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谊唯一的“票房灵药”冯小刚已经年过五十,维持旺盛的精力来延续贺岁剧显然会一年比一年困难,“冯导什么时候退休”已经成了媒体们最关心的悬疑。华谊内部对此也心存焦虑,毕竟每年一共只有三四部电影,冯小刚的是绝对的压轴大戏。一旦失去这块金字招牌,华谊在电影领域还能拿出什么来?
意识到“人总要退休的,我未来也是要退休的,小刚还比我大两岁”的华谊兄弟影业公司的董事长王中军近年开始有意识地投资一些港产和好莱坞性质的商业电影,比如《宝贝计划》和《功夫之王》。而《夜宴》和《集结号》则是对喜剧之外更多元的题材的探索,《夜宴》更是脱离了贺岁的档期,选择在了9月这个普通商业制作不敢尝试的档期上映。更重要的是,华谊通过《夜宴》证明了自己也有拍大片的能力。
这几年华谊投拍的几十部电影,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票房很少出差池。 除了对剧本和导演的把握以外,营销也居功至伟。外人对于华谊的印象无外乎是“炒作”,华谊艺人的新闻绯闻满天飞,宣传招数层出不穷。华谊的任何一个项目,如果有三个人制作,那么就有八个人做宣传推广。《非诚勿扰》更是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推广方式,让冯氏喜剧的北方幽默为南方观众所接受。
鉴于电影业务的“冯小刚依赖”,新导演的培养也一直在进行中。王中磊表示内部有很多新人,但起用新导演风险很大:一方面要对每年的收入有保证,而新导演对市场把握的不准确可能导致影片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另一方面是电影成功了,该导演也成名了,却离开了公司。像陆川自《可可西里》之后,便再没和华谊合作。
《李米的猜想》这样的小成本电影是华谊现在乐意尝试的。这类导演大多没有商业片的把握能力,但创作力旺盛,有的对文艺片的把握很好。在电影学院教书的曹保平通过华谊的发行渠道,使自己执导的这部小成本电影变成一段时间内的相对主流。
这样的电影对旗下的艺人来说很有利,一个好的剧本能让演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周迅2008年拍了很多商业片,在这个片子里则是过了一把戏瘾。邓超是第一次担纲电影男主角,王宝强、张涵予也能在大银幕上得到发挥和锻炼。当然,虽然这部电影20%的投资回报率看上去很好看,但因为成本小,盈利的绝对数目很少。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培养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但是,与好莱坞和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明星比导演更具票房号召力不同,在中国内地,一直是导演相比于演员更有票房号召力。即便是葛优,离开冯小刚之后也很难让观众甘心掏钱买电影票。内地女演员当中也至今没有人可以担此大任。
缺乏专门人才也成为一个掣肘因素。王中磊说,在其最重视的宣传方面,人才都是艺术类院校毕业或者是有媒体从业经验的,缺乏做市场的经验;也曾想过去专门的大公司挖人,但对方要求的薪水和环境很难达到,即使能够谈拢最后也会发现他们并不一定懂电影。
其投资的电影为了保证国内的票房,剧情往往带有中国式的幽默,题材的局限性让其在欧美很难打开市场。所以即使它们号称自己和好莱坞的商业概念是一样的,其内容也存在瓶颈问题。刘浩东说:“欧美喜欢武打功夫。这也是为什么华谊在海外版权方面只能在亚洲卖得好的缘故。”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