次他们打来电话问:“如果写一个叫‘如来神掌’的功夫在剧本里,这个名称可以吗?‘”薛桂枝告诉了周星驰一条创作原则,“我只告诉你什么是不可以的,其余的你都可以自由发挥。”

  案例二

  去年惟一夭折合拍片内幕再调查

  《江湖》死在“放胆去拍”

合拍片内地审查悲喜之路(组图)
  主题太灰暗,充满黑社会之间的仇杀,是《江湖》审查被毙的最主要原因。

  “最开始我们定下这个故事时讲的就是黑社会故事,不敢肯定内地是否能接受。但居然剧本顺利立项了,很多香港的同行都觉得很吃惊,我当时也很乐观,觉得内地审查制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于是就放胆去拍。”———陈子良(星美传媒有限公司发行负责人)

  现在看起来,《江湖》似乎是2004年最不幸的一部合拍片了,在去年送审国家电影局的33部合拍片中,它是惟一没有通过的。按照投资人曾志伟的说法就是“我至少损失了3000万”。

  曾负责该影片电影局送审的陈子良向记者透露了从中影集团合拍公司了解到的《江湖》被毙的幕后原因,“整体氛围过于灰暗、成片内容与立项剧本相距甚远。”薛桂枝总经理是当初亲历剧本立项和初审的人,她告诉记者:“我们在剧本立项的时候给他们提了几个意见,其中一个就是觉得影片的主题比较灰暗,建议将影片的结局做一些改动,比如希望最后陈冠希和余文乐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向善的转化,但是他们没有改,两个年轻人又走上重蹈前辈覆辙的路子;另外剧本和成片有很大差别,原先剧本中警察的一条线完全被淡化了,整个成了一场黑社会间的杀戮。”《江湖》的不幸可以归结为合拍片中香港制片方过于“乐观”而冒进失败的结果。

  案例三

  编剧披露《天罗地网》“孪生兄弟”诞生故事

  三级片变身闯关

  “香港的电影很多年来都是走创作主导的路子,给了创作者天马行空的空间,现在大家都一窝蜂去拍合拍片,忽然变成了审查主导,为了适应两地不同的审查制度,很多故事都会被扭曲,我们也只能委曲求全。”———陈庆嘉(《天罗地网》编剧)

  两个版本的风气始于2002年《无间道》第一部,为了符合内地审查制度的需要,《无间道》的内地版本采用了“光明的尾巴”。至此,不少香港影片都开始使用两个版本以期顺利通过审查。

  2004年3月,一部名为《天罗地网》的合拍片在内地上映。影片从阵容到投资均不属于“大腕”级别,但不少媒体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该片的上映。其中的奥妙在于,貌似普通的《天罗地网》还有一个“孪生兄弟”———《豪情》,该片是2003年在香港仅有的三部三级片之一。《天罗地网》只保留了创办色情杂志这条主线,加入了内地与香港警方合力打击色情业的内容,删掉原片中的大量裸露画面。当我们找到编剧陈庆嘉时,这位吴宇森的前编剧并不介意让我们知道两部电影的诞生背景。“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豪情》的真人真事,觉得很有趣,可以写成一个故事,就写了一个故事大纲,就是后来港版《豪情》的大纲。公司把这个大纲拿去看了以后,希望我能做成一个合拍片。但是内地的法律和电检制度同香港比有很大差别,出咸书(色情刊物)是违法的,所以他们要求我做一些改动。

  一部影片要进入一个市场,当然要尊重人家的法律,我就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加了一个女警察的戏,这样,整个故事大纲就有了两条完全不同的主线。

  陈庆嘉对《豪情》的认可显然高于《天罗地网》,他说《豪情》2003年在香港的票房有850万,是很不错的数字,“因为这个版本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产生的,更可信,也有趣”。而对创作者本人来说,只能安慰自己“至少有一个版本是我想拍的”。

  两个版本的操作,让陈庆嘉这样的创作者满腹委屈:“香港的电影很多年来都是走创作主导的路子,给了创作者天马行空的空间,现在大家都一窝蜂去拍合拍片,忽然变成了审查主导,为了适应两地不同的审查制度,故事会被扭曲,我们也只能委曲求全。”

  C50-C51版策划:钭江明谢晓王赞媚采写:南方都市报记者谢晓陈弋弋实习生彭莲萍、010-63190000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