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昨晨的仙逝让国人悲痛,在侯宝林、刘宝瑞、张寿臣和高英培、郭荣起几位大师之后,这位相声界的最后一位国宝级的人物也驾鹤而去。随着马三立先生的远去,单口相声后继乏人则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何况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的央视相声大赛根本看不到单口相声的影子,所以,如何继承和发扬单口相声的问题迫在眉睫。
“对马三立先生最好的缅怀,就是将单口相声发扬光大。”在病中的著名相声演员杨
少华,说这话的时候格外加重了语气。如果说,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让这种相声形式得到了相声迷的认可与喜爱,那么,将单口相声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发展,并扩大了其知名度,当数马三立先生了。
对于单口相声多年来没有新人涌现,杨少华指出:首先是马先生的单口相声稳、准、包袱瓷实的精湛艺术风格,使得相声迷欣赏水准颇高。而且,单口相声比对口相声的难度要高,少了一问一答的形式,除了故事性要强,更要求演员有很好铺垫、翻包袱的功底了。年轻演员舞台经验少,表演单口相声很难压得住台,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因此,单口相声的继承人需要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表演天赋,从事多年对口相声的演员有潜质的,转向单口相声发展,是单口相声培养继承人的一种途径。
“50岁以上的相声名家中,说单口相声的现在就我一个人了。”单口相声名家孟凡贵语气凝重地对记者说。从1996年起,孟凡贵就开始以单口相声表演者的身份登台献艺。说了7年单口相声的孟凡贵认为:集捧哏与逗哏于一身的单口相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最大难点在于要不让观众分神,不但语言上要诙谐幽默,而且有点像戏曲演员的基本功要求———手、眼、身、法、步都要有戏,这样的表演才能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对于单口相声演员的后继乏人,孟凡贵深有感触。为此,他在中国戏曲学院作为相声大专班特邀教授以来,要求学生不仅要练对口相声,更要人人都说单口相声。他认为单口相声有助于提高相声演员基本功,而且他也希望能够从中发现具有培养潜质的新人。虽然单口相声的继承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单口相声名家的孟凡贵说愿意尽一份微薄之力。本报记者焦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