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8日开始,由国家话剧青年编剧刘深编剧的独角戏《我爱抬杠》在北兵马司剧场(原青艺剧场)将演出6场,这是刘深编剧的作品五年后第二次在北兵马司剧场上演。1998年的时候,作为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的学生,他创作了一部叫《血色玄黄》的话剧,这是他的毕业作品,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举办的"在回归线上--戏剧与梦想"小剧场演出季上在青艺剧场(现在的北兵马司剧场)上演,这是一出不是历史的"历史剧",写了雍正皇帝最后的一天,该剧一上演就获得了
众人的好评。目前在戏剧、影视圈里还是小字辈的青年编剧刘深,九八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后成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编剧,他的戏剧作品虽然还不多,但是初具独特风格,往往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直抒胸臆构造他心中的人物。
刘深说,当初老师决定要上演他的毕业作品时,他完全没想到,一直到剧组开始排练的时候他才相信这个事实,自己的作品就要树立在舞台上了!问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舞台上展现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他说除了紧张就是遗憾,因为当时他是演出的舞台监督,只能在侧幕看上几眼,竟没有在台下完整地看过自己写的戏,当他惴惴然而又兴奋地听取观众的议论,是他最感激动的时刻。
话剧讲究的是没有冲突不成戏,没有矛盾不成剧。而矛盾和冲突是必须由两个以上的戏剧人物来制造才能完成的,可这出独角戏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来展现的,不知刘深出于什么目的来创作《我爱抬杠》这部独角戏,又是如何构思这部戏的。"当初没想过那么多,就因为我和秦焰老师是好朋友,有一次闲聊,和他说要给他写部戏。他开玩笑说,要写就写一部让他过足了戏瘾的戏!我当时脱口而出说独角戏演起来过瘾!就这样开始了这部创作。"就是这一句戏言的许诺,让刘深吃尽了苦头,当时困扰他最大的难题是,怎么样能在舞台上让一个人面对观众表演,撑起一台大戏?考虑了许久之后,当时正值2000年末,百年世纪老人的话题,使他萌生灵感,刘深决定把戏中的主角定位为一个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苍桑老人,他已衰老的有些糊涂,有些失意,并且给老人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职业--杠夫,以抬棺材出殡为生的人!
为了收集关于抬杠这个已经消失的职业的典故与素材,寻找那些熟悉这个行当的老人讨教,翻阅史料,他最终构思出了这出独角戏《我爱抬杠》的完整脉络。一个饱经沧桑,有些糊涂的老人,在向观众们讲述着一个个古今交错的故事;一个世俗圆滑的现代主持人,引领着观众们进入一个奇特的戏剧情境……
"我只是想写这么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历史的沉积、一个现时的躁动,主持人的现代娱乐角色与老杠夫悲苦一生形成奇异的反差,这两个角色由同一个人扮演在同一个舞台上交替出现,恰恰是两个时代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两个没有任何关联的人,反而把时空错位的荒诞性演绎得合情合理,形成现实和历史的对应。"刘深自信地说,独角戏《我爱抬杠》是一部好看也好玩的戏。
刘深毕竟初出茅庐,他还年轻,个人风格还没有形成,但是他成长在开放的时代,接受的是开放戏剧观的熏陶,也正渐渐培养了他兼容并蓄的写剧态度,作为青年编剧,他既不愿意轻易地将自己的作品归类、定型,他要在确保张扬个性和现代意识的同时,也要继承传统戏剧文化的底蕴。他说,他努力追求的是,能写出好看耐看的中国现代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