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剖《图兰朵》:中国文化市场张艺谋现象(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8日08:09  央视《经济半小时》
解剖《图兰朵》:中国文化市场张艺谋现象(2)

记者在丽江海拔3100米的玉龙雪山半山腰看到,过去只是普通的山洼洼,但从2006年7月开始,印象系列第二部作品《印象丽江》在这里演出,把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实景演出场地,从此之后演出每天进行,到底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

解剖《图兰朵》:中国文化市场张艺谋现象(2)

事实上,10月6号、7号即将在鸟巢上演的《图兰朵》,即使票房大卖,也只能收回6、7000万,相对于1.2亿元的投

  巨资打造《图兰朵》另藏市场玄机,远比两场演出的票房更重要

  通过打造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摸到了商业运作的门槛,而最终把他们推进商业大门的,还有另外一只手。2006年4月,张艺谋铁三角团队的印象创意工作室改组为北京印象创意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风险投资破天荒地与他们这帮导演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熊晓鸽:“我们主要是和艺谋导演、潮歌导演、樊跃三位,我们一起搞一个公司,然后我们,我们是提供一个,一个主要的一个投资商,那么其他几位的投资,但我们比较主导这个投资这个项目,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团队就可以到各个地方,去到不同的地方去设计做这些印象的这个演出。”

  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从1980年投资开办《计算机世界》报开始,IDG已经在中国投资了包括《时尚》杂志、百度、搜狐、腾讯、慧聪等在内的一系列杂志、报纸、互联网站和软件公司,算得上是在中国最早涉足文化产业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

  记者注意到,从最初的两部作品《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的运作方式看,都是地方政府或者当地企业投资搞起来的,而且现在还有那么多地方等着做“印象系列”,缺的应该不是钱,那么“印象系列”为什么要选择IDG的风险投资呢?

  熊晓鸽:“因为你未来的发展的话,不是说只是弄一个show,更重要的话说你怎么把这个东西做得更大,任何一个文化的产业的话,你不可能离开资本市场的,因为你就像全世界最大的这种娱乐公司,像迪士尼也好,什么公司也好,他都是有一个,原来有一个创意有一个团队,但是你想把他做得非常大的话,你必须要资本的一个运作。”

  那么资本运作究竟会给印象系列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总导演王潮歌跟记者说起了她心底的一个梦想。

  王潮歌:“中国能不能出现一个文化产业的上市公司。这个理想我认为非常棒,说上市咱就发财了,上市大家就都有钱了,上市就怎么怎么着了,这个目的真是为其次,因为我不怕大家笑话,我心里有一个梦想,我要让为这个民族做贡献,这个贡献的所有目的就是我想让全世界人看,我们是这样的,那如果说我们的企业能做的特别好,我们印象系列特别好,我印象拉斯维加斯去,我印象大峡谷去,我印象乞力马扎罗山去不好嘛。”

  记者:“这是你的梦想?”

  王潮歌:“它不是我一个人能力达的到,但是我起码这么想,我起码觉得他们应该看看我们中国艺术家的表演,他们应该看看我们的胸怀,他们应该看看我们要表达什么,你再去慢慢想想,我起码要做这个事情,所以我很欢迎像IDG这样的伙伴,他们帮我们一起完成这个理想。”

  导演王潮歌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把印象系列演出推向世界各地。而作为风险投资商,在商言商的IDG更希望把印象系列的成功模式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际上,这次巨资打造《图兰朵》就另藏市场玄机,这远比两场演出的票房更重要。

  熊晓鸽:“当然鸟巢是外面很巨大,但是里面的场地的话,像标准的运动场,因为有个400米的跑道,所以它的场地的规模一定是一样的,那么这种东西的话,你如果说形成了一种模式的话,这种形式的话可以,不停别的地方去复制,不仅仅是咱们中国的北京,怎么可以到上海可以到广州,可以到日本,可以到美国,可以到韩国甚至欧洲,它的发源地去演出,只要有那么一个标准的体育场就可以练。”

  事实上,10月6号、7号即将在鸟巢上演的《图兰朵》,即使票房大卖,也只能收回6、7000万,相对于1.2亿元的投入还差很远,《图兰朵》出品人叶迅告诉记者,他真正图谋的,是《图兰朵》的全球市场。

  叶迅:“你最后在鸟巢看过的也就十万人,太少了,你最后你想做旅游演出的时候,你吸引的是几百万人,那这些人如果他也是提早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什么地方体验过你这个品牌,他就会被吸引,他就会去你长城脚下的《图兰朵》,会去你任何地方的,我们是做了一个三年的投资计划,我们希望三年在10个国家,演2、30场,能有一个很好的回报。”

  叶迅告诉记者,这次鸟巢版《图兰朵》的1.2亿投资,有4000万元花在了营销上。

  叶迅:“营销方面的一些创新的点,第一就是说我们在运作《图兰朵》的时候,不是把它只当做一个歌剧来做,我们是把它当做一个文化的品牌来做。”

  按照出品方的计划,这条“图兰朵之链”将向两端延展,一端是全球巡演,在鸟巢演出完毕后,进行世界巡演;而另一端则是和旅游相结合的驻场演出,以及围绕剧中主人公“中国公主”开发衍生产品。

  在为《图兰朵》做互联网营销的红杉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记者也感受到了更加直接的品牌营销手法。

  “可能我们是做MARKETING(英语),做营销出身的吧,因为在营销里面它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要么是销售机会,要么是订单,所以它的关注度只会是这两个东西,它不会为了什么,好看或者很眩,在整个《图兰朵》票务推广的时候,希望能产生更多的影响,设计的中国公主,中国公主最后也是跟《凤凰卫视》中华小姐这个相结合,这个活动所有的推广呢,都是在互联网上来举办的,全是利用一些网络媒体的一些空间来完成了这样一个,从它的报名、选拔、作品的提交,全部是在互联网上来举行的。”

  记者:“有多少人来参加这个评比,人多吗?”

