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刘雅薇与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右)
主持人刘雅薇(左)与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
播出时间:2003年1月4日晚23:30分 (重播时间:1月5日中午12:25分、晚间23:30分,以及1月6日中午12:25分)
主持人:刘雅薇
编导:刘雅薇 刘昊天
导语: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一个小时前,第二届CCTV全国电视相声大赛刚刚结束。近几年来,相声一直不景气,好段子少,而且后继乏人。这次大赛的组委会说,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就是要推新人、推新作、推动相声的发展。那么相声还有没有可能变得更好看呢?先来听一下今天刚刚收录的热线电话,我们采访的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主席刘兰芳。
热线电话: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
这次大赛的宗旨是出新人、出新作,征文广泛,1008个作品,28个省市自治区,中青少年都有,这是很难得的,而且作品的水平啊,比上届明显的提高。
今天我们我们专访的是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他同时也是这次大赛的监审委员。
访谈:
主持人:您是这一次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的监委,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那么您觉得这一次的大赛是不是能够体现目前我们国家相声发展的水平?
马季:我觉得能够体现出来,能够体现。
主持人:有没有什么差距呢?
马季:当然离着我们理想的那一步,离着观众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觉得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去年,在作品上没有评出一等奖来,暂时空缺,因为觉得有些作品还欠火候。今年就有,有一些作品我们听到了有一些好的苗头,起码基础是不错,在大家关心下修改它,能成为好作品,我觉得令人满意的是这些方面。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两者之间还是有差距的,那么这一次大赛体现出来的水平和中国相声实际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到底哪个高哪个低?
马季:那当然现在还不算太高,还不理想。
主持人:您是说这次大赛体现出来的水平,比实际中国相声发展的水平要差?
马季:是的,当然了,现在我们活着的、我们的老祖宗马三立还健在,他多少年来,给人们留下的这些作品大家都清清楚楚。我们的先师侯宝林先生,一生中也留下了那么多的不朽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和这些相比,当然我们现在的水平和那个还一定的距离,还需要同人们大家共同去努力,去提高它。但是我相信,中央电视台连续着举行几次这样的比赛,对我们的提高,太有好处了。去年和今年一看就相差一大块,再继续几年的话,我认为相声水平能够逐渐接近观众们的要求和理想。
主持人:您觉得如果给今天的相声发展打一个分数的话,可以打多少分?
马季:我可以打80分。
主持人:打80分?
马季:如果马三立、侯先生,他们的作品打100分的话,我是应该可以打80分。
主持人:您是指的是所有这些新人?
马季:是的,是。
主持人:这次大赛的组委会他们说,他们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是要推新人、推新作,还要推动相声的发展。现在这个比赛结束了,您觉得它是不是真的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马季:起到了,这三场比赛,我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第一场有一个七岁的孩子表演,第二场一个9岁的孩子表演,第三场是12岁的孩子。从这三个节目上,我不是说这三个孩子的水平达到了什么样,从他们的年龄段就可以看到相声的群众基础,从他们这么年轻的人的身上,可以看到相声的未来,相声的希望,所以我说这个目的是达到了,在培养着新人。从作品讲,刚才我也讲到了,有好多作品,有非常好的基础。从这些相声作品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说讽刺装修的、讽刺豆腐渣工程,这些段子尽管不是十分完美,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它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觉得再加些功是很好的东西。
主持人:“说学逗唱”是相声表演的基本功,您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说学逗唱”是怎么回事?
