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我有三个肖邦的《夜曲》的版本,其中鲁宾斯坦的肖邦夜曲应该是乐迷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个可以说是“零度夜曲”;巴伦博伊姆版本,这个版本非常能体现那种思绪的万般浓密和婉转迷人,让人愿意一直生活在乐曲里面;而弗郎索瓦的夜曲是明显的保持了法国人诠释肖邦的特点:沙龙气息十足,有着无穷的回味。
作为肖邦整体水准最高的作品系列之一,夜曲集一直是我到处追逐的对象。这次去
北京,终于把心仪已久的葡萄牙女钢琴家皮雷斯的版本给拿到了,也算是不虚此行。皮雷斯,在足球场上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球星和她同姓,不过翻译成皮雷。而弹钢琴的皮雷却是在古典音乐演奏领域同样不逊风骚,尤其以演奏莫扎特和肖邦的作品最为出色。皮雷斯的演奏音色非常之美,晶莹透亮,而且十分鲜活,没有一丝呆板的气息,仿佛她那双手是专为钢琴而生。她可能缺乏俄罗斯新偶像基辛那样的力度,也缺乏齐默尔曼那样的诗意,可她能十分独到地把演绎的作品给展示出来。弹钢琴的人不能没有个性,因为有太多的大师把我们的耳朵宠的非常的挑剔。于是,波里尼、波哥莱里奇或者说是阿劳都横空出世,尽管他们在专业技能上都永远也达不到霍洛维茨那样的水准。
皮雷斯当然有她的专长。以前我接触过她的两张CD,无论是舒伯特的即兴曲,还是莫扎特的奏鸣曲,她都能轻松驾驽。舒伯特的淡淡的抑制住的忧伤,莫扎特的少年般的幻想和清纯,都在音乐里有高超的表现。而这张肖邦的夜曲,她的力度不很大,显得比较轻柔,首先使夜曲有了一种舒缓的意境。然后,在速度上她处理的比较慢,呈现出一种悠远的情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在用演绎德彪西《阿拉伯风》的手法在演肖邦,把肖邦乐曲里那种天性的非常浅的忧伤给抹去了,而留下的只是纯粹的夜,温柔的夜。
也许在夜曲的温柔和亲切感上没有人能比的上鲁宾斯坦的,或许别人有更为精彩的演出,但都像隔岸观花,虽然绝美,还是有距离感。皮雷斯的夜曲承袭了鲁宾的这个优点,她尽量地向听者靠拢,好象不在演奏肖邦的作品,而是力图像肖邦一样和你水心里话--------听肖邦作品的一个很大的诀窍或者说很关键的地方就是,你要把肖邦当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他在向你说话,你也在向他说话,否则,你永远也无法真正听懂肖邦。
和别的非常有名的女钢琴家比,皮雷斯显然比阿格里奇更加“女性化”。阿格里奇有些“冷”,有些英雄气概,大概是她的阿根廷血统使她徒增了几分豪气。而大西洋畔长大的皮雷斯却很好地把法国的风格引入到自己的葡萄牙血液中,优雅却不做作(个人认为弗郎索瓦就比较做作)。以最著名的降b小调第一号夜曲为例,这也是肖邦最有名的夜曲之一,一开始就能令人想到漫天星河,流星闪闪,皮雷斯演绎的非常轻柔,像躺在自己花园里看星星昏昏入睡的那种,而很多人的演奏却是将主题集中在天上,可能更加星汉灿烂,却似乎远离了夜曲的本质。
不过我可能是过分的联想丰富了,因为这么伟大的作品,谁来演奏,只要他不是一个蹩脚的钢琴家,就都能熠熠生辉的。因此去追求皮雷斯和鲁宾斯坦的弹奏谁更出色是没有很大的道理的,他们总不会把第一号夜曲弹的像在海边在花园而把第二号夜曲弹的像无边的夜空的。但是,对于一个把这些曲子听了无数遍而且十分钟爱它们的业余爱好者,如果能在不同的版本间听出些弦外之音,他就十分满足了。原来,同一种美,也这么细腻,也这么静谧,这样的千姿百态。
(Chopinter)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