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正文
话剧《九三年》回归文学 郭涛牢中8分独白(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07:34 北京青年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话剧九三年回归文学

  本报记者报道 如果你喜欢国话版《赵氏孤儿》,那么你一定不会拒绝即将于4月23日在海淀剧院首演的《九三年》,诗化的语言,善与恶的交锋,写实与写意结合的舞台,没有暗场的舞台调度……一切都是那么相似,只是背景从血色苍茫的春秋,变为了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

  昨天展示给媒体的两个段落分别是序幕加第一幕以及最后一幕的高潮段落,虽然没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庆祝三星YEPP新品上市
首届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LG寻宝 好运连连!
有布景、没有服装,仅有简陋的道具,但这部雨果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中所蕴涵的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却已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再加上群众演员肢体语言所释放的巨大能量和三位主演任程伟、何瑜、郭涛的好嗓子,无一不让人对该剧的公演充满了期待。郭涛饰演的朗德纳克在地牢中长达8分钟的独白,郭文的扮演者任程伟在临时军事法庭上那不到200字的辩词成为了全剧的精华段落。

  “戏剧应回归文学”这是导演汪遵熹一直所倡导的作戏方式,此次排演,这一宗旨可谓达到了极致,“比正义更高的是公平;我要建立有才智的人的共和国;只要有墨水,就永远有污点”,这些放射着哲学光芒的语言正是一出主流戏剧所必须的,同时也是近些年话剧舞台所少有的。如果说《赵氏孤儿》有着电影框架,那么《九三年》的舞台则是歌剧式的,虽然在看到真正的舞台之前,我们无法想象导演所阐述的“歌剧式舞台”的含义,但可以肯定的是既象征革命,又不乏现代元素的舞台由铁架和石头组成。节奏是这个戏的生命,因而全剧的另一大特色便是沉默和静场,汪遵熹说,“巨大的停顿有的是角色间交流的需要,有的则是为了给观众一个思考的空间。此外,全剧几乎没有暗场,换景都是由扮演士兵的群众演员和身着士兵服装的舞美人员当着观众的面完成的。”

  虽然近几年戏剧界一直在试图打造新主流戏剧,但成效并不显著,或许《九三年》能够提供一种思路,剧中郭文的一句台词也颇有象征意味:“我经历了九三年!多么奇特而美丽的九三年!我看到了在野蛮的基础上,正在建筑文明的圣殿。”(作者:郭佳)(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