马季:我学习的时候,学会了这四个字,说是我们相声的基本功,“说学逗唱”。实际上就是要做一个相声演员最起码要掌握的几个技巧,你得会说。会说呢,里面包括你的口齿得伶俐,你的语言表达得强,你的节奏、你的高低音各个方面语言上的技巧你得掌握。学呢就是模仿。因为相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他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所以你得有这种才能,能够模仿,能够学。逗呢,这是相声演员要求最基本的东西。你光会说,你没有逗,那就不如去读书去,不如去念报去。所以你得把你的使用语言的那种俏皮,把你的本身具有的那种幽默感,要揉和到这里面。说写好、学也好、唱也好,都要含进这“逗”字,唱,你不逗呢,那是人家唱歌去了,人家唱戏去了,要你相声演员干什么。学,学模仿什么,学什么,光学不行,你把幽默的、带有趣味的要学出来。
所以我就认为,“说学逗唱”这四个字,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前辈们经过了多少年在舞台上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精华,但是由于前辈们那个历史时期也有他一点局限性,因此把这个四个字并列呢,我个人认为也稍稍应该区别一点,把这个现在逗呢,应该给它拿出来,分到各个字里面去。“说学唱”。
主持人:而且这个“说”是最根本的。
马季:对。“说学唱”,因此我就说,如果四个字呢,其中有一个字还要加一个“表”字,表演的表,“说学唱表”里面字字含着这个逗,这样全面一点,当然这完全是个人想法。
主持人:这一次大赛里面的这些新人,您觉得他们对这些“说学逗唱”,对这些基本功掌握怎么样?
马季:从才艺表现上,我觉得有些演员已经具备这些方面的条件。
主持人:从整个相声表演上来看呢,他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掌握和运用非常好呢?
马季:我觉得比我们当年要全面得多,要好得多。拿起胡琴来就拉,拿起快板来就打,张嘴就唱,拿起笔来一边唱就一边在纸上就画、就写,我觉得这些才艺都是一个相声演员,一个好的相声演员所举行所具备的。侯先生当初教我们的时候,也一再跟我们讲,艺不压身,要多学一点东西,因为相声里面包含的种类太多了,不定什么时候你就用上。包括我们有一次到庙里去参观,侯先生就告诉我们,老和尚这个经你们应该学几句,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所以作为今天参赛的人,从才艺的表演,感觉到他们这些方面基础还是很好的。
主持人:在相声作品的写作上,也有一些传统的手法,比如像“三翻四抖”,还有“铺平垫稳”这都是运用包袱的一些方法,那您觉得这一次相声大赛这些作品,他们在传统手法的运用上,是不是也是不错的?
马季:传统手法,是的。我觉得有一个作品,还是给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主持人:哪一个?
马季:就像我刚才说的,“孟姜女哭长城”那一段,就是说豆腐渣工程的,它跟历史,这么人为地给它联系在一起,自然而然地……
主持人:《臣子杀卒》吧,这个相声应该是。
马季:它这样人为地给它联系起来了,我觉得这种结构就是十分巧妙的。当然这包袱有没有待于再进一步地去雕琢它,让它更火一点,有可能,但是就整个构思来讲,我觉得它是很巧妙的,这是传统相声给予的影响,应该说。最后一场,侯耀文先生和石富宽他们两个人作为,倒不是参加比赛了,表演的这段节目,这些节目的结构呢?我觉得我们听完了以后,我们说了一句话,我说这叫相声,它结构好,他头了就垫一个手势,一个三字,给它勾起了很多现象,这些现象就是它相声里面所要表现的内容,一直到底还三缺一,还是你三,所以相声的结构。当然这些新作品的诞生,不是作者凭空想像的,是有着传统的基础,可以借鉴,因此才产生今天的东西,这就是推陈出新的一种表现。
主持人:那我们再来看看到底还有什么问题,您看了这么多新人的表演,您觉得这一次大赛它暴露出来的相声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马季:就我个人来讲,从相声的创作技巧上来说,我觉得往往被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相声的变化部分,变化,当初我们学艺的时候…
主持人:您指的这个变化是什么?
马季:是相声演员出台,鞠躬完了之后,一张嘴说的话。
主持人:比如说呢?
马季:到衔接他所要说的内容。
主持人:能打个比方吗?比如您说的相声,吹牛那个相声里有没有这个?
