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如果你常看港台影视作品,当然熟悉杨佩佩、琼瑶、柴智屏、焦雄屏这几个名字,而国外影片《世界末日》的盖尔.安赫德、《爱在心里口难开》的露茜.费雪、《老枪》的多美尼克.安东尼、《阿甘正传》的温迪.凡纳曼、《霹雳娇娃》的德鲁.巴里摩尔等等恐怕就稍微陌生一些了,这些可都是些鼎鼎有名的金牌女制作人。但当你看到坐在保利大厦一层茶苑,身穿白色自制唐装,佩着大串小串的水晶佛珠,悠闲地品着果茶的何静,可能很难想象她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影、视、剧“三栖”制作人。
从先进班主任到文化活动家
何静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一所中学里做起了语文教师,年年被评为先进班主任,后来又被调到青基会负责希望工程。她第一次参与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制作是在1995年。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何静,被《黄土地》中彻天的腰鼓所震撼,她觉得那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精神响器,能够产生对灵魂冲击的东西。于是,她请来陕北的农民,带着锣鼓舞动在天坛的神道上,成功地推出了著名的“万宝路新春贺岁锣鼓比赛”。1996年的春节晚会上,这台锣鼓演出做为八点的开场和零点的贺岁节目,给全国上下带来一片欢腾。那时,还没有“原生态歌舞”这样的说法,但是扎根于土地的艺术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何静的心里。
1997年,何静又参与策划了“百面大鼓庆回归、盛和宝鼎献祖国”的活动,她和工作人员一起各地奔波,冒着生命危险取来三山五岳石、黄河长江水、黄炎帝陵土,浇铸出高2公尺、重1997公斤的大鼎,安置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内大水法前,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得到了海内外的认同。从此,何静踏上了文化产业的不归之路。
影、视、剧全能职业制作人
今年,可谓何静目前在事业上最为忙碌的一年。由她担任制作人的25集电视连续剧《如此多娇》被中央电视台定为建国55周年献礼剧,于4月中旬刚刚在上海开机,月底她又要奔赴武汉,开拍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青春励志剧”《逆风飞扬》。下半年,60集电视剧《汉高祖》也将会启动,同时,还有一部电影也在筹划之中。何静参与电视剧的制作是从制片的基层工作做起的。摸熟了方法之后,她决定变被动为主动,准备开始独立制作影视作品,为此,她还专门到好莱坞学习了制作管理。去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规定制作电视剧必须取得电视剧制片人上岗证书,否则审查机构不予受理审查申请,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也不得播出。而在北京广播电视局制片人考试成绩单上可以看到,何静以政策与法规88分、制片管理94.5分、综合基础88分的优异成绩,在北京考场的近五百名考生中名列前茅,是一个非常职业而优秀的制作人。
何静笑着说,做制作人得是个“通才”,什么都得会,除了文艺政策、法律法规、制作管理等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得对作品的内容把关,所以她自己还要读很多文艺作品,找素材做选题,甚至与作者联系购买版权,这些全都是一个人完成。改编成电视剧《逆风飞扬》的原小说《清华制造》就是她从作家出版社买来的,池莉小说《生活秀》也是她一眼看中,取得了舞台剧改编版权。
何静说起在她小时候父母常带着去人艺看戏,印象最深的就是《茶馆》。舞台曾经是她的一个梦想,她幻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够上台演出,可最终还是放弃了,而这次,在保利集团的支持下,她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地涉足舞台剧领域。何静请来同样年轻而优秀的导演田沁鑫、舞美设计师罗江涛、摄影师姚晓峰、作曲姜景洪以及有着丰富经验的戏剧制作团队共同打造舞台剧《生活秀》,将于6月18日在北京首演,之后进行全国巡演。
人如其名,静澈通透
尽管何静很做为一个职业女性非常成功,但她身上有着非常淑女的一面,比如说她喜欢为自己设计衣服,两块粗布对折一缝,把常见的小立领再反压一下,马上就成了新的时尚。她还喜欢坐在家里有时听着古典音乐,穿上几串串珠,既能修心养性,又为自己或者朋友们带来欢愉。工作压力大,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有,那时候她就去游泳或者开车在五环上转圈。车上有两个小狗玩具,经常成了何静“泄怒”的对象,挨了不少嘴巴,可她有时候又会对这两个小狗自说自话,揉揉他们的脑袋。
不管多忙,何静总会抽空回家看看家人。本来她的父母可以有机会到国外亲戚处定居,但为了这个独生女儿而留在了北京。何静的父母都曾经是老实本分的银行职员,一辈子没有犯过错误,这对何静的影响很大。尤其母亲是一个非常从容宽厚的女人,总在提醒她“天道酬勤”或者“与人为善”的道理。何静从母亲身上学会很多矜持,要求自己做一个本分而有操守的女人,所以,即便是几千万的投资从何静手中经过,她也除了应得的部分之外,不会多拿一分不劳而获的钱。
何静性格格外爽快,如果认识到自己错了,也决不遮掩。在保利博物馆的一尊佛像前,何静悟到,做人就是要“一手给予,一手无畏”,给予本身就是“得到”,而无畏则是保持良好心态。何静说,自己命中注定就是要做这一行,而且要一直做下去,做为一个独立制作人,她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事情,她希望能够轻松、愉悦地与自己的戏一起成长。