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方人在欣赏中了解真正的中国女性美,感受中国式的审美境界
在保利剧院再度上演的大型京剧《图兰朵公主》,有着当前国内一流的编剧、导演、作曲和舞美,然而让这位名扬世界的中国公主在京剧舞台上“活”起来的,是该剧的主演邓敏。在采访她时,我强烈地感受到她把对京剧、对爱情的理想,都融化在图兰朵公主身上了。
记者:什么原因让你开始痴迷创作图兰朵这个人物?
邓敏:以前京剧到国外多演小戏,而且很多是表现巾帼英雄的。外国观众问我,中国的女性就是这样的吗?从那时起,我就希望能在外国人面前表现真实、完整的中国女性。
图兰朵公主是中国女性美的典范,对真善美有着崇高的追求。她不像一般被封建制度和封建观念牢牢束缚的公主,她个性独立,是个多面的、完整的中国女人。通过演绎图兰朵,可以向观众展示出中国女性的美,和中国女性对情感、爱情、生活的态度。欣赏京剧《图兰朵公主》的过程,也就是了解中国女性美的过程,也是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的琴棋书画诗、中国人的审美境界的过程。
“画”出我理解的图兰朵
记者:你创作的图兰朵为什么与以往舞台上的这个人物有很大不同?
邓敏:首先是京剧剧本就给予了这个人物与以往不同的背景和性情。其次,我心里一直在酝酿这个角色。对图兰朵这个人物的研究就像一坛酒,有个发酵的过程。我看过魏明伦老师编的川剧,也看过意大利的歌剧和张艺谋的歌剧。我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这个人物,对这个戏我有自己的理解。我在舞台上塑造过很多的公主,有铁镜公主、代战公主、双阳公主等等。图兰朵有公主的共性——傲气、霸气、娇气;但她也有别的公主没有的个性。对图兰朵这个人物、这个故事,你可以那么理解,我可以这么理解;你理解出来的是那样的风格,我理解的是这样的风格。这就像画家观察大自然,对一样的景色,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感受,画出的作品各有个的风格。
京剧需要赋予其新生命,我们干京剧这行的要有使命感,要找问题,不能推卸责任,不能让京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没落,那是一种耻辱。
让乐队演员一起默唱
记者:你在创造这个人物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到导演的意图、音乐设计的意图,甚至是舞美、服装设计的意图,同时还要体现出自己的理解,你是怎么协调和发挥的?
邓敏:要尊重编剧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内涵;要领会导演的意图,还要理解音乐唱腔的旋律,理解作曲为什么这么处理,再和他们交流,讲讲我的理解和感觉,向他们请教,也和他们探讨。我也向高广建请教过,他是这出戏的舞美设计。我还把不成熟的意见对他说。这出戏的舞美设计中包含着他的新理念,他的诠释很独特;我也有我的理解,我把我的理解告诉他。举个例子,对公主的寝宫他设计得比较简洁,是写意式的。我觉得同样是在寝宫,图兰朵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希望他能不能把第二场的寝宫氛围营造得忧郁一些,因为知音难觅公主很苦闷——怎么我身边没一个是理想中的那种男人?这时候寝宫窗外的月亮我觉得应该是弯弯的残月。到了她觅得知音、心花怒放时,就要把有女孩子闺房的特色,把秀幕垂帘、靓丽的色彩全用上,形成一种对比。我还把我的想法跟灯光设计说:第二场图兰朵的情绪低落,光线是不是稍微压一点;第六场图兰朵心中爱潮澎湃,应该用明亮的灯光把她那种甜蜜的心情传达给观众。舞台上表现人物心中的悲欢,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我对乐队也提出过请求:乐队的情绪应该跟人物是同步的,你们能不能不出声地跟我一起唱,用心去唱?我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讲给琴师,我们要达成共识,才能配合得十分默契。
这出戏有很强的文化内涵,融入了创作组每个人的创作理念。所以你走进剧场看到的是全体创作人员用集体的智慧在舞台上立体地展现出的《图兰朵公主》。电影、电视剧可以反复拍一个镜头,舞台演员则是现场艺术;影视作品制作完了就成了“遗憾的艺术”,舞台演出则能在演出中不断修改、调整、完善。观众到剧场看戏时,跟演员心与心的交流、互动、反馈,这种感觉是在看电影电视时找不到的。
证明了京剧的包容性
记者:你跟观众就这出戏交流过吗?