  “人比较多,像这个达到四万多,这个达到四万多,所以基本上特别是在这个活动当中,中国小子也是类似的,但是中国小子的关注度也会更高,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可能更有兴趣,所以基本上像中国小子的点击,每一个推广排在前位的,都是过百万的,现在鸟巢《图兰朵》基本上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情,而这件事情他不是靠传统的媒体来撬动的。”

  张艺谋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张艺谋,当年曾用一句形象的话来给自己定位,“谁都知道我们是种萝卜的,卖萝卜是另外的人。”现在,张艺谋已经成为带动电影产业和演出产业的文化品牌,在这场变局中,他又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呢?我们不妨先来回放一段2002年底《英雄》上映时,他接受我们《经济半小时》采访的录像。

  张艺谋:“我这次最大的体会就是我学会了、深深地了解了为投资人负责的这样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一定要这样做,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投资人和导演就是一对搭档,这对搭档就是两条腿走路,它就可以使你的创作活动继续进行,如果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地互相负责任地往前走的话,我觉得这个所谓游戏规则就慢慢形成了。”

  张艺谋最稳定的搭档是他的电影制作人张伟平,“二张”成为中国电影界一对最独特组合。2002年,《英雄》投资2.5亿,采取北京新画面、香港精都娱乐两家影业公司投资,一家外资银行商业贷款——三方分担的形式进行融资,这种纯商业化的投资使影片一开始就要遵循商业的规律。

  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平:“我们用张艺谋的品牌,李连杰的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包括剧本的商业价值,它银行很快的就给你评估出来,很快就评估出来了,所以这个融资其实使中国电影真正地国际化。”

  叶茂中:“有时候一个人的这种发展,尤其像他这样一个品牌的发展,周边的人,尤其是周边的资本启动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把它放在马车上,他坐在那个马车上不动,但那个的轮子一直在滚动,资本会推动他不断的向前,而且这种滚雪球的效应会越来越强,而且进来的资本会越来越大,过去可能别人投个几百万,几千万,后来投几个亿,我相信未来可能更大的投资还在等着张艺谋。”

  虽然资本的车轮越滚越大,但记者看到坐在车上的张艺谋,更多坚持的还是“导演要对艺术创作负责任”的简单态度。

  记者:“现在来找您合作的人是不是特别多?”

  张艺谋:“是不少反正,其实这么多年一直挺多的,我都是选择的很少,我大部分是拒绝的可以说95%都拒绝。”

  记者:“如果选择的话是什么标准?”

  张艺谋:“是我自己的标准,其实不太用这种综合性的去考量它是我自己标准,就是首先我自己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兴趣,因为在商业角度来说是一个作品的理性市场分析,在个人创作角度来说是个情感,是个情感选择,就说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很重要,你有没有创作冲动,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你这个导演根本就没有创作冲动,你就不会做好,所以我的选择常常是这个,是首先我有没有兴趣?我真的是有兴趣,那好,我真的有兴趣,我觉得有可发挥的地方,而且我自己能创造出一种感觉的东西来,这样子我才来接受这个事情,然后下来当然还有一大堆各种市场营销等等,你也会考量这个东西到底值不值,会怎么样它的前景如何,但那都是下一步,从我自己来讲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去判断自己有没有创作热情。”

  记者:“您个人有没有碰到商业和艺术冲突的时候?”

  张艺谋:“这会经常有的,经常有的。”

  记者:“那怎么解决?”

  张艺谋:“那其实不是我解决,我是一个导演,我只负责艺术,那就是那个投资商他要面对,就说现在这个项目,是多少钱,你能卖多少票,你现在能算出账来,那你就要面对,你做还是不做?他就要考量,我发现有时候投资商也很痛苦的。”

  记者:“关于薪酬,我们还想讨论一下,您现在做的项目当中的话,你一般会选择是拿导演费还是说股份这样?”

  张艺谋:“我都会选择拿导演费吧,我觉得那个比较简单一点,像印象系列那是因为人家都那么发展,公司那么要求,他们给我打招呼,我说行,你们爱怎么怎么做,但我自己觉着是比较,我愿意让自己简单化,因为发行和后期营销所有一大堆链条我都不太懂,我都不太懂,所以实际上你要是所谓的股份的话,你就会要介入那些东西去了解那些东西,你还反倒不踏实,何必呢?我都干净一点,希望简单一点。”

  半小时观察:印象系列会不会成为皮尔卡丹?

  在如何打造文化产业上面,我们常常把美国好莱坞当做一个标尺,什么时候能赶上好莱坞成了很多吃文化饭的人挥之不去的心结。然而,好莱坞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资本和市场运作手段,更因为它创造出了一整套完善的机制,来保证文化产品的艺术质量。

  这让我想起了皮尔卡丹。在改革开放之初,作为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的皮尔卡丹率先造访中国,皮尔卡丹也成为中国人接触的第一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借助这样的先机,皮尔卡丹在中国大量地发展加盟商和合作伙伴,虽然他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但也过早地终结了这一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名声。

  张艺谋的团队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生产出了一系列印象产品,由于时间还很短,我们很难评判它的结局。希望张艺谋的团队不仅打造出一个印象流水线,也能给观众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艺术之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