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篇
地域文化特质中隐患埋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港式造星速度
纷繁芜杂的香港流行乐坛,最初的起源点,乃《渔歌唱晚》、《销魂曲》等中国小调,然而这些来自于粤曲的作品,吟哦婉转,喁喁低语,如何勾得住50年代的香港年轻人?彼时酥软的洋风吹入,国语和西洋曲风大行其道,粤语歌声才露尖尖角,于是构成了一幅有趣的市井众生百态图。北角街头的收音机中播的是国语歌;上环的大百货公司如永安,却毫不懈怠地循环着口舌打卷的英文歌曲;那边厢,榕树头却有咿咿呀呀的粤曲卖唱人;转过身,油尖旺夜总会里不乏广东歌在飘荡。什锦拼贴,品流复杂的港式音乐,自此独成一道斑斓风景。
世人所见,港人素来善于在狭窄的空间之内,缔造出无数可能性,这个城市奉行的是墨家的兼爱,务求在最快的速度之内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将穿梭往来于此的文化消融为养料并吸收,缔结出港式风情的旖旎之花。于是,从60、70年代穿着阔腿裤,组起莲花乐队,将英文歌曲旧貌换新颜,代表“摩登化新一代”的许冠杰,到90年代虎头蛇尾的香港原创歌运动之前,尚未被音乐全球化强势反扑的香港乐坛,身倚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入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酿就包容与实际并存的特质,有如一片花圃,容积有限,却足以容纳各式各样的奇葩,港人的信条始终是:“一首歌的地域来源,只有学术界才有兴趣知道。” 这片花圃之中,黄霑式的洒脱不羁,侠骨柔肠,是港式音乐文化最初,也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剪影。
然而六十年代的粤语歌,比如《姑娘十八一朵花》、《苦儿流浪记》等,往往只是粤语片的附庸,电影本身已有不少“七日鲜”水货,歌曲更易沦为“半日鲜”的赶工成色,然而尽管做工粗糙,从写词、编曲到弹奏都不尽如人意,却依然大受市井百姓欢迎。你可以想象,数十年后被千夫所指的“港式造星速度”、“粗制滥造”,其实早在盛年未至之前,已初露端倪。
时势篇
时代变迁与兴衰起落
那个偶像歌星层出不穷的神奇年代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人都在拿远去的八九十年代与现状作对比,其时花正香,水正暖,阳光普照大地,没有人会想到严冬很快就将到来。躬逢其盛的音乐人,却不愿以前朝遗老的身份出现,比如曾与黄霑并列四大才子的郑国江,始终以随缘的态度,理解并接受时代变迁带来的兴衰起落。老人家下意识地回避对于现状的指责。但即使是他,也为近来轰轰烈烈的怀旧潮所鼓动,于去年联合区瑞强、叶丽仪等人,举办了怀旧式的纪念演唱会。
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期,被众人心心念念,记挂到如今?
