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第四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等单位共同承办,将于2009年11月1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以“电影工业从青年开始”的理念为指导,推介华语电影新人,鼓励华语原创作品。
今天的中国电影赶上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一切有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从精神实质来说,中国电影更需要对电影充满热爱、激情与想象的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年轻导演、年轻的制片人、年轻的编剧、演员,需要这些年轻人不懈激情持久的奋斗和一生的坚守。
从九十年代到现在,有一个很大的情况,就是说每年的处女作非常多,10部、20部涌现的导演也非常多,但是随之而来同步的制片人在哪里,同时代的营销人员、宣传人员在哪里?是非常欠缺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形成一个照顾到年轻导演的体制,所以这里工业一定要感受到最优秀的电影人才不一定有兴趣跟工业结合。
到底电影应该走向商业还是走向艺术?我年轻的时候我也不考究商业,但是我赶上那个时候我的电影都很卖钱,但是后来拍一些自己想拍的电影就很矛盾。但是目前对中国电影来讲,市场、观众还是重要的,没有票房谁会投资啊?所以我这个两年来要推动,在我有生之年要推动两岸电影的交流,让台湾年轻一代了解大陆市场……我建议两岸年轻一代的导演要重视市场。
我们最终的目的应该联手起来对抗好莱坞的入侵,我觉得好莱坞在世界上文化的入侵是不遗余力,甚至连大陆好象都有点挡不住的感觉。今年1月1号有一部好莱坞大片《阿凡达》要上演,以前在黄金档不可能有好莱坞出来,但是今年出来了,出来以后就搞的其他所谓贺岁片人仰马翻,受了很大的影响……
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1981)成名。1989年执导《悲情城市》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导演特别奖,第四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导演生涯中佳作不断,是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1956年7月生,北京市人。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专业,大学本科学历,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文学(电影摄影)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