马季:有这个,今天咱们俩观众这么做,今天咱们俩来一回比赛吧。什么比赛呀?踢足球。舞台上不适合这个。咱们下象棋,观众看不清楚。那咱们拳击?拳击谁击到谁都不合适。那咱们比赛什么?咱们比赛咱们吹牛吧。吹牛。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这一次大赛暴露出来的,相声界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吗?
马季:我觉得,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值得提醒参赛演员们注意。
主持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哪儿?
马季:因为前辈们,他们在舞台实践当中总结出了一条,他这样便于摸观众的底。今天来这场观众是什么人,他们不了解。靠台上用垫话去摸,喜欢文的呀,喜欢武的呀,喜欢什么,就靠垫话去问观众。哪个响了,噢,他吃这一口,因此我就要给他这一口。
主持人:这个实际上是跟今天相声表演形式发生了变化是有非常大的关系对不对?
马季:很有关系。连话意思是什么?也是表达你这个人身份。相声演员都是以说书人出现,人上来了,今天观众来了不少,这么冷的天儿大家来看我们节目,我感觉非常高兴,这都是连话。看来跟主题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这些垫话从感情上演员和观众,从感情上接近了。
主持人:但是现在相声行多是拿到电视上去演,没有这样的小剧场的气氛,也就不需要跟观众做这样的交流,所以这部分非常必要的东西,今天的很多相声演员他们已经不知道了,不会了。
马季:那恐怕是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电视相声应该怎么演?可以提出这一个课题。就相声艺术本身来讲,应该十分重视这一点。因此什么呢?现在我就感觉到,两个相声演员上来就说主题:哎,我昨天找你,你怎么没在家呀?我昨天有事去了。进入这个内容,观众一听是假的,是两个人背好了词在这儿表演,不是那些老艺术家们上台,用垫话把你感情给你联络上,看你在跟他说闲话,说着说着,他把内容勾出来了。所以说,有的人就提出来,同样的一个段子,同样的一句话,怎么他说的就乐,我这儿说他怎么不乐呢?不乐就在这儿,感情上没有达到这一步,我觉得垫话是十分重要的。
主持人:那您觉得有没有暴露一些,比如说像演员的素质,相声创作这些方面的问题?
马季:也有,其中我看到有些段子,有些段子,你比如说对相声的唱的理解,相声唱我是说了,唱里面也要含着逗字,更多的唱是属于一种模仿。
主持人:就是学。
马:对,侯先生这一辈子,你说他在京剧上是有一定的造诣的,他都是处于学,他在学什么,把那味学到了就完。他不是单纯的去我给你唱这一段。
主持人:今天有一些新的相声演员,他们在唱的时候,是单纯为了唱而唱。
马季:揉得不够。
主持人:这就不是相声了。
马季:哎,不像相声了。
主持人:而且观众也不喜欢看。
马季:特别有一些,有时候,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把真的乐器拉上来,唱的技巧,从正面表现得非常不错,在这个时候呢?好像离相声能够更远一点了。
主持人:今天的相声比起十多年前,二十年前,那时候的相声来说,应该是比较不景气的。您觉得这个,是因为观众的口味发生了变化,选择太多的问题?还是相声本身自己的发展出现了问题?
马季:都有。
主持人:那个更主要一些呢?
马季:应该说观众的口味的提高,提出了应该说更高的要求,加上我们演员有时候不能够适应这样一种要求,因此产生了一种脱节,这个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另外一方面…
主持人:是不是相声自己的水平下降了?
马季:另外一方面,我就觉得我们要搞清楚相声是什么?相声是以语言为主的一门艺术。过去没有电视的时候,广播电台放相声,征服了这么多的听众,他就靠听,他这么上瘾,说明相声语言的魅力。今天有了电视,大家又看见相声了,再加上你丰富了你的表演,应该使观众更加喜欢它。而今天呢?
主持人:那为什么反而…
马季:反而这样了,所以我说基本功不够。基本功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语言功力差。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相声演员,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
主持人:那这个是剧本创作的问题,还是演员表演的问题?