香港CASH(作曲家及填词人协会)的数据显示,1979年到1989年,10年期间,音乐创作人的人数从91人攀升至851人,增长近10倍。此时正逢香港经济旺畅,大兴土木,高楼大厦随处矗立,地下铁也通了车,从观塘至中环“从来没这么快过”。CD和卡拉OK面市,港人唱歌的音量、水准皆有大幅提升,而盗版尚未猖獗,卡带加收音机的随时待命,电台24小时不间断播放音乐,且1979年后,walkman在香港已经逐渐普及……整个香港,沉浸在一片兴致勃勃,蒸蒸日上的生机之中,音乐需求从未如此旺盛,80年代尾也成为唱片工业及音乐娱乐事业的高峰期。1989年的香港,有120-130张唱片面世,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张新碟推出。
1982年成为一个新的起点,造星运动的轰轰烈烈,始于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的盟主梅艳芳。她以浓艳的妆容、醇厚的嗓音向世人诠释了何谓风情,并一鸣惊人。此后谭咏麟(微博)、张国荣二人的粉丝之争,反而凸显了歌手偶像化之后暴风骤雨式的骇人气势,成为造星工业的民意助推力。自此三人稳占巨星偶像地位,尝到甜头的唱片公司以此程序为蓝图,依葫芦画瓢,喜滋滋打造各类偶像,新人亦层出不穷,比如周慧敏、叶倩文等,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后来的中流砥柱。直至1992年,巨星们急流勇退,于是,四大天王迎头而上,而以此为分界,香港乐坛进入歌舞升平的粉饰阶段—此时,97回归是香港人心头的一根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悲观情绪,使得“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为普罗大众末日狂欢式的共识,直接、浅白的情歌,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80年代爆发的一连串“肉欲式”野歌、针砭时弊的怒歌、露骨出位的狂歌……消弭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返璞归真、保守的各种悲情、热情、纯情……香港乐坛,自此缺失悲天悯人的文化情怀,患上骨质疏松症。
而自九十年代患病至今,曾经铸造辉煌的造星工业,如今已是积重难返,药石罔效。若以中医症状而言,现在的造星机制早已经无法适应气候变化,浑身上下都是毛病。多位制作人及音乐人甚至下了断言:若无起色,5年之内,香港乐坛的影响力会尘归尘,土归土,安息可也。
对话向雪怀(微博)
资深词人,曾出任香港BMG音乐出版有限公司之董事总经理、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副主席。在他看来,唱片公司高层大换血是改变香港乐坛萎靡现状的出路之一。
南都娱乐X向雪怀
向雪怀:情况越糟越好,最好把现在的高层都炒掉
南都娱乐:对于这些偶像歌手来说,现在香港资源这么少,环境又变得这么恶劣,整个市场也萎缩了,以后的前程会不会越来越窄?
向雪怀:又不完全是这样喔,因为我和很多人讲,今日只是市场定位改变了,以前是用CD销量、卡带销量,而今日在网上的版权可以保障得到,那么你一样可以有销量。不过现在不保障而已,不完善嘛!再过十年应该会好很多的了。那现在的演出费是多了的,如果是经济好的国家和地方邀请你都会好些的嘛!今日就是你的移动下载、演唱会场费啊,加上你的广告收入,而不单是唱片销量的定位了。
南都娱乐:其实你说的部分都算是整个香港的造星机制里的一些元素,那现在整个环境可能跟以前也不大一样。
向雪怀:其实大概十四五年前开始呢,我们接触歌手的途径已经改变了。以前接触歌手是先用耳朵的,现在是先用眼睛,所以现在那些歌手不靓仔很难。十五年前呢,是先用耳朵,不管你靓不靓,只要那个声音好听,就接受。现在太多媒体了,有平面媒体、立体媒体,都很注意形象。打个比方,那黄圣依(微博),她也没做什么啊,但是为什么能红?所以导致现在做歌星的不一定唱得好,但其他地方不是这样的。你看在台湾那些不靓的,好像黄小琥,都不靓的啊,都红!就本身来说,我们香港对审美的眼光出了问题,美学欣赏不一定单指相貌,可以包括声音,包括艺术气质和性格的嘛!
南都娱乐:按照你的看法,现在香港唱片公司的这种做法,会不会把乐坛越搞越糟?
向雪怀:越糟越好,等它死了之后再重生。当它死了之后呢,现在所有的高层都被炒掉了。如果现在这些高层还在,你能改变什么呢?对不对?虽然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南都娱乐:所以现在有些偶像歌手出了新歌,反应惨淡,有人认为“这样更好,别的歌曲类型有机会出头”,你怎么看?
向雪怀:对啊,肯定是!比如方大同(微博),真的很厉害吗?不是不厉害,是不怎么厉害。方大同唱爵士,他的体形就根本不适合唱爵士,都没有气,唱什么爵士啊?不就是爆自己肺咯!他有理想,想做这件事,但只做到了这件事的形式,给其他人唱就会更好。但是这也怪不得他,市场上没有人唱这些东西嘛,他唱回它,没错的啊!他是一个很有天赋的音乐人,但是其实他不是一个最劲的歌手。只是值得鼓励,毕竟很缺人。
(责编: 子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