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流行“毁天灭地”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7月23日10:41 精品购物指南
在流传了几世纪的“人类末日”大预言中,有关“毁灭大魔王的降临”,最流行的解释是核战争、外星人入侵或天外星体的撞击,但随着2000年的到来,预言也变为笑谈。不过,这些末日传说却给好莱坞的编剧们提供了素材和灵感---至少在今夏的美国银幕上,地球便遭外星人袭击了两次、炸毁了一次(以前自然就更多了)。
“天外来客”型
通常,这类毁灭者根据有无生命被分为两类。有生命的被刻画为满怀恶意的外星人,拥有发达的科技,掌握着可怕的武器。编剧安排它们毁灭人类的原因不外乎是对地球资源的争夺(在它们眼中地球像波斯湾的油田一样宝贵)或被迫向新星球迁移(像欧洲人对美洲的开发)。所以,当它们光临地球时,征服者与反抗者的战火也就随之燃起。
今夏,华纳公司推出了科幻巨片《地球杀场》,影片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在21世纪初的某天,外星人向地球发动了突袭,仅仅9分钟便将人类的武装力量和千年的文明毁于一旦。而后他们便开始大肆掠夺地球的资源,并将侥幸不死的地球人变为奴隶。与之相比,1996年轰动一时的科幻巨片《独立日》中的外星人就颇为可恶了,他们仅仅为了满足自身的毁灭欲,便对人类进行“种族灭绝”式的攻击。不过,好在这些家伙好像更热衷于摧毁建筑物(白宫、国会大厦、帝国大厦等等),才给人类留下了反戈一击的时间。
然而,在不久前福克斯公司推出的动画巨片《TITAN.A.E》中,另一伙外星人则干脆利落得多,他们利用能量束加速地球转动,仅数分钟后便使蓝色的行星分崩离析,化为宇宙间的尘埃。无生命毁灭者的闯入要归为天灾,片中为走错路的行星或彗星。想想吧,6500万年前的恐龙世界便是被这样一个不期而至的家伙宣告终结的。今夏将在北京上映的《恐龙世纪》,便再现了这段黑暗年代的历史(一部耗资2亿美元的纪录片!)。当然,人类会不甘心重蹈恐龙的覆辙。因此,在1998年夏季的两部天外异物撞击地球的灾难片(《天地大冲撞》和《世界末日》)中,在关键时刻人类以自身创造的文明躲过了灭顶之灾。虽然两部影片题材相近,但由于在处理手法上一柔一刚,结果双双成为年度卖座大片。
二战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人类在享受科技为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时,又不禁忧心忡忡于自己的发明创造了。这也正是好莱坞编造的第二种模式---
“自取灭亡”型
广岛上空蘑菇云的冉冉升起,令参与“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们深感不安。五十至七十年代,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使核战争的阴云笼罩全球。大导演库布里克在其“未来三部曲”之一的《奇爱博士》中,对此进行了无情地嘲弄---一个战争狂人、一个充满古怪思想的博士和一个失控的误会,便将世界推进了末日。影片拍摄于冷战时期,片中大量情节是建立在现实已有的基础上,更突出了影片的警世性。在影片《猿人星球》中,当逃到海边的宇航员目睹了被埋在沙中的自由女神像时,才醒悟到自己降落的猿人星球恰恰是地球的未来。诚然,能够在瞬间使人类回到石器时代的最简捷的方法便是自己点燃核战火。而在《未来水世界》里,核战火则使地球两极冰川消融,变成了一个被海洋淹没的“水球”。
随着80年代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好莱坞的编剧亦更加紧跟时代与潮流。影片《终结者》及其续集讲述了电脑发动核战争后,机器人统治地球的故事。不过,早在默片时代,德国影片《大都会》便已经展示了充斥机器的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恐慌与不安。以互联网和虚拟现实为题材的科幻片很多,只有1999年的《黑客帝国》以其完美的情节设计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而默守陈规地创造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救世主,则成为该片的最大不足。
以上这类“毁天灭地”的电影除具有壮观的场面、出色的情节外,对人类身处逆境时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也不忘大书特书一下,使观众在经历视听享受之余,情绪上更得到最好的宣泄与最大的振奋。同时,制片公司所得丰厚的票房收入,亦促使他们不遗余力地在银幕上对地球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与毁灭”,而编剧更不忘每次都在剧本中给身陷绝境的人类留下一样最宝贵的东西---希望。(金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