马季:演员基本的问题。
主持人:不是长期剧本的问题。
马季:是演员的素质的问题。
主持人:有一些新相声,…出现舞蹈,会出现挺多过去没有的艺术形式。有一个台湾的艺人,他就说,现在呀,他们发现规规矩矩说段子的特别少,然后用乐器说段子的特别多。这样就变了味,这样发展下去,是不是一个相声演员顶着六个盘子,进来说相声?
马季:这个我也在思考,我觉得这对于这种表演呢?我们不应该在旁边指手划脚,我们应该把这种责任交到观众那边去,因为这些年轻演员目的就是把相声改革好,因为没有……很多想法都是比较新鲜的,就像我说了的,如果他把洋车也拿上来了,快板也拿上来了,胡琴也上来了,这些就交给观众,观众说不错,还可以,观众点了头,他们就探出了一条路。
主持人:即使传统“说学逗唱”串了味儿也没关系.
马季:这些人自然而然重新找路了,因此我是说,为这个,先别着急,允许他们在改革当中。
主持人:您说的传统的“说学逗唱”,在今天能不能吸引观众?
马季:还是能吸引观众,
主持人:能吸引,为什么要改变它呢?
马季:他们只是想法在表演上不失“说学逗唱”这四个字,再去丰富它的内容,丰富它的表演。
主持人:你看现在有相声小品,有相声剧,这些东西发展下去,对相声是好,还是坏?
马季:相声剧呢?好像在20年前,以北京曲艺团为说,他们试探了几次,也搞出了几个作品,当时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强烈的争论,当然这个都是文化习惯的事儿,也没有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究竟是行,还是不行,后来就没有了。相声小品呢?我们在十五年前,我们……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当时我们几个人商量,因为我们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的一员演员,我们想的是怎么样为广播电视服务,因此就是说,现在的艺术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现在的艺术,人们不一定都是排大队,到剧场的现场去看,可以在家里看电视,那么因此我们这个广播电视演员呢?就应该去占领广播电视一角,因此根据这个思考,给当时的…我们就要搞一个相声小品,为什么叫相声小品呢?不失相声的特色,而把其它一些表演,姊妹艺术的表演,吸引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又把电视这种科学得手段适当地吸取一些,比如说他可以有话外音,这个就很好了,电视照着那个,我们可以拿一个小包,戴一个什么子呀,简单化化妆,我们可以去从头到尾演一个人,这样就变成相声小品。
主持人:相声的说学逗唱可以进行革新,进行改革,但是在形式上也可以进行很多的探索,像相声小品,像相声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相声会怎么样?
马季:还是不失它的语言特色,……
主持人:到那一天,观众还能不能看到传统的相声呢?
马季:我不是说通过这样一改,以后大家都按照这条路去走,是丰富了观众的作品。
主持人:丰富样式,造成的后果会不会是失去原来的传统的相声?
马季:丰富了一点,它这个相声最基本的东西,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改来改去,这种格式改不掉,因为它是经过这么一百多年的考验,已经被观众所接受熟悉的形式。它又最流行的,最简单的,靠着语言的,没有靠更多的表演什么……所以这一点来讲,我觉得如果……总结它,这是最大的艺术特色。
主持人:只要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语言特色这个“宗,那么相声就不会……
马季:对,如果相声把语言的特色失掉了,表演得再花哨,形式上再多样,恐怕就像你担心的那个问题,将来就把传统那些东西失掉了。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只要语言特色不失去,形式上怎么变都可以的。
马季:对。
主持人:有这样一种业内的观点,认为相声今天之所以会不太景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相声已经远远背离了当初它的传统,甚至跟传统相声之间的纽带渐渐地已经断绝开了。那么有人就认为相声的前途在于以传统的形式为基础,只要出新段子,出好的演员就足够了。您同意这个观点吗?也就是说相声其实没必要做很多的修改。
马季:我是这样看,从形式上,我个人的观点,从形式上变、不变,那是次要的问题,关键是根据相声它具有的特色,我给它说一句词,我说相声是一种纪实性的艺术,什么叫纪实?及时地把现实生活当中的东西搬上舞台,和观众产生共鸣,这才有相声的施展舞台和观众产生共鸣,这才有相声的生命力。前辈们也给我们作出了这样的榜样。马三立的每一个段子,尽管都是传统段子,但是他从垫话、从瓢把里面,他结合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
主持人:什么是垫话和瓢把?