邓敏:这出戏演出后,我征求过各方面观众的意见,我们还特地到瑞府戏院跟观众见面,我还到湖广会馆去听观众的反映,对这出戏的接受程度。大多数观众说这出戏很好看、很好听,有京剧经典的旋律,视觉感也增强了。多数观众认为,戏的故事情节比较抓人,环环扣环环有悬念,能吸引人从头看到尾,大家都想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人物的命运、归宿是什么。不像传统戏,太简单。就这个方面而言,这出戏发展了京剧。好多观众都说,新京剧应该是这样的。
观众之所以能接受这出戏,说明观众对京剧形态的认知和认同是极富包容性的,说明京剧艺术本身是具有包容性的。前辈艺术家不是保守的,中国观众的艺术欣赏观念也不是保守的,我们更不该保守。
图兰朵也是巾帼英雄
记者:你怎样看待图兰朵的性格?
邓敏:我觉得这出戏会给观众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的东西。图兰朵杀求亲者观众不能理解,怎么这么不近人情?那是各国来求亲的王子带着兵烧杀掠抢,互相争夺,就跟八国联军进了北京一样。图兰朵在国家危难时刻,用她的智慧平息了混乱,从图兰朵身上能看到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杨门女将、花木兰、梁红玉一样,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表现了民族的气节。图兰朵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传统女性不可能做出来的事,很值得男人敬佩。
另一方面,她的生活中没有她心目中理想的男孩子,只能弹琵琶排解自己的哀怨,只能渴望、追求、盼望。从这方面来说,她又很可怜。卡拉夫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表现出的是中国人对完美的追求——他有才华、有应变能力、品质好、没有功利心,有最能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一个超凡脱俗、鹤立鸡群的男孩子出现了,图兰朵压抑在心中的爱情迸发出来了,让她对生活、对情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激发了她人性的回归。
打出了情感流露细节
记者:很多人认为比武那场不够火爆,你怎么看?
邓敏:图兰朵跟卡拉夫比武,比的是情,比的是爱的传递,不是为打而打。图兰朵比较大胆,不像一般的公主比较含蓄,她的个性很率真:我已经一见钟情了,要在比武中传达我的情感信息。所以我跟黄炳强商量,怎么样才能打着打着把枪绕到一起,眉目传情。这符合图兰朵的个性,见到理想中的人就不放过,一定要得到,就如我们现代女性对情感的追求一样,能让现代观众产生共鸣。既然打的是情,又不是性命相搏,一火爆不就脱离剧情了吗?
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演员就要具有极强的驾驭能力。首先要驾驭的是自己的思维,要了解观众需要什么,时代需要什么;其次要驾驭自己的肢体,掌握更多的表演技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内涵,观众对我们有全新的要求,我们也要用现代的理念感染观众,而不仅仅是迎合观众。
中国戏曲在国外很“牛”
记者:你跟外国观众交流过吗?
邓敏:交流过。我在摩纳哥演出《杨门女将》,一大群外国观众在剧场门前等着我,我演出后要去吃西餐,吃很长时间,可观众还是不走。他们想看看主演是中国人吗?在他们的心目中,东方人的个子很矮,我的个子比较高。他们说,我们跳舞的演员不出声音;你们又要舞蹈又要唱,还要打斗,那都是你一个人演的吗?我就告诉他们,中国京剧的特征就是主要演员要歌要讲要表演要舞蹈要能打能翻,是用综合表演讲故事。他们很是惊讶地说,你们怎么又能唱又能跳,和帕瓦罗蒂一起演《杜兰多》中公主的那位女高音,唱得非常棒,可是她很丰满,她唱的时候是没有舞蹈的。又说,你唱得也很棒,可是你能一边舞蹈一边唱,了不起。我告诉他们,中国戏曲的主演都必须能一边唱一边舞蹈。他们听了,佩服得不行。那一瞬间,我为中国的戏曲艺术感到特别的骄傲。可我们在中国却有太多的人看不起戏曲艺术,这让我很痛心。所以,我们这一代青年演员都在努力,让我们的国粹艺术,不但在外国人面前扬眉吐气,也要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唐雪薇/文金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