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产电影406部、《赤壁》及《非诚勿扰》等片票房冲破3亿、现在每天几乎都有新片开机、今年票房有望达50亿元……中国电影看起来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形势真的就一片大好吗?不是。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正酣,今天进入第7天,吴宇森、陈嘉上、韩三平、王小帅等知名电影人陆续接受了本报采访,为中国电影号脉。在他们看来,中国电影现在是冰火两重天,并不是单方面的形势一片大好。
电影人们反思“好市场没有好电影”的原因所在,并指出,“电影永远不是简单的买卖”,电影人要避免拍内容空洞、只知道堆明星、搞场面的商业大片。
年产406部 亿元投资大片比比皆是
2008年,中国电影的年产量达到406部——2000年还不到100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这个数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居第三位。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建国大业》导演韩三平预言,今年的作品总数有望比去年更高,接下来的几年也都将是创作的高峰期。
同时,在去年的406部影片当中,投资上亿甚至是数亿的大片比比皆是,《梅兰芳》、《叶问》、《赤壁》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票房上,大片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
而就在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诞生之前,中国还从没有过投资上亿的“国产大片”。
再往前数几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时万人空巷,其创下的3.6亿元票房纪录至今无人超越,因为当时的中国观众没见过这等制作的大片,看《泰坦尼克号》几乎就等于“看稀奇”。
票房猛涨 今年有望超50亿元
2008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超过43亿元,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掐指算来,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也不过于2003年首次接近10亿元,此后一路猛涨。
“今年总票房有望超过50亿元;未来十年之内,中国电影的年度总票房会冲到300亿至350亿元。”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放下如此豪言。
盘点406部影片,《画皮》、《赤壁》(下)、《非诚勿扰》均是票房超过2亿的作品。票房在1亿与2亿之间的大片更是不少,如《梅兰芳》、《叶问》、《疯狂的赛车》等。“我们的观众终于肯走进影院了,电影人的信心回来了。”对此,香港大导演吴宇森深有感触,“中国电影迎来了最好的时光。”
“好市场没有好电影”
采访中,几位知名电影人纷纷指出,电影市场的不俗成绩并不足以骄傲,因为真正让观众满意的作品还是很少。
《画皮》的导演陈嘉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电影真的受欢迎吗?我们的创作、制作水平还达不到观众的要求。现在观众很喜欢看合拍片,但从影院出来后很不高兴,甚至大骂电影。”
陈嘉上甚至“自我检讨”:“《画皮》获得2.4亿元的票房,但影片质量只能算勉强过得去。”
去年吴宇森的大片《赤壁》,虽然获得了6亿元的总票房,却也遭遇一片骂声,如被指“想象”成分过浓,不尊重历史。今年大热的电影《南京!南京!》也曾遭遇不少负面评价,不少观众认为它的叙事角度有问题,对当年那场战争的描述不够客观。
“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长,跟院线发展和媒体宣传有关,跟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同时还跟国家政策保护(指对外国进口片有数量限制)之下的市场也分不开,《画皮》在国外的票房就不好。”陈嘉上毫不客气地分析说,“未来市场全面放开了,我们还能跟人家拼吗?我们得苦练内功,提高影片质量。”
而对中国电影持乐观态度的吴宇森,也看到了问题所在:“以前中国有好电影却没有市场,现在有好市场却没有好电影,观众热情很高,票房也很高,但好电影并不多。”
商业性浓 部分影片陷入绝境
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但真正进入影院放映的只有100多部,部分影片尤其是文艺片的生存几乎陷入绝境。
“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是过去不把电影当作商品,现在却完全追求商业和市场化,一窝蜂地扑到了钱上。于是,内容空洞、只知道堆明星、搞场面的商业大片就多了起来,观众口碑自然好不到哪儿去。”知名导演王小帅说。
陈凯歌的《无极》2005年上映时,其相对简单的情节和内容被网友恶搞,《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由此诞生。随后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冯小刚的《夜宴》等超级大片都曾被观众诟病,认为这些影片情节简单,经不起推敲。“大部分小制作影片却陷入了绝境,它们没有明星、没钱宣传、影院不给安排上映场次。”王小帅同时指出。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06年,贾樟柯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的影片《三峡好人》在国内上映,正好碰上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北京各大影院几乎没给《三峡好人》多少排映场次。贾樟柯也一度和张艺谋大打嘴仗,但最后的结果是《三峡好人》的票房很惨,只有几百万元。“影片投资人是做买卖,他出一块钱,挣了五百块钱,这是很成功的,咱们不能批评买卖人。但是电影永远不是简单的买卖。”另一位大导演姜文指出。
本版撰文/特派上海记者喻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