马季:就我刚才讲的,和内容有衔接,而又与内容无关系的上台的几句表白,这就叫做垫话。
主持人:瓢把呢?
马季:瓢把是与内容直接相衔,是垫话和内容之间的这一段,这叫瓢把,这是侯先生那时候交给我们。从他们的舞台上的实践当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结合现实生活,比如侯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他请英文教师,在家里他学英文。什么意思呢?他结合现实。这个应该说,四十年代,他在最盛行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相声这门艺术,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纪实性。如果说我马季几十年来在我的作品里头,不是紧跟着时代一步一步走,在每个重大历史时期我都有作品来表现,没有今天我的马季。所以从这点可以证明这一点。熟悉了相声本身的功能,那么你这个相声演员就应该在这个地方重点去发挥。
主持人:相声本身的功能是什么?
马季:就是纪实性。
主持人:针砭时弊。
马季:你在这个地方,你讽刺也好、歌颂也好,都是现实的东西。相声演员现在都懂得这个,上来之后,比如到外地了,到什么地方,我先说句当地的方言,哗,大家就笑了。
主持人:说到这个纪实性,您说到讽刺、歌颂,那现在还有这样的观点,也是业内的观点,认为相声实际上是以讽刺见长的,过去很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也是以讽刺闻名的。比如说这一次的相声大赛,它的参赛作品里,讽刺类型的只有大概三分之一左右,是非常少的。近年来这个讽刺相声也是比较少的,所以业内的有些观点就认为,现在相声不景气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失去了讽刺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和手段。
马季: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今天这个作品…
主持人:但是今天讽刺的作品的确是非常少了,这可能跟我们时代的背景有关系。
马季:歌颂作品也不多,整个现象不太繁荣……
主持人:那么这一次大赛中一个基本的统计,讽刺的作品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应该说非常少的,比如跟十多年前、二十年前的时候相比,当时的相声它是非常繁荣的。但是今天是不是因为讽刺的作品少了,相声没有很好地发挥讽刺这种传统来,所以说它今天会不太景气?
马季:我的观点呢?跟讽刺、歌颂之间没有什么,在这上头没有关系。所以今天相声走到这一步,所以相声不繁荣,就是整个它的作品少,整个新人出现的少,表现了它的不繁荣。不能说现在大量的都是歌颂相声,也没有什么,相反的歌颂相声难度比讽刺的更大一些,它也没有出来什么。那么仔细地,我们坐下来,我们仔细分析,现在相声作家有几位?有几位?尽管过去也不多,但是过去比现在要多得多。
主持人:这个是目前相声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吗?
主持人: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你说过去,过去每个地方都有一本杂志,会有一本曲艺的杂志,都能够发表一些曲艺作品。我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有时候投稿,好多地方都可以投。现在呢?发表作品呢,一个曲艺杂志,现在这方面也少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相声发展里面的一个问题,很多的相声现在主要的一种表演的场所,或者说表演的形式是在电视上。那么有人认为,这个电视对相声来说,有好、有坏。现在这个时候,电视几乎变成了相声的克星,因为比如说它会让相声的长度严重地压缩,刚才您说的垫话、瓢把这些东西可能就会省掉。而且电视由于审查上的一些原因,会对相声内容的创作的范围有很大的限制。这一次大赛,相声大赛是一个电视相声大赛,您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好事还是坏事?
马季:我觉得您说的这个现象是有,我也深有感触。
主持人:有人说电视毁了相声?
