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千禧之际的民族芭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5月23日17:10 新浪娱乐
千年之初,辽宁芭蕾舞团在南方巡回演出,每到一个城市,每一剧场均座无虚席,观者如织。此情此景令人感触颇深
:中华民族芭蕾是中华民族大众喜爱的,中华民族大众对高雅艺术欣赏的能力普遍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芭蕾艺术在不断自我完
善的过程中更加成熟了。
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举国上下.妇孺皆知的世界名曲,从创作来看,这部舞剧的艺术题材选择得非常好,对这样一
个人人熟知的民族名曲,用芭蕾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去阐释,的确有相当大的难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人们对熟悉的题
材有一种亲近感。但是,从艺术创编的角度来看,人们对越是熟悉的题材.越是会提出更高、更苛刻审美要求。尽管如此,辽
宁芭蕾舞团不畏艰难,通力合作,以卓而不群的审美心胸,对中华民族的经典音乐进行了深入的审美观照,在探索中西结合的
芭蕾艺术创作、表演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据说,这部舞剧创作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曾修改过十四次脚本,这充分反映了辽芭的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
真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创作主体所具有的超常的才、胆、识、力等素质。才、胆、识、力原是我国传统美学对艺术剧作主
体提出来的创作标准,也就是说,创作主体只有具备了这四个基本素质有能创作出好的作品。那么,什么是才、胆、识、力呢
?从传统美学角度来看,才,是指艺术家所具备的审美感性能力,即能够抓准艺术主题表现的切入点和国美传达能力。识,是
指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渊博知识,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和能够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胆,是指艺术家能够自主创造的勇
气,如果一个艺术家,“欲言而不能言,或能言而不敢信,矜持于铢两尺蠖之中,既恐不合古人.又恐贻讥于会人,如三日新
妇,动恐失礼,又如跛者登临,举恐失足”,(叶燮)那怎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呢,中国清代前期的美学家叶燮在《
原诗-内篇》中认为:“无胆则笔墨畏缩......惟胆能生才”,又说:“无识故无胆,使笔墨不能自由。“也就是说,
一个艺术家具备艺术创造的能力,才能有艺术创作的勇气,有了艺术创作的勇气,才能使艺术构思付诸实践力,是指艺术独创
的能刀,一个艺术家的才能必须要有独创的生命力来支撑,才能使艺术作品长期保留、广泛流传,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才、胆、识、力是相互作用的一组美学范畴,也是一个优秀的创作主体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二泉映月》的成功演
出,表明了辽芭的创作主体充分发挥了他门的才、胆、识、力的创作素质,使舞剧《二泉映月》产生了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
审美效果。它是辽芭继《梁祝》之后,探索民族芭蕾的又一部成功典范;
从表演来看,《二泉映月》是一部取才于阿炳前半生一段爱情经历创编的舞剧,是一部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
、丑的优秀艺术作品。舞剧围绕着阿炳与月儿一段缠绵、美好、纯洁、高尚的爱情故事展开,情节动人、摧人泪下。“爱情”
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永远歌颂不完的人生主题。《二泉映月》以舞的形式歌颂了人类最神圣的情感--
爱情,不同的是.它的爱情故事的表达方式与众不同,它不落俗套,它在泉哥与月儿的爱情磨难中所显示出来的人生骨气令人
钦佩。对人生骨气的表述,也正是《二泉映月》的创作主体所要表达的审美理想,它以悲剧的表现形式突出了这一主题思想。
对人生“骨气”的表述,是我国古代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孜孜不断追求的艺术目标,历代文人雅士在传统美学基础上强
调的人的风姿,人的风格,以及人的风采,都是从审美艺术的角度对一个人的气质、风度进行判定。现代民族芭蕾舞剧《二泉
映月》继承了这种对人格美评价的艺术创作传统,它通过不同的舞蹈人体动作表现了泉哥的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高尚气节。
如第一幕、第四幕面对恶势对泉哥不肯屈辱下跪,月儿的扯弦沉湖,以及泉哥双目自残等行为.均是对人主骨气的讴歌赞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又延续了中国的传统文明。培养人的传统美德、人的骨气、人的
风格是现代美育的重要内涵。二十一世纪了,传统美育教育尤为重要。
《二泉映月》是一部优秀的剧目,它不仅起到了政教合一的作用,也起到了人格自我完善的教育作用,它有着鲜明的
现实教育意义。
总而言之,对辽芭的《二泉映月》可以这样评价:
(1)是一部能够代表中国民族精神的艺术精品,它有能力、有资格走向世界舞台。
(2)舞剧结构流畅通顺,不见斧凿之痕、东拼西凑,是一部探索民族芭蕾艺术的楷模。
(3)演员整体艺术素质较高.阵容比较强大,充满青春活力,有着深厚的艺术表演与技巧表现的潜力。
(4)《二泉映月》是一部观赏性极强的舞剧。俄罗斯诞生的《天鹅湖》已历经一百多年了,但它仍处在不断修改之
中。我们相信《二泉映月》代表中国民族芭蕾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修改之中,也将会成为世人皆知的经典民族芭蕾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