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DVD/CD >正文

德国二区DTS双碟白金收藏版《帝国的毁灭》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18:39 新浪娱乐
德国二区DTS双碟白金收藏版《帝国的毁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作者:红魔鬼
  英文片名:The Downfall(Der Untergang)
  中文译名:帝国的毁灭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
  编剧:贝恩德·艾兴格
  主演:布鲁诺·冈茨/朱利娅·鲍尔/克里斯顿·伯克/迈克尔·布兰德纳
  地区:德国
  类型:剧情/战争
  级别:R级
  首映日期:2004年9月8日(德国)
  DVD发行公司:Constantin Film
  DVD发行日期:2005年3月17日
  区码:二区
  格式:D9X2
  片长:150分钟
  菜单:德文动态
  音轨:德语DD5.1/德语DTS5.1/德语DD2.0/德语评论DD2.0
  字幕:德文/英文
  画面比例:可变形宽银幕1.85:1

德国二区DTS双碟白金收藏版《帝国的毁灭》

  MOVIE

  本片是德国电影史上耗资最高的电影,根据历史学家费司特的巨著《希特勒的末日》改编而成,电影一改德国电影一惯将阿道夫·希特勒当成时代背景人物的模式,首次正面特写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帝国瓦解前的12天。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焚尸等历史事件,以及第三帝国高层人物们的心态与命运,并交代了其他主要人物的最终结局。影片1800万美元的预算,单在德国就取得了5000万美元的骄人票房,上映不久即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掀起热潮,IMDB评分更是高达8.4之多,所引发舆论界的争辩不休和众多的非议,要远远超过政治纪录片《华氏911》。该片不但荣获德国顶级电影荣誉奖之一的巴伐利亚电影观众奖,同时代表德国入围了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第29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参展影片。

  执导本片的是德国著名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他的上一部作品《实验》将权力的压迫和以暴制暴的快感同时渗透在影像之中,立场已然难辨,本片更是被传统势力看作是意图借电影的幌子宣传新纳粹主义。阿道夫·希特勒的扮演者是德国杰出演员布鲁诺·冈茨,他曾主演过在欧洲获得多个国际奖项的德国影片《柏林苍穹下》。身兼制作人和编剧的贝恩德·艾辛格尔是德国电影工业中,取得国际性成功的第一人,在这部电影中,他的重要性甚至远远大过身为导演的奥利弗·西斯贝格。

德国二区DTS双碟白金收藏版《帝国的毁灭》

  REVIEW

  众所周知,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战争狂人,一般都是作为电影的背景或者反面角色出现。而在《帝国的毁灭》一片中,却打破了德国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禁忌,希特勒一反罪孽深重的魔鬼形象,摇身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虽说依然是一个咆哮的煽动者,但是片中对希特勒的描写却颇为人性化,使观众很容易便同情希特勒起来,也难怪有评论说影片有美化纳粹之嫌。但是不管批评的声音有多大,再十恶不赦的魔头也是人,而德国电影人通过艺术的形式来检讨自己的过去,展现希特勒人性的一面,绝对是无可厚非的。

  听一听几位参与影片制作的德国人说的话,也许有助于我们站在德国人的角度去客观地看待阿道夫·希特勒、深度理解影片本身吧。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说:“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恶人也是人,每个人必须承认,自己内心一角存在阴暗的一面。”制片兼编剧贝恩德·艾辛格尔说:“亏心事不是我做的,难道我应该为希特勒背黑锅?因为问心无愧,才能公正面对史实,这是德国人的历史,德国人责无旁贷,必须自己来拍这部电影,给世人作一个交代。”前总理柯尔甚至公开推荐该片:“应该让现代年轻人看一看战争的愚蠢和残酷,明白效忠希特勒是什么下场。”