马季:深有感触。我是从前辈那里感觉到的。马三立这一代人,侯宝林这是一代人,他们过去主要在舞台上表现,因此他们有很多作品叫做“一遍拆卸一面新”,侯宝林先生戏剧杂坛说了一辈子,常说常新,人们都知道,这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这是侯先生第一块名牌
主持人:电视对相声有这么的不好的地,为什么为还举行一个电视的相声大赛这对相声的发展来说……?
马季:可是反过来你要想讲,电视惟一使使相声演员和观众连接的这么一个桥。电视是的收视率,是极大地刺着了我们相声的发展。所以中央电视台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业内人士识讲,觉得他们是功德无量的,虽然有那样的个缺点,在技巧上,在哪些方面了一些影响,但是这个宣传,使相声的知名度提高,使大家都来关心相声,这一点来,完全盖过那些不足之处了。
主持人:刚才您也讲到相声是更适合在剧场里面表演,小剧场里面表演,那么是不是应该搞一个这种剧场相声大赛呢?
马季:好。
主持人:会不会比比电视上表演更好。
马季:它就是影响面会小一点,我就说电视台千万别撤这一腿,今年搞完了之后明年不搞了,文化部也搞不了,文化部就可以搞剧场里的,收视率没有这么高。
主持人:中国的相声不景气,所以很多人认为在中国演员这方面,相声表演、演员这方面存在一个断层,像您这样的,或者说您的徒弟,姜昆、冯巩这些比较成熟的演员之后,后继无人了。但是这一次比赛我们看到,基本上全都是一些40岁之下的年轻演员。那么是不是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相声表演,演员这方面不存在断层问题?
马季:应该看到相声这门艺术在群众当中有深厚地、广泛地基础。很多从小孩就喜欢这类形式。很多,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大家都比较喜欢,这是它的基础。
主持人:那演员这方面,他有没有出现后继无人的这种断层现象呢?
马季:有。
主持人:这一次比赛出现这么多年轻的演员,还有吗?
马季:还有,我觉得出现断层的原因在哪?就是观众要求高了。作为相声演员自身的力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这种要求。那么我们可以大量培养,在培养这些人才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有北方曲校,冯巩又办了一个大专班,培养,都在培养,对他们也寄予了期望。但是有一条,我请问你们拿什么教材,由什么师资来带这些年轻人?因为它有难度,它不像戏曲,它不像音乐,不像舞蹈,都有一套比较科学的教材在这里,我们相声前辈们没有留下这方面的遗产。应该把责任落到我们这一代身上,我们这一代人,由于过去就是忙着演出、录像,忙着这些,没有顾过来这些,缺乏实践当中的总结,缺乏在这些总结当中去提升,成为理论。因此,教材是个断档,没得教,没有科学地教。因此培养学生呢,更多的还延用了口传心授的这样一种方法,因此不能适应今天时代的要求。
主持人:这次比赛有三组孩子参加,最小的孩子只有七岁,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让孩子这么早去学说相声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相声里面有很多针砭时弊的东西,甚至是油嘴滑舌的东西,在小孩他没有一个明确地可以判别是非的能力之前,让他学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马季:是,是,我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就说,这些孩子,所以他们,现在评委在评分上,也没有过分地在这上面去,怎么去肯定这些孩子们。分数不是像现场那个效果之后那种反应。我觉得这地方也多少是表现了评委们对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的一种担心。我说通过这次赛,就整体来讲,就这些孩子的表现,我们看到了相声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主持人:但并不是一个培养后继人才的好办法,让这么点儿小的孩子来学相声。
马季:是,是。我过去我呼吁过,我觉得相声演员相声的提高,有待于我们相声队伍全面素质的提高。
主持人:那么后继人才怎么来培养呢?马季:那么就应该,按照我个人的理想,培养年轻的相声演员的时候,文化与艺术应该是并重的,应该同步。
结束语: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非常感谢您收看我们的节目,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次比赛一等奖的作品的精彩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