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每年一度的电影局通气会本月7日下午在国家广电总局召开,通报了全年电影票房等各方面情况。会上透露2010年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62.06亿元增长63.9%。冯小刚导演的作品《唐山大地震》创造了6.73亿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的新纪录,全年累计有17部国产影片超亿元票房。
报告全文如下: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广电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电影界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贯彻中宣部“全国影视创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使全国电影业继续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456部增幅达15%;同时生产动画影片16部,纪录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100 部。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62.06亿元增长63.9%。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57.21亿元,较2009年的106.65亿元同比增幅达47.4%。
这些优异成绩标志着经过8年的艰辛探索和努力,中国电影已经基本走上了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电影产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一、 2010年电影工作的主要成绩
1.国产电影创作形成冲击波,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2010年年初,美国电影《阿凡达》风靡全球,也给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直面强攻、正视差距的机会。如何在立足本土特色的基础上,缩小差距、奋起直追,成为国产电影必须积极面对的重要课题。面对以《阿凡达》、《盗梦空间》等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的强大压力,国产电影突出重围,形成了在暑期档以《唐山大地震》为代表、国庆档、贺岁档多部国产片集团出击的冲击波,为国产电影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有着平民史诗风范的主流电影力作,坚持社会责任与主流情感相统一,坚持本土化的故事元素,富于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是中国电影实践“三贴近”创作原则的一个重要收获,创造了6.73亿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的新纪录。《孔子》、《赵氏孤儿》、《山楂树之恋》、《非诚勿扰Ⅱ》等影片,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合理借鉴国际先进电影经验,使得2010年的国产大片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历史与文化厚度不断加强的崭新气象。《第一书记》、《村官普发兴》等影片突破了传统英模题材的惯性思维,以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的描述,深入展示新一代共产党员的内心世界,拓展了电影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崭新视野。全年累计有17部国产影片超亿元票房,有力地验证了国产影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抗衡能力。
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进步,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中小成本影片创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杜拉拉升职记》、《海洋天堂》、《东风雨》、《人在囧途》、《80’后》、《决战刹马镇》、《无人驾驶》、《恋爱通告》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成本影片,立足本土文化、创新创作观念、关注现实生活、贴近观众需求、丰富表现角度,开创了新的电影语言类型与文本样式。据统计,全年有59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千万元,其中大部分为中小成本影片,这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格局正在由大片垄断向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发展转变,逐步走向丰富、合理、成熟的产品结构体系。
更为可喜的是,一大批青年电影人借电影加速发展的东风日趋活跃,他们主动贴近市场,贴近观众,不断创新着中国电影的艺术特质,成为中国电影创作的新生力量。
2010年的国产纪录电影和动画电影也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进入主流院线上映的影片数量超出往年。《海上传奇》、《永恒之火》等纪录影片,在海外电影节赢得荣誉,在国内市场也引发关注。《梦回金沙城》为中国动画电影开拓海外市场进行了有力探索与实践。《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黑猫警长》等十余部国产动画电影也开始在电影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经过几年来电影制片与市场的相互促进,中国电影的投资与制作呈现出正规化与多元化的良好态势,全年526部的产量是产业化改革前的5倍多,连续8年保持增长,参与创作和投资的制片机构超过600余家,其中大部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电影投资主体日益活跃、生产力深度激活的格局正在形成。电影生产力的不断增强,表明社会资金对中国电影制片业的整体前景充满信心,为电影创作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2.电影市场成绩斐然,呈现出电影产业的大型框架
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在2009年电影票房增幅42.96%的强势基础上,同比增幅达到63.9%。产业化改革8年以来,全国城市票房增长了10倍,年均增幅超过35%。在今年的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票房总额为57.34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6.3%。正在开始形成大片拉动票房,中小成本影片稳定放映场次和观众流量并且有力补充票房的市场格局。
电影市场的火热带动影院投资的热潮继续,2010年的影院建设在连续几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大踏步前进,各地新建影院方兴未艾、如火如荼,速度飞升、超出预期,成为国内外瞩目的产业发展亮点。全年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值得欣喜的是,2010年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新增影厅数均达到全国新增影厅数的40%以上,影院建设取得可喜进展,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均衡完善。
