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12月20日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的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近年来世界著名音乐剧首次原装来到北京,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前天举办的有关《巴黎圣母院》的研讨会上,众多音乐剧专家学者的目光不仅对准了这部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原装音乐剧,更把目光对准了国内音乐剧的制作与市场。通过《巴黎圣母院》的演出如何促进中国音乐剧艺术的发展,成了研讨会上的热门话题。
-《巴黎圣母院》有啥好?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原装引进,让中国音乐界和音乐爱好者兴奋不已,因为自北京有音乐剧的演出以来,能够把世界著名的音乐剧由原班人马原封不动地搬到北京舞台上,过去还从来没有过。该剧将告诉北京观众:什么才是享誉世界的优秀音乐剧?
在前天的研讨会上,作曲家王祖皆说:“我是从留法的作曲家许述亚那里弄的碟看的《巴黎圣母院》,非常有震撼力,非常动听,很精彩,各个部门配合得非常好,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音乐性这对矛盾解决得非常好。饰演卡西莫多的演员我特别喜欢,他的声音是有造型的。舞美也非常成功,活动的道具跟舞蹈一起构成了一个非常流动的舞台。”
音乐剧是时尚和商业的混合产物,用名著创作音乐剧能够赢得现代观众的青睐,这是《巴黎圣母院》最为成功的特点。曾经创作中国音乐剧《未来组合》的作曲家李海鹰认为:“《巴黎圣母院》有一点像音乐舞蹈史诗,很气派。音乐剧就在于创造,表演其实是没有限定的,《巴黎圣母院》的气势以及法国人的浪漫气息是非常独特的。”
作曲家三宝说:“我第一次看到这部戏是1999年看的录像带,后来又在英国专门看了该剧的英文版现场演出,让我比较震惊的就是剧中唱的歌在欧洲特别流行。这部戏实际上之所以让人觉得跟以前的音乐剧不同,主要是它的音乐,它的唱腔跟摇滚没关系,更像类似演唱会形式的音乐剧,戏剧在这部戏里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大了。音乐剧就是给你好听的音乐,好看的舞蹈,漂亮的舞台设计,给你从头到尾的感受。一首歌接一首歌,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对白,40多首法国情歌让你听个够,实际上是很难演的。”
歌手刘欢认为:“这首先是一件好事,让中国人看到了像样的音乐剧。在我们的音乐剧做起来之前,先让老百姓有一定的接触。”
-中国音乐剧缺点啥?
看着《悲惨世界》进入上海市场,看着《巴黎圣母院》登上北京舞台,中国的本土音乐剧也已经发展了近20年,而到现在依然没有一部在市场上反响强烈的成功之作,依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这让专家们多少有一些感叹和担忧。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徐晓钟认为:“音乐剧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从几个迹象中可以看出来。虽然目前从事音乐剧演出的制作人太少了,但是观众喜欢看,尤其是年轻的观众。从戏剧界来讲,已经出了一批好的或者比较好的音乐剧,而且都还在积极创作,现在我们处于如何认识音乐剧的阶段。从剧作方面看,歌词常常是绕着弯子描写,排比句一句又一句,使得歌唱和观众产生距离。而从编舞上看,舞蹈的语汇都是比较陈旧的,或者不能和观众进行感情的交流。有一段时间,我们重视戏剧,对歌舞轻视了,但后来戏剧界的朋友知道了歌舞的重要,又出现了对戏剧不太重视。只有歌舞,没有剧情,这也不能构成音乐剧的魅力。”
1989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音乐剧《山野的游戏》,而前一年在北京演出的《搭错车》虽然没有打出“音乐剧”的旗号,但已经有了音乐剧的雏形。随后,音乐剧开始被中国音乐界接纳,许多戏剧界和音乐界的专家也开始关注和操作音乐剧,先后出现了《秧歌浪漫曲》、《白蛇与青蛇》、《四毛英雄传》、《未来组合》、《月光摇篮曲》、《夜半歌魂》、《快乐的推销员》和刚刚演出的《香格里拉》等。音乐剧的人才培养也被艺术教育界重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都开办了音乐剧培训班,中央戏剧学院的学员还演出了《像变成人的猫》和《西区故事》。但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依然没有高质量的作品推出,国产音乐剧在进入市场后,反响并不强烈,而音乐剧到底是什么,一般观众依然很难说清楚。
乐评人陈立认为:“到目前为止,很难有经典的剧作保留下来,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很好的技术人才。我们现在的一些剧本在某一个阶段可以留存下来,或者是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可以支持它的演出,很火爆,但是作为一个艺术的载体,就很难传承下去。英美音乐剧实际上在创作上借用了文学名著的改编,都揭示了深刻的人性,这点恰恰是中国音乐剧所缺乏的。”而乐评人戴方则认为:“音乐剧现在在中国真的不必要再搞了,太差了,我看过的所有的音乐剧,没有起码的质量,现在的从业人员素质也达不到,虽然过去说眼高手低不对,但是后来也有人说眼低的话,手也高不了多少。这些都是很现实的。”
-向《巴黎圣母院》学点啥?
近几年,每引进一个世界音乐剧的精品都会对中国音乐剧市场形成冲击。与人家相比,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和更新,这是专家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词作家宋小明认为:“我们应该从人家那里学三个方面:一是制作模式;第二是创作模式;第三是运作模式,叫演出公司也好,演出商业人也好,从开始到最后一直到跟踪票房都有计划实行。”作曲家王祖皆认为:“中国在音乐剧的发展上,第一是缺老板,缺有艺术眼光的,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有冒险精神的老板。第二是缺少创作经验,我觉得尤其是缺乏操作的经验,音乐剧应该从一开始就进入商业创作。第三是缺演员,能演、能唱、能跳的全能型的演员缺乏。第四是缺剧目。”
《巴黎圣母院》带来了法国式的浪漫,这是与英国和百老汇的音乐剧完全不同的音乐剧形式。中国音乐剧应该是什么形式,乐评人金兆钧认为:“中国要搞音乐剧,一定是有中国特色的,尤其要避免西洋大歌剧的方式。这两年我们的毛病是把简单的故事复杂化,不适合歌剧的表现形式。这么短的时间,两个小时左右的东西,应该是简单的、动人的故事。就像《音乐之声》,七八岁的孩子都能看懂,而且非常喜欢,他们不会去考虑后面的蓝色背景,但是他们知道这个故事好看、好听。中国的音乐剧只能在标准的市场操作下产生。” (文/本报记者伦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