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话剧社成立于1985年,隶属北京外国语大学社团部,是北外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自其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社团,受到北外师生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2001年1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艺术团成立,话剧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加入。
1985年以来,剧社曾成功地演出过十余部中外著名戏剧。《雷雨》,《日出》,《伪
君子》,《十六条枪》,《长路》,《远方公主》,《哈姆雷特》,《屈原》以及后来的《培尔·金特》曾一次次地打响剧社的知名度。1997年起,剧社开始尝试原创剧的编排,并且成功的将自编自导的《军训记事》,《一枚硬币》,《送您一支百合花》,《156宿舍》,《我还是要张烧饼》,《潘金莲》第四场以及《情定日落桥》等剧目搬上舞台。
北外话剧社在北京高校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剧社曾多次在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巡演,反响强烈。同时,剧社还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理工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话剧社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关系(附网页),影响深远。
剧社在专业话剧领域中也享有较高知名度。著名话剧导演王晓凡与剧社有过合作关系,并且一直关注着北外话剧社的发展情况。
北外话剧社本着发扬本国传统,交流各国文化的原则,曾经排演过英,法,挪威等国的著名戏剧。尤其是1999至2000年间,北外话剧社与挪威大使馆合作的《培尔·金特》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这部五幕38场的话剧,曾在许多高校演出,每场上座率都在90%以上,2000年5月23日,24日在北京服装学院的演出上座率竟达120%,不少人站着看完了6个小时的演出。挪威王国驻华大使,文化参赞及挪威驻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方正,联想公司,"人人"网站等各大公司,媒体的工作人员先后观看过演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曾对这场演出作过详尽的报道。2000年7月15日,《培尔·金特》剧组主要演员赴挪威首都奥斯陆访问演出,将剧社逐渐推向国际化。
北京各大媒体一直关注着北外话剧社的演出。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精品购物指南,戏剧电影报,演艺圈,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都曾对剧社及其演出作过详尽的报道。1999年12月,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组对北外话剧社进行了专场采访,再一次提升了剧社的知名度。2000年,社刊《梦想季节》出版,剧社内部运作进一步完善。2001年12月,北外剧社制作了瑞士德语经典《老妇还乡》。在北京高校戏剧界再现辉煌。
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戏剧社在整编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团话剧社以后,继续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于2002年4月策划制作了首届[春季小剧场·演],推出了《成年礼·我们时代的民间传说》等三部原创话剧。2002年4月17日、18日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楼多功能厅各演出两场。两场演出皆吸引了众多的校内校外观众。我们设置了约一百五十个座位,每次都座无虚席,两天共计约有450人观看了我们的演出。很多观众站着看完了全场表演,甚至还有很多同学连续观看了两次。这两部戏从头到尾由我们自己完成,在剧本、演技和效果的运用上虽然都有很明显的稚嫩之处,但却十分真实地触及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两场演出之后,我们举行了现场讨论会。观众们非常热情地发表了他们的观感,这其中既有对戏剧产生的共鸣,也有与我们不同的意见。受到了校内外观众的好评。在此基础上,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我们于6月底接受了来自"大学生戏剧节"的邀请,以《成年礼·我们时代的民间传说》,《古堡的天空飘着云》参加展演。获得了好评。
如今,北外话剧社已成为一个拥有宣传,外联,美工,服务等行政部门的优秀社团。拥有来自各个语种的成员共四十余名。剧社的全体演员及工作人员怀着对话剧的极大热情,将剧社的演出运作不断专业化,其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必将北外话剧社推向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