随着优秀国产影片数量不断增多,电影产业发行和放映理念的转变,运作水平及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影片的档期分布上也逐渐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除贺岁、暑期、国庆等几个票房产出较高的传统档期之外,传统非优质档期的市场潜力也得到进一步挖掘,市场供求趋于平衡。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进入城市主流院线的国产影片260多部,即平均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国产新片上映,使许多原先空白的市场空间得到了填补和拓展,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2010年,电影局积极探索建立公开透明的电影统计数据发布平台,每季度一次,定期通过《人民日报》、总局政府网站、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等媒介向社会公布电影市场统计的综合信息。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技术攻关、推动建立更加及时、透明和准确的市场数据发布机制。
3.电影公益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长足发展
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在中央领导的关怀、相关部委的支持和全国各级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总体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农村流动放映已基本完成了从胶片到数字放映方式的转变。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0条,拥有数字放映设备42000多套,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各地放映影片已达800万场,全年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共放映服务目标基本完成。
4.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步伐,提升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一直以来是电影界努力的目标,2010年,我国在境外举办了100次中国电影展,展映国产影片578部次。中国电影展映活动所到之处,均产生热烈反响。全年累计63部次影片在25个电影节上获得89个奖项,《团圆》、《观音山》、《钢的琴》等影片都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重要奖项。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35.17亿元人民币。除版权预售、音像、新媒体分销等方式外,中国电影企业开始借助资本运作进入国际电影市场。博纳影业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橙天嘉禾入股好莱坞传奇影业等行为,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道路,对进一步加大电影业的融资力度、丰富融资手段、促进与金融业的广泛合作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二、面对百亿票房的清醒思考
经过8年以来的产业化改革,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产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完成了票房过百亿的目标,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5%。这一成绩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持续保持着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电影产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百亿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全体电影从业人员的精神追求、艺术探索和市场努力,也凝聚着全社会和广大观众对电影的支持、帮助和关爱。对来之不易的产业成果,我们一定要倍加呵护、倍加珍惜。
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百亿票房离电影产业的宏伟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离世界电影强国的产业总量还有很大距离,离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离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很大距离。百亿票房,值得欣慰,但不值得炫耀。中国电影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思考,意识到百亿票房虽然构成重要的市场信号和产业指标,但并不能涵盖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的全部内容,更不能遮掩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诸多问题。我们也有必要重申一番话语:常怀忧患意识,常抱警惕之心,不耽于成绩,不惑于数字,不满于眼前,不畏于困难。在电影发展进步的长期进程中,始终保持低调,保持警觉,保持理性。养育中国电影的是中国电影观众,要把电影工作的评判权和批评权交给观众。面对“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不把百亿票房作为成绩来标榜,而是把它当作中国电影再创新高、全面振兴的崭新起点。从这个起点上来检点一年来的工作,中国电影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优秀电影作品仍然偏少。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创作总量突飞猛进,创作活力显著增强,2010年票房过亿的国产片也达到了17部,但国产影片真正能够赢得口碑、获得好评、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和观众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明显不够。表现为文化关怀薄弱、价值呈现缺失、审美境界狭小、现实主义力作缺乏。特别是立足当下、肩负责任的现实题材作品仍处于弱势,满足观众心灵需求、引发情感共鸣、有可能形成历史文化记忆的作品不多。国产电影类型仍不够丰富,类型电影的创作探索尚处于简单模仿、复制的初始阶段,还缺乏创造性提升和本土化转换,多样化、多类型、多层次的产品体系尚未形成,面对《阿凡达》、《盗梦空间》等新类型电影所形成的创作压力,还缺乏根本的对策;少数创作者对影片商业性的理解仍然片面,以血腥、暴力、恶搞和低俗为噱头,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现象还未能彻底杜绝;青年电影创作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品牌效应,与市场和观众的沟通对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够成功进入主流市场、为广大观众所熟悉、拥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电影创作人才数量较少。
2.电影市场秩序亟待规范。
近年来,电影票房大幅增长,影院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为我国电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电影市场的发育过程中,我国的电影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竞争环境亟待净化。主要表现为:票房收入“偷、漏、瞒、虚”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公平竞争,降低了行业信誉;盗版问题,尤其是近期以来国产影片的盗版问题相当突出,影片制作和市场流通的某些环节存有严重漏洞,须配合有关部门下大力气予以坚决打击;现代化的影院和银幕数量还是偏少,中小城市发展速度仍然滞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观众消费的需求;票房的增长和观影人数的增长不相协调,观众总量仍然不够庞大;电影市场旺季、淡季冷热不均,差异明显,市场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宏观调控尚显不足,“二八规律”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电影市场中有明显呈现;电影后产品开发仍被忽视,营销意识不足,市场链条不够完整;在影院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亟需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票价定价机制,以真正适应中国的国情需要。