  然而来自批评之外的批评却又值得我们再次的深刻思考:从1945年5月7日德国投降之日起,至今已经事过六十年,那一天不仅仅是希特勒的末日,更是整個国家民族的沉沦,如今的德国人已经能够以平常心看待这段令他们蒙羞的历史。没有经历过战争或者没有那个历史背景的人是不容易理解的,本片就告诉我们把这场人类的灾难完全归罪于希特勒个人身上是不对的。其实讨论希特勒这个人,是讨论不完的,讨论人性的矛盾也并没有太多意义。可是无论如何,这部客观冷静的、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影片《帝国的毁灭》,都极其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德国二区DTS双碟白金收藏版《帝国的毁灭》

  DVD

  做为近年德国最为抢眼的电影,德国二区在今年3月17日发行了影片的单碟版和双碟白金收藏版。两种版本的正片配置基本一致,音轨全部为德语DD5.1、DTS、DD2.0以及为视觉障碍人士提供的DD2.0解说评论,1.85:1可变形宽银幕,片长都是150分钟的完整版。采用德文动态菜单,菜单以地图中德国柏林向外扩张再回收的烈焰为开始,这个设计平常却与纳粹覆灭的过程极为吻合,可说很是高明。两种版本的区别是单碟版没有花絮,而双碟收藏版的第二张是D9格式的花絮碟。封面设计以及内外图案和色彩选择较为普通,选取暗色背景的统一基调,显得凝重而庄严,倒也符合影片的背景氛围。

  ◎画质

  影片画面为可变形宽银幕1.85:1,画质可以说比较出色,图象的锐利度和对比度掌握的相当不错,清晰度和层次感也都表现不俗。全片的色调与影片本身保持一致,细部清晰,配合片中最大看点布鲁诺·冈茨以假乱真的表演,使画面自然而朴实,毫不做作。虽然影片着重于人物性格这方面的细腻刻画,但是在显示硝烟弥漫的战乱场景,极其浓重又逼真的画面,使不多的激战场面又显得格外惨烈。即使在少部分远景处,枪炮场面中的镜头略有噪点,可一到近镜及特写就非常真实洁净,令人不忍离视错过。

  ◎音质

  正片音轨为德语DD5.1、德语DTS5.1和德语DD2.0,及一条为视觉障碍人士提供的DD2.0德语评论音轨。音质方面毫不逊于画质,因为影片的许多时候都是集中在人物对话上,环绕效果处理的就相当得当,影片噪音也是非常的小,非常纯净。到了希特勒剧烈的咆哮时,或者在少数较大场面时,各方声音的定位也非常准确。DTS的发挥其实并不多,只有几处弹片飞溅、子弹呼啸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未经润色的真实效果,战争的氛围也扑面而来。

  配乐方面,本片做的不很突出,多是在欣赏影片时不容易注意到的那种若即若离的音乐,若有若无的感觉。当然,对于观看这样一部电影,音乐部分也很容易被观众忽略。特别是最后时刻希特勒在绝望中,歇斯底里式的怒吼,音效甚至让人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此刻一丁点的音乐配合反而都是多余的了。

  ◎花絮

  相对于这部引人关注又让人爱恨交加的电影,花絮内容也绝对是值得一看,从某种角度说甚至花絮内容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众多影迷和非影迷对该套DVD的购买热情,毕竟这是一部主题敏感而不是普通的商业片。

  正片碟基本没有花絮,只有关于花絮碟内容的简短预告。D9格式的花絮则较为丰富,分别是:58分33秒的制作特辑,此段名为“希特勒最后的日子”的记录片可谓珍贵非凡;布鲁诺·冈茨等六位主要演员讲解影片的幕后故事,分为六段大约19分钟;作家梅丽莎·米勒的访谈,主要是谈希特勒的女秘书扬格,时间是8分22秒;用3D展示的场景摄影棚,时间17秒;以图文解说的方式,介绍影片主要演职人员的作品年表;关于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的文字资料;2段分别为32秒和50秒的删除片段;电影《放牛班的春天》1分46秒的DVD发行预告;包括《帝国的毁灭》在内的5部电影DVD的预告片合集等。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帝国的毁灭》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