3.中国电影“走出去”期待突破。
随着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电影文化的对外输出成为其重要纽带,也体现着我国电影产业事业的综合实力。但是,中国电影“走出去”始终欠缺力度,世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困扰中国电影界多年的问题。其中,一是由于影片自身创作质量问题导致能够真正做到“走出去”并“叫得响”、产生广泛世界性影响的影片不多;二是从制片到发行环节,过度倚重国内市场的内循环,忽视国外市场的外循环,“走出去”的中介环节薄弱,信心不足,销售能力不够;三是外销渠道还不够通畅,缺乏有针对性的营销经验和策略,“走出去”方法单一,观念滞后,推动力不足。
4.农村电影放映需在调研的基础上科学推进。
2010年,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一村一月放映一部电影”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既定目标,数字化公益放映已全面铺开。但是,随着全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走上小康之路,广大农民观众不再满足于露天放映,要求改善放映条件的呼声十分强烈;此外,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看电影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切实有效保证广大群众的文化权益,是公益电影事业接下来面临的重要课题;再有,在公益性放映中,如何调动农村院线公司和放映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真正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纳入公益放映,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和细化解决方案。
三、今后电影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处于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从初始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迈进的重要时刻,电影工作者需要在总结经验、寻找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及时解决面临的问题,保证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科学发展。
1.提升创作质量,提高文化品格
在创作领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进一步激发国产电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必须着重强调,电影创作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行为,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输出,有着独特的文化贡献。为此,不能单纯地以影片创作数量为追求,以制片成本大小为标准,以明星、时尚、猎奇、炒作为包装,以血腥、暴力、低俗、恶搞为卖点。要下大气力推出一批真正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经得起观众评价、经得起专业衡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三性统一”的优秀作品,从整体上扭转国产影片“叫座不叫好”、“赢得票房不能赢得口碑”的创作局面,从作品源头来培养观众和国产电影的紧密关系,让国产影片真正赢得中国观众的真诚热爱和拥戴。
要下大力气培养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类型影片,进一步开拓适合中国国情的题材领域,在电影创意、电影语言、电影工业和电影科技方面实现世界先进经验与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融合,实现电影文化和市场效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青年电影创作面向市场,面向大众,走上产业前台位置,担纲电影未来大任。
2.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建设
要切实解决电影票房“偷、漏、瞒、虚”报的问题,严格对院线和影院的市场监控,尽快建成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票房统计平台,将计算机售票系统延伸到各影院终端,有效遏制“偷、漏、瞒、虚”的现象;严肃查处制作流程和发行放映流程中可能产生盗版行为的环节,联合有关执法部门,打击盗版现象,力争从源头上控制盗版问题;尽快出台措施,规范影片植入广告和映前广告问题,解决观众和媒体反映强烈的植入广告过多、映前广告过滥的现象;合理调控档期,做到全年电影市场均衡分布,使冷热不均的现象和所谓的“二八规律”有所改观,力争实现全年均衡放映的市场常态;协同行业协会,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制定适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特色的票价机制,倡导优惠票价和降低票价,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看上电影,共享改革开放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成果。
中国电影在市场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着长期而繁重的发展任务,要继续加大影院建设力度,继续保持影院高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要推动影院建设在中小城市实现突破,让票房增速和观影人次增速基本做到协调发展,扩大观众人次总量,夯实电影产业基础。
3.拓展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大力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继续做好中国电影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创新工作理念,探索电影“走出去”的新思路及新办法,推动建立畅通有效的电影海外营销机制和网络,力争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多样化途径与方式,重点突破国产电影在国际主流市场中遇到的瓶颈性障碍,力争国产电影在国际主流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进一步扩大电影局与我驻外文化机构合作的广度及深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重点加快数字外宣影片片库建设,同时加强电影“走出去”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工作。
2010年的产业实践证明,中国电影的发展和进步是令人欣慰,令人鼓舞的。但电影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发展和进步的征程上,新矛盾、新问题总是相伴而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听取新闻媒体和广大观众的批评建议,不断深化改革、更加努力工作,推动电影产业更好更快发展,铸就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伟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